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维护以及电力检修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而现代社会对于电能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如果在对输电系统的检修阶段终止了某段线路的供电,那么也就会给用电单位或者是用电居民造成影响。因此在现代电力系维护、管理中出现了带电作业类型的管理技术,从而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创造了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标准制定
引言
现阶段,为保障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山西省积极开展高压输配电建设,高压线路里数不断增加,使得线路运检工作,有了新的变化,对安全性和快速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带电作业和快速检修技术水平,更好的应对检修工作,有着必要性。
1带电作业概述
1.1概述
带电作业是指作业人员直接或利用绝缘工具解除带电设备、设施,并在其带电有电压的部位上进行工作。
1.2特点
(1)不影响电气设备及设施正常供电,减少因停电而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经济效益的损失。(2)使电气设备及设施在带电运行情况下能及时消除其缺陷,使其能在健康情况下继续运行,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性。(3)由于不需要停电从而保证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4)发挥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动性,有效地减轻劳动强度。(5)创先工作的需求。创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供电可靠率”,可通过带电作业实现供电可靠率的提高。
2带电作业技术研究
与其他电力事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带电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是在有带电作业需要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在研究初期,受到客观研究条件的影响,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少,可应用的带电技术也相对缺乏科学性。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技术人员对其实施维修工作,但是维修工作必须要建设在停电的环境之中,一旦停止运行电力设备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供电工作,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活动。而随着电力技术不断获取进步,技术人员逐渐开展了带电工作,能够开展带电作业的线路的电压限额也逐渐增加。在常规带电技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开发除了等电位这种新型的带电技术,并且引起安全性的优势被推广使用,线路的电压也逐渐增加到500kV,技术人员开展的带电工作的种类也增加,在开展输配电线路维护工作时,技术人员不仅仅可以更换线路之中一些比较小的配件,如间隔棒、线夹以及绝缘子等,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包括对电力杆塔进行移位等,在开展这些工作的时候,技术人员都可以在带电的环境之下进行工作。因此,在开展输配电工作之前,技术人员也对与输电线路相连的电力设备进行了检查与了解,加大对于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性培训工作。
3常用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方式
3.1等电位带电作业
等电位带电作业方式受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主要分为地面吊篮法、塔上软梯法、塔上吊篮法三种,且这三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地面吊篮法因为是通过手摇绞磨机将等电位的工作人员从地面直接升高至高压导线处进行带电作业的,所以优点就是处于等电位的工作人员能够非常轻松地进入到作业环境中。而这种方式进入时,工作人员头部是向上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现头部放电问题。
3.2地电位带电作业
地电位带电作业指工作人员站在接地的杆塔上或者是接地的构架上,采用绝缘工具操作,实现带电作业和检修工作。因为作业和检修用到绝缘工具,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绝缘工具法。当绝缘工具电阻过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过大就会使人触电而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这种方式作业时要保障绝缘工具的最小长度以保证电阻足够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不同的电压等级电气设备上进行作业时,空气间隙的最小距离、绝缘工具的最小长度是根据电压不同而不同的。操作时一定要确保空气间隙的最小距离、保证绝缘工具的最小长度。
3.3中间点位带电作业
工作人员通过绝缘棒等工具进入到高压电场中的某一个区域中,但是并未直接接触到高压带电体的一种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有较高的安全要求,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安全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定。工作人员作业时为了保证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必须严格遵照这些安全规定和要求。
4带电作业技术标准制定
4.1带电作业模式重要参数
电力系统当中的带电作业操作由于工作设备环境、操作技术、气候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因此在带电操作中也就明确了相应的安全操作数值,比如操作中的最小安全距离参数、最小限度的组合间隙参数、绝缘工具最短安全操作长度参数数值,这些参数也就成为了开展输电操作的关键。其次,目前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层出不穷,在促进了输电系统发展的同时也让带电操作有了更多的困难,在实际开展带电操作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各种安全操作的参数,同时还要注意到带电操作环境中设备的不同之处,比如输电线路杆塔的高度、杆塔顶部的尺寸大小、具体的导线分裂次数数值、输电线排布情况。通过对这些数值的全面分析研究,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这些安全参数的确定就是带电作业的基础,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掌握输电线路在带电作业阶段中实际的带电数值,从而掌握电压的大小。其次,要结合带电操作的实际特点,做好间隙放电的数值实验。最后,仅仅完成对于各项数值的分析检测难以保证带电操作的安全性,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数据内在的联系,提升带电作业方面安全参数的可靠性。
4.2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管理
①脉冲电流防护技术的利用,对等电位进行操作期间,带电体、带电作业人员之间会存在电位差,并产生火花、脉冲电流放电等现象。针对该情况,如果没有为其提出有效的执行对策,将给作业人员带来较大危害。所以,要对其存在的脉冲电流问题进行解决,促进带电作业工作的安全执行。同时,在带电工作中,还要保持带电物体和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免受到损伤。②静电感应防护策略的使用。在工作中,需要配戴静电服和屏蔽服,保证作业人员全身的安全防护,以促使其更安全。
4.3工具的安全管理
正常情况下,带电作业工具的选配、采购以及操作施工等都会对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对比就应该从器具的选配和作业工具入手,首选性能稳定、性能优、方便操作的带电作业工具以及器具,从根本上满足带电作业安全性要求,并且创建一个远程监控的智能带电作业监测系统,通过这一个系统的合理使用,就能全方位的监督与监控整个带电作业过程。同时,强化带电作业器具与工具等保护以及保养力度,重点检查是否出现划痕或者是刮伤等情况,严禁使用带有受损痕迹的带电作业器具。另外,日常的工作之中还应该强调对带电作业车的检修与养护处理,确保其始终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带电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结束语
在当前的电力体系安全管理中,带电操作模式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基础之一,而为了保证带电操作的质量,也就要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防止在带电操作中人员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带电操作的安全研究以及相应安全标准的确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安全防范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程少博,张键,徐秉辉.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初探[J].机电信息,2016(06):65-66.
[2]杜朋洋.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5):13-14.
[3]杨益.110kV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5,43(06):87-90.
论文作者:王帅,张晏玮,杜华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作业论文; 操作论文; 工作论文; 工具论文; 线路论文; 电位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