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当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施工过程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有材料质量问题,施工中难以控制施工过程问题,包括对原材料(沥青、集料)的优选、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摊铺以及碾压的质量控制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路面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诸多病害问题,以施工质量控制角度为出发点,从材料性能、施工环节、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样国家就有更多的资金以及精力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并且互相促进的,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验证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公路建设规模以及建设范围的不断加大,质量问题就非常容易被大家所忽视,我们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无论是路基工程施工,还是基层或者面层工程施工时,都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1.1沥青混凝土路面现状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无接缝、表面平整、振动小、行车舒适、噪音低、施工期短以及养护维修简单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发展迅速,初步估计,我国80%的已建公路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路面的施工技术不断进步,路面的施工工艺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公路翻修频繁、使用寿命短以及使用性降低等问题。
1.2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总体上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在理论体系上还不够完善,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的手段与技术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规范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程序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目前我国的施工质量控制包括五大方面:原材料方面,需完善能够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沥青指标标准体系;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方面,根据路面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新型混合材料结构方式如SMA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LSAM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等;施工工艺方面,具有详细的技术参数的系统机械操作技术要求,在摊铺、碾压作业以及碾压设备等细节工艺水平的提高;施工设备方面,大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国产设备在研制生产方面才开始发展;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方面,该方面属于新兴学科,我国路面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尚在建设中,有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2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2.1影响施工质量因素分析
2.1.1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指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决策管理能力、操作控制能力、生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这些都会影响工作的质量(决策、计划、实施以及验收),每段的工作都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2.1.2材料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材料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工程中慎重选用材料(合理、合格以及保管得当)。
2.1.3设备
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的重要物质条件,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拌合楼、摊铺机以及压路机三种设备。这三种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拌合、摊铺以及碾压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最终影响成型面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4程序方法
程序方法指计划、控制、组织、领导等管理方法和工艺、操作、施工等技术方法。先进、适当的方法都会影响施工的工作质量和工程实体的质量。
2.1.5环境
环境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环境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环境。
2.2原材料的控制
2.2.1集料
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集料,集料的质量控制在于源头控制。集料加工来源是否稳定可靠决定了能否对后继面层进行大面积施工。减少沥青混凝土的离析和控制沥青面层的均匀的关键也在于集料的来源。
2.2.2沥青的三大指标
沥青的针入度以及软化点具有良好相关性,主要体现在针入度和软化点检测数据变化趋于相反,而针入度、软化点指标变异系数相对比较接近。
2.3施工环节的控制
2.3.1沥青混凝土的拌合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需严格按照测定的速度和流量关系曲线控制实际的皮带转速,将拌和料尽可能控制在级配范围内。拌和的时间取决于施工气温、集料粒径、材料的湿度、拌和能力和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主要通过目测检查是否花白、离析和冒青烟等现象、取样测试以及检测混合料出厂温度等方式实施。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决定混合料品质及性能,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耐久性和水稳定性,是混合料质量和沥青路面质量的保证和关键。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影响因素:集料的级配和干湿程度、热料仓数量、拌和楼的筛孔设置、配料的装置精度以及混合料级配的检测方法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集料级配的变异。沥青混合料级配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集料级配变异性、合理设置拌和楼热料仓筛孔、加强检查与维护沥青拌和楼振动筛。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到场温度、摊铺以及碾压温度。
2.3.2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在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摊铺前需要正确安装各种装置,将平板宽度、工作迎角、振捣器的振频振幅等的参数调整准确。提高路面平整的措施主要是连续、缓慢以及均匀的摊铺。公路施工过程中采用纵缝实施热接缝,横缝实施平接缝。平接缝应该紧密粘结,连接平顺,充分压实。在施工中,按三个步骤控制沥青面层厚度的质量:在摊铺中随时检测摊铺层的松铺厚度以及终压时的压实厚度;利用沥青混合料拌合的总生产量与实际铺建面积,计算平均的厚度,进行总量检验;按规定的频率进行钻孔,检测钻孔试件的厚度。
2.3.3沥青混凝土的压实
压实度关系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内在质量,压实度的好坏关系车辙以及坑槽等早起损害问题。在混合料中,由粗到细的均匀级配混合料比较容易压实。碾压温度是影响混合料压实度的关键因素,温度越高越容易缩小其空隙,更容易取得平整效果。根据实践数据证明振频在40~50赫兹,振幅0.4~0.8mm 内,速度每小时2~4km的碾压效果是最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驱动轮要面向摊铺机并与摊铺机保持平衡;横向错开、排列成梯队压实。
2.4接缝处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如果是采用梯队作业时,纵向接缝为热接缝一般是将已铺混合料预留20cm左右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机的基准面,后摊铺完成后马上进行跨缝碾压。如果纵缝采用冷接缝,在铺另一幅前,采用切割机进行切缝,清扫干净并涂刷粘层油后,在进行摊铺。并且摊铺应该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再铲走,再进行碾压。
横向接缝的处理:横向接缝是在摊铺机离开混合料末端后,将末端已铺的路面厚度等指标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垂直切除,清扫干净后,第二天摊铺前,涂刷粘层沥青以前一天摊铺的平面作为基准面进行摊铺,并按照规范规定的碾压方式进行碾压。
3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沥青混凝土工程顺利完工的基础,关乎着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一方面要在原材料、沥青混合材料拌制技术、面层摊铺和碾压等几个上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沥青路面,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小敏.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2]倪晓明,张瑞岭.浅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2(02)
[3]左海峰.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
论文作者:熊宇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论文; 我国论文; 公路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