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大学: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美国论文,新模式论文,大学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0年,美国的49位大学校长联合签署了“都市大学宣言”,宣布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正式获得合法性。至此,本世纪20年代萌生,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建于大都市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在历经种种风雨之后,终于赢得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重视。
客观地说,都市大学的出现,既代表着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反映了大学对社会发展需要所作出的一种选择。它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生力量,不仅对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和影响,而且,将很快涉及到世界其它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促进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本文对都市大学的介绍,旨在使人们对都市大学了解和认识的同时,给予此种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高度重视,并对目前我国正在新崛起的中心城市大学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都市大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都市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家族中的一种新生力量。它的使命是对周围地区的知识需要作出迅速反应;对美国当代社会最紧迫的问题予以回答,并满足公众对它的期望;它的任务在与它所处的都市地区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创立一种积极的纽带,在促进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大学与社会思想、信息和知识的双向流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调整与变革中的大学。
作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大学,都市大学的创建主要源于“威斯康星思想”的影响。早在本世纪初,美国社会完成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1920年,美国有三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纽约的人口总数甚至超过五百万。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城市的功能日渐增强,开始以城市为中心辐射状向周边地区扩展。随着卫星城的建立,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群。为满足新兴城市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州在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如克利兰夫大学。
二战后,大量退伍军人带着政府的资助金来到新建的城市安置家园,刺激了该城市的建设,同时他们还潮水般地涌进大学的校园,从而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性质,使之开始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打破了美国科学技术一直领先的优越感。为此美国国会颁布了《国防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教育置于事关美国安危的重要地位。60年代美国社会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民权运动、反越战斗争和校园风波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和教育界更加重视加快实现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将资助的重点放在解决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上。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为都市大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80年代伊始,美国的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单一型的工业经济崩溃和多元经济体制的建立,在许多都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依赖性。为此,一些有战略眼光的教育家们呼吁大学应继续调整办学方向,加强与社会的全方位合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开始主动与工商业联系,加强双边合作,积极发挥大学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地区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那么,新型的都市大学应该是怎样一种模式?是社区学院式,还是研究型大学?所有新建的大学都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在60年代后,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和发展,美国各州建立起150-200所这样的都市大学。开始它们没有很好地定位自己,将研究型大学作为其追求目标。然而它们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条件,更没有足够地注意到社会真正需要什么,它们能为社会提供什么,它们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因此这些大学始终在美国社会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社会公众和学术界对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也表示担忧,甚至不满。在这种进退两难中,一些大学校长开始对原有的四年制地区性大学进行改造,调整办学思想和方向,使大学与都市地区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使之对本地区的知识需要能够作出迅速反应和回答。经过近20年的努力,都市大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生力量和新型模式终于赢得社会和学术界的认可。关于都市大学这一主题,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会议,并出版了一本季刊杂志——《都市大学》。
二、都市大学的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市大学按照自己的办学理想,努力地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成为别具特色的新型大学。其特点如下:
1.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在过去四十五年中,美国高等教育最显著的变化是其规模的不断扩张,不仅在绝对数量上的增长,同时在更大意义上讲是整个适龄青年的入学率上的提高。都市大学已经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使学生的主体呈现多样性:如种族和社会背景上的多样化,都市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职业兴趣上的多样化和入学年龄及时间上的多样化。有住宿的学生,也有走读的学生,有全日制学生,也有部分制的学生。都市大学向那些重新接受高等教育和那些年龄较大且刚刚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提供入学机会。成年人的入学使学生平均年龄增加,大量的劳动者带着家庭义务,具有比普通传统学生更多的经验走进教室。
2.办学形式灵活。都市大学既包括为从业人员提供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专业学院,又有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机构。在这种大学里,即有普及型的本科教育,又有提高型的研究生教育,即有全日制教学,又有部分制和业余制教学。这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上的一种突破。正如林顿指出:“都市大学既不象传统的研究型大学那样封闭与顽固,又不象社区学院那样缺少学术性,它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机构。”
3.强调课程的实践性。都市大学的课程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艺术和科学学科上,都能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公立部门提供的机会,加强实践活动和实习环节。都市大学的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大量的应用研究只能在实践的环境中才能实现。
