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有企业“神经末梢”党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神经末梢论文,上海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党建工作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特别是基层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上海市目前属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性质的基层党组织共有 23200个,占全市全部基层党组织的33%。其中基层党支部是20702个,占全市各类企业党支部的70%。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党组织共7536个,是全市企业法人单位党组织(14019个)的53.8%;党员数是全市各类企业党员总数的78%。
最近,我们对上海56家基层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同时吸收部分大口党委和企业集团党委调研成果。
一、近几年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下发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围绕着国资国企的改革,各级党组织根据市委部署,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把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始终贯穿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
(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体制
1、坚持党政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在国有基层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坚持企业党组织班子与法人治理结构同步配置。目前,上海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党组织成员和法人治理结构领导人依照法定程序或党章规定,分别进入董事会、党(支)委会;党的书记兼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副书记,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国资委系统的统计显示,与之相适应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有75.9%兼任了经理、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或工会负责人(其中兼行政正职的占25.9%,兼行政副职的占 28.1%,兼工会干部的占7.1%)。
2、按产权关承理顺光组织隶属关系,努力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据调研显示,上海各产权主体单位所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按照产权结构,大致有: (1)各国有独资企业党组织,原则上按产权关系,由出资单位党组织领导和管理;(2)一方控股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原则上按产权关系,由出资控股单位党组织领导和管理;(3)产权相对分散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由各出资单位党组织协商,确定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4)外省市在上海的国有企业,经协商一致,由市经济工作党委等实行双重管理。努力做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二)构建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框架
1、结合企业转改制特点,分层分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上海对转改制企业,按照产权结构,结合《党章》中关于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的要求分层分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一是通过调整,即在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产权多元化后,党的组织体制在作进一步理顺的基础上,对新的党组织设置、隶属关系作相应调整,以利于党建工作的连续性;二是通过重组,即对产权、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企业,根据产权关系或地域重新组建党组织,重新明确隶属关系;三是通过挂靠,即对投资规模较小的参股企业,党的组织关系挂靠在股份较多一方的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因地制宜,把所属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就近企业或居住地党组织;四是通过联合,即对跨地区、跨省市的子公司以及租赁、拍卖和公有私营企业人员流动大、党员难集中等特点,上级党组织将党员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党支部。
2、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积极推进项目党组织建设。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完善党的组织构架,结合许多企业流程快、作业分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市场配置所形成的广泛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特点,项目党建工作应运而生。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为例。这家公司于1994年初改制,是一家以国内外工程总承包、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有16家大中型施工企业、5家事业单位和3万9千余名员工所组建的大型综合建设企业集团。集团现有下属基层党支部523个,党员总数为7900余人。集团党委积极探索和实践支部建在项目上,把150余个项目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工程建设中很好地发挥了项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项目党组织的,还有上海文广集团、上海京剧团等工作流动性大、作业时间相对集中的一些文艺团体。
(三)完善党建工作与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党政工作的融合主要是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主要包括:
1、实行党组织与董事会定期磋商沟通制度。这一制度明确党员董事在决策中体现党组织意图的政治责任及考核办法,普遍推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对重大问题事先共同商议,再由董事会表决等。党组织通过参与决策,积极支持企业不断优化产权结构,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时加强对企业决策层、经营层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在实践中,按照管资产、管人、管事相一致的要求,做到“谁出资、谁派人;谁控股、谁管理”,对股权高度分散的,由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对国有企业转制为其它形式企业的,坚持做到转改制不撤消党支部,保持了基层党组织体系的严密性,从组织构架上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础,以党员为主体“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叉”的大党建新格局。
2、党管干部,规范企业用人程序。企业聘用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下属子公司的主要经营者)的条件一般都先由企业党组织研究决定;实际需要的拟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民主推选、行政提名或市场竞聘等方式产生,然后提交党组织进行考察、资质认定;经党组织讨论的拟任人选,按法定程序交由董事会或厂长(经理)讨论决定,并予以任命。未经党组织考察,未经党政领导讨论的,不予任命。
3、明确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议事规则。调研显示,目前,上海各基层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主要以全程参与为主、组织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主。主要渠道:一是通过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企业决策层、经营层职务,从权力上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审议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二是制定党组织工作条例,规范企业决策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有效途径。调研发现,企业决策主要内容和相关途径基本包括:(1)党政主要领导议定决策议题;(2)召开党组织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交企业董事会或经理班子;(3)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的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行政领导在决策时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意图。
(四)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形式
近几年来,上海基层国有企业党组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与管理方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形式。
1、流动式管理。通过建立党建网页,设置“网上党员之家”,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利用局域网作为党组织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如组织党员在网上交流学习体会,网上过组织生活,构筑企业党建工作新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党员,有效提高党组织活动的效率。
