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二四二医院骨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 要】目的 对改良外侧切口的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中的45例,其中男性患者例28,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平均年龄在42.5岁。左足跟骨骨折患者29例,右足跟骨骨折患者12例,双足跟骨骨折患者4例。检查诊断均为闭合骨折。此45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外侧“L”形切口进行改良。术后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术后一个半月部分负重,三个月后完全负重。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足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对45例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取出内固定钢板厚足部切口皮肤愈合。4例患者术后发生关节炎并发症,在走路时有疼痛感,有3例患者在完全负重后有关节面塌陷的情况出现。AOFAS评分结果,26例为优,15例为良,3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为91.1%。结论 切口复位固定术采用改良外侧“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较之常规切口缝合层次对应更佳,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改良外侧切口
足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损伤,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跟骨损伤后恢复周期较长,康复不佳容易留下后遗症或者足部伤残,给患者日后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很多医疗工作者都致力于跟骨骨折的研究,特别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临床上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治疗方法是最为常用的,经过对外侧切口的改良,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检验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从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随机选取4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年龄在28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左足跟骨骨折患者有29例,右足跟骨骨折患者12例,双足跟骨骨折患者4例。致伤原因有34例为高处坠落致伤,有8例为交通事故致伤,3例为其它原因致伤。经检查45例患者都为闭合性骨折损伤,Sanders分类有17例为Ⅱ型,23例为Ⅲ型,5例为Ⅳ型。
45例患者术前均经过足部外观检查,X线对足跟骨呈侧位、轴位进行检测和CT扫描,对骨折损伤诊断并据此分型。术前暂用石膏对跟骨加以固定,并用药物进行消肿抗炎治疗,经1~2周的时间消退肿胀后实施手术。
2 手术方法
患者呈侧卧位,患侧在上,伤处大腿用止血带进行控制。45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改良的外侧“L”形切口与常规切口不同(参见图1)。切开跟骨外侧皮肤直至外侧壁骨膜,将全厚皮瓣翻开,利用斯氏针的牵引作用将距下关节暴露出来。用玻璃器从关节面的下侧向上撬开,以使关节面的平整度得以恢复。用RBX对孔隙进行填充,同时对已经复位的骨折块进行支撑。在利用斯氏针座后下牵引时配合用手掌挤压根部内侧壁和外侧壁,以使Bohler角和 Gissan角得以恢复。本文研究的45例患者中有8例因骨损伤严重需进行植骨术,其余患者骨损伤较轻无需植骨。将外侧皮质回归,将钢板用螺钉加以固定。最后做皮下引流,逐层对应缝合,然后采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图1 改良外侧“L”形切口,虚线为常规切口,实线为改良切口
3 术后处理
术后对足部伤处无需再进行外固定,需将患肢抬高,在24小时内将引流片拔除,具体时间视创口渗液情况来决定。术后3天内会有疼痛,在患者耐受的前提条件下可进行早期的关节恢复训练,应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防止创口干扰,应用时间为1~2周,一个半月内可开始部分负重,三个月后可开始完全负重。
4 结果
对45例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都愈合良好,术后半年到一年内恢复正常生活,在术后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取出内固定物。根据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进行评分,26例为优,15例为良,3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为91.1%,其中以SandersⅡ型和Ⅲ型评分相对较高。术后Bohler 角和Gis sane 角恢复。
术后有3例患者切口发生开裂,采用局部换药的方法处理,内固定物取出后切口愈合良好。10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在走路时有疼痛感,其中有2例在长时间走路时疼痛加重,痛感剧烈,经X线检查为关节面有塌陷,有台阶出现。
5 讨论
切口复位固定术将常规切口加以改良,改良外侧“L”形切口有明显的优势:改良外侧切口的纵向部分与跟腱外侧最大程度的接近,横向部分则在足跟外侧与足底交界处上方距离1.5cm处,与常规巷口相比位置有所上移,而且在“L”的转折位置将角度扩大。切口上移使两侧皮下组织在层次上能够得以更好的相互对应,利用手术后期的缝合。改良的“L”形切口下放皮瓣骨膜下剥离能够使跟骨的外侧壁清楚的露出,利于钢板放置位置的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因改良切口在转折度角度增加,主要有腓动脉穿支和跗外侧动脉对切口处供血,对足底外侧动脉的供血无影响。在应用斯氏针机芯皮瓣牵拉时要注意不要用拉钩直接进行牵拉。
虽然青壮年群体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多发人群,但是此种骨损伤也不乏老年患者,此种方法对老年骨伤患者同样适用,且临床效果良好。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要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性的检查,确定其是否有其它病症存在,保证手术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邱贵兴,费起礼,胡永成.骨科疾病的分类与分型标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2.
[2]李山珠,俞光荣,梅炯,等.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8(4):243 -245.
作者简介:
秦晓霖,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秦晓霖,王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骨科论文; 骨关节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