4.别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为了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于都市大学来说,提供研究生教育是很重要的。在许多具有高水平的职业领域里,硕士学位变成进入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条件,博士学位尤为重要。由于那些为他们事业做准备的人们和那些已经从事工作但缺乏现在所希望的学位的人们,迫切需要获得研究生的教育,所以都市大学努力在业余时间和非传统的时间、地点上,以提供部分制研究生课程的方式,不断地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同时,都市大学还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它们正采取一种短时间集中的全日制学习的教育模式,即学生一年可以参加一至二星期的全日制学习,常见的方法是集中周末时间上课,或在每星期内一整天安排所有的课程。在教育、政策研究、临床心理学及其它为人类服务等领域中,都市大学提供了着重实践性的博士教育。他们的博士论文与传统的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传统的研究性论文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深度,有时要求该论文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使其完成者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相反,都市大学博士生们的实践性论文主要强调广度及其推广价值,要求其以相关科学为基础,运用大量的知识去鉴定和完成必要的观察和分析,体现出作者的以现实为基础的复杂的工作能力和将具有不同的、零散的知识群以及不同的方法论使之相互发生联系和相互补充的能力。
5.都市大学与周边环境具有一种共生的关系。与象牙塔相反,都市大学同周边环境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同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智力资源。为积极有效地完成外部所赋予的使命,都市大学在解决问题和鉴定有关事实上与周边环境及其中的人们密切合作,建立一种共生相互的关系。
6.都市大学的服务范围具有地方化倾向。都市大学从事于应用研究和专业研究,这些研究为都市大学周围的社区解决复杂的问题。都市大学经常与地方院校一起合作,为地方和州政府提供技术帮助和制定指导性计划,同当地工商业部门合作。例如,南部梅茵大学同初等和中等教育进行改革性的合作而赢得国家的荣誉。它的Muskie中心也为地方政府提供帮助。
7.都市大学在发展上寻求一种特性。大学的恰当定位依靠许多因素,包括建立大学的基本理由、大学的指定位置以及它在社会和知识发展中对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都市大学同古老的赠地学院和文学院一样,在发现、传播和知识应用上分担相同的使命,但是成功的都市大学将依靠它对限定一个大学的历史价值和它对都市地区相互影响的回答上,因此都市大学接受了附加的使命,即:为周围地区扩展资源,在回答地区需要上提供领导作用,同本地区的学校、市政府、商业、工业和许多公立、私立部门的其它机构和组织共同合作。
8.都市大学在“奉献”之时,也得到了“回报与收获”。都市大学面向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赢得了社区的尊重与信任。因此,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声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财政资助,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都市大学是伴随着美国都市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它所承担的多元化任务不仅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而且担负了比其它学术机构所面临的更艰巨的挑战。
1.都市危机带来的挑战。都市大学是都市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它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与都市的发展相连。都市本身所固有的问题,如种族主义、犯罪、不合理的社会流动、公民道德水准的下降、经济功能的衰退等,这些引起了都市危机,进而破坏了都市大学的外部环境。因此处于这种环境中的都市大学面临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挑战。
2.对都市大学里的研究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当代社会中现实教育的重要性,都市大学必须成为出色的教育机构。它必须致力于大量真实的、出色的研究,特别是在应用领域中,因为这些研究为教学和所涉及的活动提供学术基础。只有研究成果对于都市大学所服务的对象是有用的,那么都市大学的服务活动才能是高质量的,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3.教学方法的挑战。都市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和阶层,对职业兴趣各有不同。成年人的入学导致了入学年龄和时间的多样化。所有这些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挑战。在都市大学里教授今天的学生更具艰巨性。
4.都市大学中对教师的评价与要求面临新的挑战。在教学领域里,评价教师不单纯是依靠在教室里花费的时间的多少,而是看他们教学上责任感被提高到什么样的水平,是否能提高到职业活动和研究面临的高度,教师应该应用他们专业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公立和私立部门的问题和困难。
5.都市大学现在发现自己很难同时满足公众和各阶层的需要。由于种族、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原因,使社会分割为若干个利益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的团体。他们的需求是层出不穷的、不断更新的,甚至有时是相互矛盾的。都市大学不是服务于一种团体,而是要面对所有的团体,这无疑是一种艰巨的挑战。
6.都市大学是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迎接挑战的新型大学。要保持旺盛、永久的生命力,在广泛地为社区服务,与它们相互作用的时候,都市大学也应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大学的社会服务必须是教学、科研职能的合理延伸,否则一味地强调满足外界的变化与需要,大学将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如高校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过分地将它作为谋取经费的渠道,使高校出现了商业化的趋势,对教学产生冲击,部分优秀教师可能流向收入更高的企业,部分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科研上,轻视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下降。
四、启示
首先,都市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它从理论上对社会服务的职能给予总结和扩展,把它升华为一种大学模式,使美国地方性大学近百年来服务于地方建设的办学思想给予合理的定位。1989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圆桌会议报告》指出:“要想适应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目前的模式。可能其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都市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思想给予我们很大启示。
其次,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同步,中心城市崛起的高等学校在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些大学从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大学使命和自身发展需要上都与都市大学有着相似之处。它们与传统大学不同,是一个开放、灵活的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的服务方向应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各部门联系,为社会服务,与企业“联姻”,这样才不失为缩短研究成果转化时间的有效途径。同地方部门合作,更多地为社会提供促进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高等院校是济济人才的宝库、科研成果的宝库,又是知识的宝库、信息的宝库,我们必须真正破除封闭的教育观念,打开大门,主动热情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
第三,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有更高的要求。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优先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它们不仅对人才的数量有较大的需求,而且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位于中心城市的大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任务。这与传统大学的育人功能有所不同,这些大学必须清楚地了解当地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数量,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实工作中对知识的需求激增,由于知识更新的加快,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这些大学应该为人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
第四,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等教育置身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有一个求生存求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办现代大学耗资巨大,政府拨款已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这种严峻的形式迫使大学面向社会,寻求支持。只有在学校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获得社会各方面的尊敬和信赖,这样大学才能获得包括财政资助在内的各种支持和援助。这样既对经济发展有所促进,又加强了高校的自身建设。
当我们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都市地区成为我们最大的资源和挑战,位于这个环境中的都市大学所获得的机会和人们对它的要求都是无法阻挡的,它将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成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