2、阵地式管理。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挂牌上岗”等活动,“把方便留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我为党旗争光辉”及“我为改革作贡献”,引导、影响、带领群众努力奋斗,为企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标杆式管理。通过实行“党员作用记实卡”、开展“党员责任区争星夺标活动”、组织“业余党校”等,要求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操作业务技能高于群众、生产工作业绩高于群众,树立党员标杆,培育一流的党员队伍。如宝钢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总公司所属各基层党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了“三高一流”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了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党员队伍,涌现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优秀党员。
(五)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契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有企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有效途径。
1、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激发党员的主体性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国有企业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许多基层企业党组织着眼于对党员和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民主能力的加强,不断拓宽提供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激发党员的主体性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据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国有基层企业大多做到了党务公开、企务公开,充分调动包括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每年就企业发展、民主管理等问题,组织职工代表收集职工议案,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支持他们参与企业管理。每年安排企业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现代化素质,培育主人翁精神。基层企业党组织,都比较重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重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工程”和企业的“凝聚力工程”结合起来。
2、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党的政治优势。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生不息的物质和精神支柱。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各基层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许多企业通过组织员工学习,优化企业网页设计,宣传企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实施CI(形象)战略,塑造企业整体性形象,倡导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培育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使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
3、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增强党的凝聚力。近几年来,上海许多企业党组织针对改革面临的兼并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衍生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另一方面坚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不断深化“凝聚力工程”,在转改制企业中开展了对困难群体的结对帮困工作,包括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职工与职工之间结对。据调查,从1994年至今,本市共对上千家企业实施破产,全市下岗、分流人员超过百万人,但基本保持了社会稳定,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政治优势。1995年年底,原上海丝织一厂全面停产,2000多名职工一夜之间成为下岗工人。厂党委发出“只有下岗的职工,没有下岗的党员”的号召,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头做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让停产后的企业职工有说心里话的去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家厂原机械车间党总支书记听说部分下岗党员和群众想摘生产自救时,便毅然填写了下岗登记表,和4名下岗党员一起把车间有技术的15名老师傅组织起来,办起了机械加工服务社。与此同时,在党内开展“一帮二结对子”活动。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党建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企业比较平稳地从停产过渡到了破产。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神经末梢”党建工怍面临的新问题
(一)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较传统国有企业有明显的弱化倾向
实现公司制改革后,有人照搬西方模式,认为西方政党不参与法人治理,中国企业党组织也应该退出。不少地方在配备班子时都把精兵强将首先放在企业经营层,党务干部的能力相对较弱,且除了党组织负责人外,一般党务干部都受聘于企业行政领导,在工作中服从行政意志较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较传统国有企业有明显的弱化倾向。在座谈中,一些基层企业党员干部也提出了一些困惑:一是角色、定位不清晰。例如,什么是基层企业党组织的任务,其任务来自上级党委还是企业自身的需要?基层企业党组织主要从事经济工作、还是政治工作、社会工作,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基层企业党组织在经济工作中着重关注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基层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着力点是在企业的领导层还是在基层职工群众中?等等。二是工作缺乏关联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由于“谁控股,谁派人,谁负责”、“人跟资产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等原则规定,使企业党组织的上下隶属关系出现新的变化,给基层企业党的建设带来影响。
(二)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效果还不明显
调研中,不少同志反映,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历来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认识上看,少数行政领导的思想认识有偏差,对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从体制上看,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而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往往成了党组织书记参与,而且通常看书记的资历和威信,书记强则强,书记弱则弱;在决策酝酿阶段,由于没有一个制度来保证业务部门和党组织工作部门进行情况沟通,决策方案拿到党(支)委会讨论时,书记也只有举手同意,一旦出了问题,党组织只能充当“挡箭牌”、“消防队”角色。
(三)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安排缺少稳定性
《党章》和《公司法》都对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制度与规章。如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权与任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活动内容与方式、方法,工作经费等等,都缺少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出现了参与决策难、监督难和开展活动难等现象。特别是在用人问题上,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经理层有“用人权”,而“党管干部”原则由于没有明确的程序规范,党组织负责人“怕”工作越位,难以直接参与。在一些企业中,党组织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附设,部分党组织负责人片面地把“党要管党”理解为“党只管党”,只能抓抓自身建设,把“围绕经济中心”简单理解为“以行政为中心”,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看成是围绕行政工作做做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于被动的听从、服从和配合。
(四)党务干部队伍日趋萎缩,综合素质亟需提高
中共中央原则要求国有企业党务干部和政工人员一般按企业职工总数的1%左右配备。调研中我们发现,与公司制企业优化组合和精干高效要求相适应,“神经末梢”企业党务干部一般采取能兼则兼,专职党务工作者逐渐减少,可以挑选担任党务干部的范围越来越小。经对国资委党校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共15期学员以及本次调研单位涉及的支部书记分析,传统企业党务干部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以港务集团军工路分公司党委为例,下属12名专职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9岁。党务干部大多没有相对的专业技术,没有直接的效益反映,感到在企业中发展空间较小,说话“不响”,不少干部想换岗,一些优秀党务干部一般也都愿意兼职。目前,企业党务干部存在培养难、选拔难、发展难的问题。
(五)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据对部分企业的干部和职工党员座谈或访问中了解到,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甚至少数党员还不如普通职工,影响不好。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力度不够。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化,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企业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二是管理力度不够。少数党员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出现违规违纪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的贪污、腐败等问题影响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三是业务水平不高。有的党员进取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不精,自身要求不高,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四是党员政治荣誉感逐渐淡漠。公司制企业基层党员来源广泛,构成复杂,加上改革时期利益调整分化,对企业党组织的向心力逐步弱化。
