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养成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分析了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旅游企业在选拔旅游专业毕业生时,不仅重视他的外在形象和职业技能,更是把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但在调查中发现:有高达57%的酒店、旅行社中高层管理人员认为中职毕业生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表现“一般”,而只有9%的管理者对毕业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比较满意”,26%的管理者对毕业生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比较满意”。由此可见,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亟待加强。
一、职业素质与旅游职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心理、职业交往、职业礼仪、创新素质、创业素质等。职业素质决定职业成败,职业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足职场的根本,是事业发展的内在支撑。而旅游职业素质是指旅游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旅游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的内在和外在都可以直接为客人所感知。因此,旅游从业者良好的仪容仪表、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稳定的心理状态等都属于旅游职业素质的范畴。
二、中职旅游专业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但对学生今后在企业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不够。因此,虽然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很多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毕业生的流失率也非常高。这里固然有企业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缺乏团结合作精神、不善与人协作、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造成的。究其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脱节。虽然职业教育已经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理念,旅游专业也都明确了“请进来、走出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建设设备完善的实训基地等办学思路,但由于师资和资金的紧缺,企业要求的与时俱进,这些办学思路在落实上大打折扣,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仍然和企业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职业技能上的差距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在短期内弥补,而职业素质的差距却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由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旅游中职大多采取“2+1”或“半工半读”或升学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尽量完成必修课,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课程。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几乎没有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实践经历,又缺乏一整套对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特殊教学形式,使旅游职业素质培养存在先天不足。
4.缺乏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众所周知,其实职业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养成而非传授。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在课堂上和实训室,还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5.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中职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选择,而非出于对旅游业的了解和喜爱。进校后虽有所了解,但因缺乏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听信学生间的道听途说,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的、吃“青春饭”的行业,很多学生缺乏职业自豪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旅游专业可以选择一两家规模大、部门齐全、管理先进的用人单位作为学校的长期合作伙伴,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行业动态,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而学校可以在员工培训、毕业生推荐等方面给企业提供便利,真正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2.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块。首先在文化课程内容选择上,既不能完全放弃语文、数学、政治、外语,也不能过分学科化。应当遵循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作必要准备。例如语文课程内容可以侧重于旅游文学和朗诵等口语表达训练,而不必拘泥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其次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法律、建筑、装潢、心理学、食品学、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知识当然不可能要求学生都能精通,但要做到“博”和“杂”。为解决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少等问题,我们需要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将这些与旅游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优化,适当增加具有本地特色和应用性强的课程内容,例如礼貌礼节、公共关系、旅游地理等。学生的知识面宽了,自然在工作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也更好的满足了旅游者通过旅游寻求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
3.改革旅游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进行旅游实训教学时,不仅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4.重视养成教育,在第选修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 。如举办旅游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通过参加义务导游、礼仪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自豪感。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人格魅力都是养成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平台。首先,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学校的管理是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而提出具体措施并管理的。旅游专业可以结合酒店和旅行社的要求制定出有关仪容仪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方面的规范要求学生执行,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检查措施。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创建一些涵养德行、开阔胸襟、启发智慧、提高情趣、健康身心的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最后,“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的职业素质、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也十分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言行举止,都在引导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敬业乐业、积极进取,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5.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目前很多旅游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仅仅是在学生实习前安排几场报告了事。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期间,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在入学教育时,实习指导部门就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校期间,定期请旅游行业专家来校介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了解和献身旅游业的决心。还可以邀请业界的优秀代表来校作报告,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8-143.
[2]谢苏.论旅游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39-42.
[3]李晓梅,项桂芳,彭花燕.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16-18.
[4]张国宏.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5.
论文作者:李学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职业论文; 学生论文; 旅游论文; 素质论文; 专业论文; 中职论文; 学校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