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一项工程的施工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工程更是如此。其施工最重要的是进行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据此,研究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方式,在各项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供给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并且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较多的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能够消除施工安全事故问题,房屋建筑建设及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力度进行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可以消除安全隐患。
1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要想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技术水平,就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威胁,既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工程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结合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地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1做好安全管理规划
项目部的工作人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基础,能够在安排作业、进行管理的时候,既遵循安全管理条例,又能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并且能够着重于交叉作业的安全性。全面勘察工程环境,细查隐患,并做好防范工作。对于施工人员,要根据不一样的工种,采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管理。根据工作方法和环境的差别,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要提早做好教育,并要求他们做好防范措施。
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
面对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BIM技术能够运用自身优势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首先BIM技术可以对施工图纸进行逐一审查,排除图纸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影响工期以及危及人身安全等。其次通过对建筑施工环境、建筑施工方案、施工工序及技术等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模拟进行信息分析,利用BIM安全分析软件发现识别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区域,对其进行标识、隔离,并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对问题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再者BIM技术可对需预先进行防护的“四口”和“五临边”等事故高发区进行精准定位,以防现场工作人员误入危险区发生危险,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也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事前防护措施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和动态化的特征,进行三维碰撞检查,例如管线碰撞检查结构碰撞检查等。通过Revit、ArchiCAD等软件建立BIM模型,与碰撞检查功能插件Navisworks、Fuzor等结合后,进行各版块间、各版块内部的检测,将管线间或者结构中碰撞和冲突处做出标记并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管控,保证安全管理时效性,从根本上确保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概率。
2.3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必须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为今后的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找出解决方法,进而将这些措施不断优化,提取成安全管理工作的条例准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部门,选用专业的监管工作人员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定期定点的工作方式来进行突击检查,有效地发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2.4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进入现场应该佩戴安全帽,并且需要系好下颌带。②在高2m的高空中工作的施工人员需要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避免在高空操作时做大幅度摆动动作,尽可能地平衡自己的身体,防止出现意外事件。③加强临边和洞口防护措施,及时对打开的孔洞做覆盖或封闭工作,防止施工人员不慎跌入其中。④工程施工阶段,任何施工危险处都要设好显眼的安全防护标志,对于设好的标志不可随意拆除或改动。
2.5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管理制责任分配是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工程是否有质有效的完成的关键。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更具科学性。建筑工程企业的决策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时,首先需要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习惯,其次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建立起属于本企业并且更加适合本次项目的管理制度。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加以规定;②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以及现场检查加以规定。
2.6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设备水平得到很多提升,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单位需要积极的引入安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从而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我国工程领域的设备安全缺陷,全面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其次,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具备操作先进设备的技能,可以有效地维护与保养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的安全工作状态之下,积极的促进我国房屋建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7做好施工现场精细化检查管理
现场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必须渗透到每一个施工环节,是防止安全施工发生的一道重要屏障,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设备操作与保养、电气安全使用、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现场作业环境等内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随时随地对现场进行全方位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违规违章操作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或查处。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要由专业资质人员进行操作,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专项方案必须进行审核和监督施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责令整改后再进行施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只有切实做到“严、细、实”的常态化,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2.8构建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
众所周知,部分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不够系统科学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在极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建筑企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的安全文化培训,加强安全氛围营造,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在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项目部在建立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尽可能地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并切实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条文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本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只有进一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提升这方面的施工质量与水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营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育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05.
[2]苏航.信息化背景下交通施工工程管理和安全控制探析[J].居舍,2019(05):139-140.
论文作者:梁开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现场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