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一国两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一国两制”构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一国论文,特色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

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12亿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为什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自己的某些区域和范围能够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呢?这就要从什么是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谈起。

马克思的一生有两项伟大的科学发现:一是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全人类终将进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论断;二是剩余价值学说,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在于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但是他们只是大致地设计了社会主义的一般模式,这就是后来为列宁、斯大林所概括的: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这是从生产关系讲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这是从上层建筑讲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就是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毛主席坚持和继承了这些基本原则,领导党和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且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这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但是,他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臆想建立一个生产资料纯而又纯、“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结果反而导致生产力的滞后。这又是他在这一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失误。

小平同志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我们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1]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国内和国际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概念。这个“中国特色”,具有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含义,本文着重阐述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发展阶段上,界定我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据此,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同时制定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部曲”,即温饱——小康——富裕(共同富裕)。第一步八十年代已经基本实现,现在正在向着重要的第二步前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预期2000年实现。然后向第三步目标迈进,奋斗五十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共同富裕。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显示出巨大优越性和生命力,这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将由初级阶段向更高一级的阶段奋进。

(二)在社会主义本质和任务上,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个概括,包含几层意思;第一、把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范畴,列为社会主义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第二、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现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都讲全了。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开放是中国的希望,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一招。第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像这样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任务科学而全面的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按照这个原则去推动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指出,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是在国家的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大陆12亿人口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是很大的主体,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3]他又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做中国特色。”[4]他特别强调,“‘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且是搞几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否则怎么能说是‘两制’呢?那就变成‘一制’了。”“不讲两个方面,‘一国两制’几十年不变就行不通了。”[5]

总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讲现代化,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改革开放,讲“一国两制”等等,正如小平同志说的,“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6]这里说的“老祖宗不能丢”,就是要继承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说的“两个搞清楚”,就是要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发展和创新,说出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有科学根据的新话。“一国两制”就是其中一个既没有丢“老祖宗”,又是“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有科学根据的新话。这就是说,“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前人未曾讲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二、“一国两制”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象地说,是又一次新的长征。小平同志在为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的向新长征进军的宣言书。2.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的签订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都是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前提的。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就提到具体日程上来了。3.1980年1月,党中央提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4.1981年国庆前夕,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发布了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5.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小平同志郑重提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6.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提出来以后,小平同志以准确的语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作为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根本方针和方式。

中国领导人在正式通知英方中国政府决定收回整个香港地区的同时,阐明中国对香港采取的特殊政策,包括设立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的中国人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五十年不变,并保持其自由港的地位,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以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特别强调中央向香港派军队,是标志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也是为了保障香港地区的安全和防止动乱。

归结起来,对香港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经过两年的谈判,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继香港问题解决之后,澳门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这就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中央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更宽,除了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等等五十年不变以外,还允许它保留自己的军队。

小平同志说:“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7]。总之,采取“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是充分照顾到这些地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的。

(二)合情合理,能够为各方面接受。

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只能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和平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如果用武力方式解决,这对各方面都不利。我们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需要长期保持国内稳定和国际和平,所以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

用和平谈判解决,总要各方面都能够接受。就香港问题而言,不仅中国能够接受,而且英国能够接受,香港居民也能够接受。什么办法使三个方面都能够接受呢?只能是“一国两制”。小平同志说:“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8]香港问题能够谈判成功,继而澳门问题能够谈判成功,中英、中葡双方能够达成协议,以及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圆满制定,说明“一国两制”这个根本方针起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就台湾问题而言,核心是祖国统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中央对台湾的政策是宽容的、合情合理的。“再没有比‘一国两制’的办法更合理的了。”[9]“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10]这个政策,美国应该能够接受,台湾当局也应该能够接受。但现在看来,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时间,太急了不行。因为美国和台湾的某些势力,至今还未放弃搞“两个中国”的图谋。所以,小平同志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的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但是,不能排出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11]