(六)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
一些同志反映,党建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新的工作格局和方法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虽然直属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机构部门还在,但大部分二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已不再单设,力量薄弱,任务繁重,筑牢“基础”已显得力不从心。基层企业部分同志反映:“上级的热情越高,基层的难度就越大。”有的企业党组织落实党员权利,关心党员、服务党员意识不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动力不够。上级抓下级基层的做法基本上停留在要材料、看记录上,真正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排忧解难做得很不够。基层的“三会一课”基本上是学文件、读报纸,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甚理想。
三、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神经末梢”党建工作的新思考
(一)实施“三个一批”,进一步完善与公司制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新体制
按照《党章》的规定要求,结合产权变化的实际,企业党的管理体制坚持“属地化管理、管资产、管人相一致”的原则,采取“三个一批”的工作思路:一是育强一批,加强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属于国有资产管理或授权经营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党组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党委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二是覆盖一批,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一些不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扩大党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三是划转一批,实行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对国有资产不占控股地位的企业要实行新的管理方式。
(二)规范决策程序,努力提高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
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重要政治职责,议大事、谋全局、把方向。当前,尤其要遵循合法性和融合渗透性的原则,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和建设,规范决策程序,提高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决策前,党组织应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中肯意见和建议;决策中,坚持把党组织的意图通过党员董事、经理反映到决策会上,进行讨论消化,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决策后,党组织要积极配合行政,召开党员和干部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尤其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抓好落实。
(三)完善三项基本制度,进一步促进党的政治组织与企业经济组织有机契合
当前,尤其要加强和完善相关的集体领导制度、班子建设制度及其党组织自身建设制度。(1)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包括:建立完善民主集中制度;企业重大问题个别酝酿、集体讨论、会议决定制度;个人分工负责,书记主持、协调负责制度等。(2)班子建设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企业领导班子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规范企业党政领导的任职条件和选拔程序;建立和完善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所必需的联席会议、中心组学习、个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个人收入申报、干部廉洁自律、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学习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谈话诫勉等制度。(3)党组织自身建设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制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理想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内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要侧重党的民主制度、党内纪律检查制度以及党的群众工作制度等建设和完善。
(四)加强“班长”工程,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支部书记队伍
一是探索组织配置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法选配好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在下属企业中实行党政干部轮岗交流、交叉兼职;也可在企业中层以上的部门领导中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为党员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党员骨干,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二是实行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上岗制度。依托党校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展“班长”工程培训,在条件成熟的集团公司建立“班长”工程培训基地,做到先培训、再上岗,并与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交流。三是开展支部工作达标创优活动。要制定企业党支部工作规范,将活动考核与支部书记的收入分配、职务变动相挂钩。
(五)坚持“三性保一性”,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要实现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使广大党员做到履行义务的充分全面性、履行义务与行使权力的统一性,即“三性保一性”。广大党员能不能做到履行义务的充分全面性、履行义务与行使权力的统一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组织的工作,是有实效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前提是要加强为党员服务的工作,为党员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提供基本条件。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要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联系企业实际,抓住教育、评议、整改三个基本环节,促进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动员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群众工作;正常地开展党内选举,组织党员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积极推进党内“三先”(企业有关重大情况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要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为重点,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经营、研发一线的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
(六)力求“四结合一加强”,坚持基层企业党建工作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
把保证企业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同保证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相结合;把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把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同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把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同党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技能提高相结合,不断创新党的工作方式和党内生活内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和党内生活的内容要注重选好工作载体,充分有效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传统与创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法,开展党员的思想教育,丰富党的生活内容,保证党的生活质量。同时,要从制度上给予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一定的经济保证,切实让基层党建“有人做事,有经费支撑,有制度保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神经末梢”的党建工作要不断适应变化和发展着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形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标签:党建论文; 国企论文; 党员责任区论文; 党务工作者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党建工作计划论文; 党章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党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