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压疮护理效果论文_刘婷婷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压疮护理效果论文_刘婷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01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压疮心理与认知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压疮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脑卒中压疮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心理与认知护理干预,周期为1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6.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压疮心理与认知护理可在保持良好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压疮;护理

压疮(Pressure Ulcer,PU)是压力或压力与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主要发生于卧床部位等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黑头、丘疹、脓疱、结节等损害[1]。特别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许多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各种护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压疮的形成。其中脑卒中患者多有生活功能障碍,也需要进行卧床干预,非常容易发生压疮[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卒中患者的压疮心理与认知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压疮患者50例,纳入标准:脑卒中后长期住院;符合压疮的诊断标准;年龄20~80岁;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周以内局部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和其他皮肤病者。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5~78岁,平均(66.44±3.1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09±3.45)岁;临床分期依据四级改良分级法:Ⅰ级22例,Ⅱ级20例,Ⅲ级6例,Ⅳ级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与受教育年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都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和基础治疗,根据患者活动能力,制定个体化的翻身计划。对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应至少每2h协助翻身1次;病情危重不宜翻身者,应每1~2h用厚软垫垫于患者肩胛、骶尾部、足跟部,减轻受压部的压力。在为患者清洁皮肤时,忌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每日实施温水擦浴,擦浴后涂抹润肤乳以防止皮肤干燥。合理补充营养成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心理与认知护理干预,压疮患者由于长时间受创面的折磨,对于疾病缺乏战胜的信心,多存在有不良情绪。为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流行病状况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讲解压疮病因,讲解治疗与护理的安全性,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自信。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多地与患者接触、交谈,运用良好的语言修养,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了常规定期摄入高蛋白饮食、富含植物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外,提供口服营养补充剂来补充体内缺少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提供额外的营养来保护皮肤组织、增强组织的抗感染能力和提升组织修复能力。帮助患者寻求有效支持,要教育患者的家属与亲朋好友更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主动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协助患者逐步恢复身心健康。两组的干预周期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压疮创面比治疗前缩小80%以上或者愈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有效:压疮创面缩小30%以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面积缩小小于30%或以下,临床症状未消退甚或恶化。

生活质量调查:所有患者在干预后选择简化的生活质量量表(MOS SF-36)进行调查,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等四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O,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6.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压疮是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致细胞变性坏死而形成的疾病,压疮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压疮的发生可能影响康复,还可能因疼痛和感染使病情加重而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导致脑卒中患者的过早死亡。

由于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转变,当前在临床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其需要护理人员运用各种经验与相关科学知识,针对患者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给予对症支持和帮助,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比如需要协助重症患者翻身,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防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对于尿失禁患者采用留置尿管,对大便失禁或腹泻患者可留置气囊导便管。昏迷患者尽早置胃管,给予高能鼻饲饮食。本文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6.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概念被引入到医学研究中。

而在具体的心理与认知护理中,需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认知与心理干预,对疾病愈后有沮丧情绪的患者从正面给予鼓励,让性格开朗的患者与其交谈,维持疾病的稳定,可以改善预后[3]。本文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压疮心理与认知护理可在保持良好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压疮处理的循证实践[J].上海护理,2014,14(2):86-92.

[2]李帮兰,高阳.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99-3501.

[3]黄华,郑雪如,赵榕.脑卒中患者52例的饮食治疗[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149-151.

论文作者:刘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  ;  ;  ;  ;  ;  ;  ;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压疮护理效果论文_刘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