摘 要: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手工课,主要是对学生艺术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它主要的特点是用手制作,是手、脑、眼协调并用的一种实际操作,也是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
关键词:青少年 动手能力 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老先生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启发思维、开拓创新。作为中小学实践培训课程之一的手工课,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手工活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活动注重实际操作,强调动手能力,有利于增强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学生手工制作的活动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手去参与活动,这样会使他们的动作有方向性,有速度和力度,并逐步稳定和协调。如剪纸、彩带折花、泥塑、编中国结等,这些活动对于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手指和手腕的配合,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提出“做”在学习各种知识中的重要性,青少年只有在制作过程中,思维才得到发展,才会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到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他们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基石,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保障。手工制作活动在形成和发展青少年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不管是剪纸、小制作、粘贴画,还是泥塑、折花、编中国结等,都离不开激发青少年的情绪需要和愉悦情感的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让他们制作一些内容活泼有趣、思想健康向上的手工作品,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改善他们的学习品质,使其积累到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养成,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手工作品种类繁多,做工精巧,内容活泼有趣,材料工具简单,操作性强,具有感染力。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被有趣的内容所吸引,为做工的精细而感叹,被作品的思想内涵所陶醉,激发学习兴趣和制作欲望。学生在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往往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多地体察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有趣的制作会使他们兴奋和向往,琳琅满目的作品会使他们惊喜和追求。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课上,其中一位男同学在学生意见反馈薄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了解中国民族艺术的辉煌成就,那龙飞凤舞的剪纸艺术透露出中华民族的灵魂,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当我看到自己剪出的作品时,我为之惊叹,我从来也没想过我会有这么大的耐心和毅力,竟然能够亲手创作出这样精美的手工作品,通过这次手工制作活动展现了我的特长,增强了自信心,体验到了制作的乐趣,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今后我会制作一些作品充实美化自己的生活。可见,这位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专心和耐心,需要努力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行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手工制作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同时还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健康的成长,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是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发展的结果。手工制作活动恰恰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观察、发现和创造的最佳机会,提供培养毅力、耐心等有利条件。在活动中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按自己的意愿设计或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学生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发现的事情自己发现,能解决的问题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学生自主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大胆设想,自主参与实践制作,主动探索,主动创新,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 ,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求知欲。”可见学生不善于观察事物,缺乏求知欲,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英国科学家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竟然震动了他的思绪,启动了他的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手工制作实践活动注意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活动课后,把喝饮料的瓶子、易拉罐随手乱仍,我让学生捡起放到我讲桌上,有的同学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以为我是捡破烂的,这时我用白的饮料瓶剪成了花篮,绿的剪成了吊兰,易拉罐做成了古式的小桌椅。学生的目光像哥伦布发祥新大陆那样变得惊喜。这时我让学生对老师的举动和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即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论文作者:张凤芹 袁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自己的论文; 青少年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手工制作论文; 手工论文; 作品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