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市:实施六大工程 构建和谐新农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津市论文,重庆论文,新农村论文,构建和谐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庆江津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素质工程、致富工程、整治工程、文化工程、创建工程、稳定工程,开展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带”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实施素质工程,培育新农民
1、“四解”宣传服务把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送进农家门。江津市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解”宣传服务的实施意见》,市、镇、村分别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四解”宣传服务队伍,深入村社为群众解读理论、解除困惑、解开思路、解决问题。半年多来,教育群众2万余人次,为群众解决问题1000余个,被农民誉为“不走的宣传队”。
2、实用技术培训把致富技术连到田坎中。充分利用农民培训学校、文明学校将农业产业化培训、移民培训、涉外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送到田边地头,先后举办了养殖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05期,推广新技术15项,传授新技术81项,受训农民达5万人次,大部分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45万人获得绿色证书,今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2万人,劳务收入近17亿元。
3、农民道德评议活动把道德教育做到农民心坎上。围绕培育“四有”农民,针对农村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农民道德评议活动,组织传唱《农民道德歌》,实现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江津市农民道德评议活动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交流了经验,还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集中宣传的8个先进典型之一。
4、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筑牢共同思想根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和聂帅精神,推动诚信江津建设。积极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江津”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八荣八耻”,引导农民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质。
二、实施致富工程,提高新生活
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各镇(街)根据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镇抓好1-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规划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二是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镇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花椒、脐橙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培养产业集群,增强农民收入。
三、实施整治工程,建设新环境
1、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清理农村“五乱”(柴草乱堆、垃圾乱堆、粪便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放),治理脏、乱、差,抓好“五改”(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排水沟),达到“六要”(柴粪要定点堆放、厕所要干净、禽畜要圈养、庭院要整洁、道路要平整、饮水要卫生)。搞好“四通”(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到目前,全市投入资金150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945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654平方米,新建沼气池1500个,新建卫生厕所3500个,村村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15万部,50%的村饮上了自来水。
2、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在全市掀起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文明”为主题的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各镇(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各村农民在庭院内外、村社周围、道路两旁植树种花,美化家园。
四、实施文化工程,满足新需求
1、“四大文化品牌”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江津市“滨江之夏”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四下乡”、农村电影和三项基本国策文艺宣传等享誉神州的四大“文化品牌”向纵深发展。“滨江之夏”周末文化广场活动,连续举行9年,在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聚焦的基础上,再度创新发展。今年演出文艺节目、电影12场,观众10余万人次。农村电影工作全年累计放映7125场,观众达185万人次,被评为重庆市唯一的全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先进县(市)。“四下乡”活动开展2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近100万人次。自编自导自演的《五婆婆摆媳妇》参加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节目调演,荣获银奖。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获全国先进。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江津市不断夯实市、镇、村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先后投入1.15亿元进行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了体育馆、陈独秀故居、图书发行大楼等一批一流文化活动设施。各镇(街)、村(社区)纷纷建起了文化站、集镇中心广场等。目前,已建成的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100余个,各种文艺宣传队400余支,逐渐形成了市、镇、村、文化大户多级文化服务网络。
五、实施创建工程,树立新风尚
1、“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激活农村创建细胞。一是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农民道德评议先进村(镇)等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示范户、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全市125个村成立了农民道德评议委员会;拥有1个全国文明村镇;7个重庆市文明村镇;27个江津市文明村镇,五好家庭58000户,公民道德示范户2800户。二是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文明新风尚。
2、“城乡联建、同创共进”实现城乡共发展。组织文明单位与部分村结成共建对子,以城带村,以强带弱,开展联建,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双赢。
六、实施稳定工程,和谐新农村
1、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农民知法守法。市法制宣传教育团深入村(社)宣讲法律,向农民发放“村(居)法律援助律师联系卡”,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2、平安村镇创建活动有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各村(居)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深入农村农户,排查矛盾纠纷,将纠纷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二是建章立制,实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直接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