合情合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变不变”的问题,是举世关注和议论纷纷的问题。小平同志多次反复地讲这个“不变”的道理,概括起来就是:第一、“变不变”的核心是“对不对”,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政策正确,人民赞成,就变不了。第二、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和稳定,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第三、这个“不变”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的时间,正是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即2050年。要达到这个目标,一要政局稳定,二要政策稳定。就是说需要国内稳定和国际稳定两个先决条件。我们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改革开放的全局,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全局,从整个二十一世纪的长远目光,来看这个“不变”的意义。因此,第四、提出五十年不变是郑重的,有根据的,中国是信守诺言的,说话算数的。这就极大地安定了人心,消除来自各方面的疑虑和曲解,为“一国两制”的推行扫除了思想障碍。

(三)“一国两制”能够行得通,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的成就。

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万亿元,翻两番的目标已提前五年实现。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5万亿元。一些重要产品如粮食、棉花、煤炭、水泥等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钢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位,电视机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总之,我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势头。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样地,采取“一国两制”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仍然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们看到我国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的国内工作和国际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形象变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国内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基于上述诸多方面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小平同志说:“我很有信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12]

三、“一国两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一)从历史意义看,“一国两制”不仅对过去、现在,而且对未来,都具有

长远意义。

采取“一国两制”方式,香港和澳门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可以展望,台湾也终将按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八点主张,得到妥善解决。这就标志着殖民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历史遗留,将完全地彻底地结束;也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国家的大统一的伟大事业将最终地圆满地实现。从此,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将达到一个充满着希望与光明的新境界。

回顾过去,瞻望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辉煌——衰落——振兴——再辉煌四个大历程。

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古代人类最辉煌的文明。近代产业革命以后,西方资本主义走到前面去了。十九世纪成为中华民族衰落的世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接着是英法联军即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满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香港和台湾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分别割让给英国和日本的,澳门也是这一时期被强行租借的。这个世纪的末叶,中华民族衰落到低谷,1900年,中国人民是在八国联军占领自己的首都北京的耻辱中度过的。

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奋起战斗、走向振兴的世纪。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我们相继推翻了满清王朝,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世纪的后五十年,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历了发展和曲折,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将以收回香港和澳门,并建立起“中国式的小康社会”,去迎接2000年。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从振兴走向辉煌的世纪。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我们将全面实现第三个发展战略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我国将至少有15亿人口,他们高举社会主义红旗,向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迅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真理性,将由我们民族的辉煌成就作出新的证明。这对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相信和追求社会主义的广大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这个世纪的后五十年,我们将向更高更新的目标挺进,中华民族将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再创辉煌,社会主义将在中国人民奋斗中再创辉煌。

(二)从国际意义看,“一国两制”不仅对某些国家和地区,而且对全世界全人类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施,在理论上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思路,在实践上为稳定世界局势提供新办法。

小平同志说:“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一国两制’,是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13]他在提出“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国际间的纠纷,如果用类似办法解决,不伤害哪一方,局势可以稳定,并且是长期稳定。他认为这种办法是可取的,也是可能的。否则长期顶着,总有一在会爆发冲突,甚至是武力冲突。他还提出,有些领土争端长期僵持,可以把主权问题暂时搁置,先共同开发,合资经营,双方得利。这样,热点逐渐消除,解决问题也比较容易。

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作出了良好的范例。“我们主张用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如同我国和英国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一样。”[14]“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15]最后,小平同志带总结性地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16]

我们相信,“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的思想,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接受,这对于稳定世界局势,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崇高使命

这篇文章讲“一国两制”,讲它的形成、发展和创新,讲它对于祖国统一、民族振兴所起的重要作用,讲它对于国内稳定和国际稳定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讲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要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呢?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解决了二十世纪中叶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的话,那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必将解决本世纪末叶到下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它所担负的崇高使命和伟大功绩,已经得到并将继续得到历史的证明。

注释:

[1]《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页。

[2]《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3]《中国是信守诺言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3页。

[4]《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18页。

[5]同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19页。

[6]《总结经验,使用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9页。

[7]《我们非常关注香港的过渡时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7页。

[8]《中国是信守诺言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1页。

[9]《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2页。

[10]《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0页。

[11]《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6-87页。

[12]同[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8页。

[13]同[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7页。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0页。

[15]同[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8页。

[16]同[8]

标签:;  ;  ;  ;  ;  ;  ;  ;  ;  

“一国两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