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四川 绵阳 622750)
【摘要】 目的:对不合格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相应对策,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的送检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住院部送检的4957例不合格标本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2]检验前质量指标中标本标签不合格率、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量不正确率、血培养污染率、标本运输丢失率、抗凝标本凝集率、标本溶血率、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对不合格标本按照每季度进行分类调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时间段和各指标的变化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准确可靠检验报告充分依赖完善的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出现,提高实验室的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检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250-03
全面质量管理是临床检验工作的核心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检验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递。其涉及众多环节,影响因素复杂,控制难度大,有报道称检验前影响因素占全部检验影响因素的60%~80%[1]。本文对本院住院部送检的4957例不合格标本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2]中检验前质量指标分季度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标本来源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住院部送检的4957例不合格标本,其中2017年7月—9月1164例,2017年10月—12月1987例,2018年1月—3月1197例,2018年4月—6月609例。
1.2 方法
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检验前质量指标中标本标签不合格率、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量不正确率、血培养污染率、标本运输丢失率、抗凝标本凝集率、标本溶血率、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对不合格标本按照每季度进行分类调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时间段和各指标的变化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合格标本调查概况。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科室住院部标本总数为108015例,不合格标本数为4957例,不合格率为4.5%。
2.2 不合格标本特点
不合格标本各季度分布。2017年7月—2018年6月,各季度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卡方分割检验分析,2017年7—9月与2018年1—3月比较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个季度之间互相比较,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结果提示2017年10—12月这一季度本科室标本不合格率最大,同时结合2017年7月—2018年6月不合格标本趋势分析(图1),得出结论在2017年10—12月这一季度中的10月份标本不合率最大。
表1 2017年7月—2018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各季度分布情况
图1 2017年7月—2018年6月不合格标本趋势分析
2.3 不合格原因分析
按本科室不合格原因所占比率由大到小排列如下:抗凝标本凝集数、标本类型错误、标本标签不合格、标本量不正确、标本容器错误、标本溶血、血培养污染(表2)。结果提示抗凝标本凝集数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对抗凝标本凝集的检测项目进行分析(表3),结果提示血常规检测项目凝集占主要原因,凝集率达64.06%。
表2 2017年—2018年不合格标本原因的分布情况
3.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从分析结果进行科室走访,发现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后,抗凝管标本未严格按照静脉血采集要求[4]进行充分的颠倒混匀。部分医师和护理人员不熟悉检验项目对标本的要求[3],未按照检验科发布的标本采集手册选择正确的标本类型和容器。护理人员采血前未认真查看患者条码信息和条码机质量,标签出现不合格。部分新进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技术水平欠佳,采血不畅导致标本凝集、血气分析出现气泡和标本量不足等现象。医院提供的采血耗材品种繁多,如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不匹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标本不合格情况发生。还发现在实习生入科、出科以及高峰期,各种标本不合格率也会有所增加。经过职能部门的督查和培训,每个季度标本不合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改善时间持续不长久,可能和护理人员轮岗转科、实习生离院有关系。
针对我院住院部标本不合格原因,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3.1 检验科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标本拒收标准[5]接收住院部送检标本。标本到达检验科后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标本是否合格,检查内容包括:标本标签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标本并及时主动告知相关的人员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记录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每月按时完成临床科室走访,收集临床医务人员关于标本采集的意见和新建议,汇总到质量管理小组,并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上讨论分析改进追踪评价。科室成立分析前质量管理小组,充分利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工作,每季度根据检验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汇总不合格标本,将分析原因结果反馈给职能部门,积极参加职能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
3.2 对相关医护人员如新进护士、实习生等人员上岗前,接受血液采集操作的培训,并能够证明其执业范围内相关操作技能的熟练能力,采取全院集中培训和到临床科室针对科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使有关人员熟悉检验前质量管理相关问题,修订发放实验室工作手册。新进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到检验科现场交流指导,学习各种检验标本采集要求、接收标准和拒收标准,熟悉检验科工作流程,更方便科室间的沟通交流。建议护理部门在特殊时间段安排人员,保证工作质量。
3.3 对检验科使用的各种耗材(如真空采血管等)进行充分性能验证[6],选择适用的耗材,规范住院部各科室采样耗材的统一性,方便护理人员选择正确的容器进行标本采集,同时降低不同厂家耗材的异性导致标本影响因素过多,规避耗材差异带来的标本不合格问题。
综上所述,各个科室应该对分析前质量控制引起足够重视,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重点加强培训、考核和有效沟通方面工作。准确可靠检验报告充分依赖完善的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7]。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出现,提高实验室的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王前.实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96-2017 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2017.
[3]俸家富,黄文芳.现代临床检验诊断大全[M].第1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张秀明,李炜煊,陈桂山.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M].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2018.
[7]王治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吕强1,何青亲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标本论文; 不合格论文; 住院部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科室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