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
信息化管理在冠心病发病率监测上的应用
蒲开强1,罗晓佳2,胡咏梅2,刘剑雄2(通讯作者)
(1.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300;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300)
摘 要: 目的 冠心病需要长时间的监测与监控,不只是前端的医疗机构治疗问题,更是联合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病患者自身三方的长期监控过程。因此,冠心病疾病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在心血管疾病长期监控管理中非常重要。方法 统计两组针对冠心病发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分析人群随访率、人群管理率、冠心病发病初筛率、冠心病发病复筛率、咨询人数比例、就医提醒比例、就医监测比例、治疗随访比例、转诊比例。结果 本研究中发现应用“关心堂”APP 可以实现针对冠心病发病的信息化管理,其在人群随访、人群管理、冠心病发病初筛、冠心病发病复筛、咨询人数、及时就诊、就医提醒、就医监测、转诊人数上均高于传统人工登记、人工录入的模式。结论 应用“关心堂”APP 进行信息化管理基本能达到监测和预警冠心病发病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冠心病发病;监测
0 引言
随着医疗服务的深入发展,民众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基层群众对于心血管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卫健委针对群众心血管健康问题每年投入过千万研究资金,专门针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基层医院、社区服务站、家庭医生等关于心血管问题的监测与投入。各机构根据以往冠心病病人发病数、住院数、治疗效果、后续巡访等情况进行评价,综合确定当前冠心病卫生服务的工作方向和落实重点,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冠心病防控方案[1]。冠心病需要长时间的监测与监控,不只是前端的医疗机构治疗问题,更是联合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病患者自身三方的长期监控过程[2]。因此,冠心病疾病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在心血管疾病长期监控管理中非常重要。
1 实行冠心病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管理是指用信息技术将以往需要人工处理的数据整合,起到自动管理的目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具备以下三种要求:①质量控制体系。信息化管理可以管理冠心病疾病的各项指标,在管理和警报划分上需要较强的逻辑校验和标准,特别是针对从基层医院、病患者等第一手数据的信息化质量控制要求[3]。②各部门间相互衔接。根据卫生信息化总体要求和政策方案,各部门间信息化平台应均衡各方利益,配合建立信息的衔接工作,达到信息共享和多点合作。③基层人员信息化技能的掌握。由于部分病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或者有其他并发症等,需要基层医院上门监控监测,这就需要部分医生对于当地区域内冠心病患者协同信息管理的运用。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是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发生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狭窄,眼底血管萎缩减少,微循环障碍,血管管壁增厚且缺乏弹性,视网膜缺血缺氧病变坏死等[1,2]。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超过69%的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3,4]。
2 “关心堂”APP 监测冠心病发病率
“关心堂”APP 是一款监控管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信息化平台,其利用前沿科学技术,立足于医疗健康领域。平台建立的目的是将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数据联通,以贴合基层医疗服务为基准,同步调动医院医疗资源,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健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关心堂”APP 设计包括四大维度,针对垂直体系和平行体系,分别为信息化管理方案、互联网医院方案、智能化家医方案、医联体方案。“关心堂”APP 平台中数据来源于院内数据和院外数据。院内数据包括有采集患者院内就诊信息、检查化验信息、医嘱处方信息以及院外随访信息、患者身体指标数据等,协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院外数据包括有针对于患者的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疾病随访、健康意识监测等,便于医生更精准的判断患者的病症情况,更直接有效的给出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表3 冠心病信息化管理对比[n(%)]
3 人群资料与方法
3.1 人群资料。本研究选择2017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四川省成都市(市区)中30 岁以上冠心病高危人群630 人。在所有高危人群中均采取跟踪发病进行监测,其中通过“关心堂”APP 进行信息化管理跟踪冠心病发病率的为本研究实验组,共350 人;通过人工访谈式跟踪冠心病发病率为本研究对照组,共280 人。两组高危人群中年龄分布为(38±7.2)、(40±5.6)岁,两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
4.1 人群随访与管理大幅提高。表1 分析可知,实验组中人群随访率和管理率较高(P<0.05)。实验组利用“关心堂”APP即可实现在线登记、随访以及管理,而对照组中由于需要人员上门调研,受到人员入户的限制,因此随访率较低。同时人工录入资料会出现漏填、填错或高危人群自身汇报错误等影响因素,因此管理率不高。
标本均采用IHC法染色,一抗及二抗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抗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erbB-2(克隆号:EP3),试剂盒采用 EnVision 两步法。检测仪器:石蜡切片机(型号:Leica RM2235),显微镜(型号:OLYMPUS BX51)等。
3.4 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软件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误形式表示,两组间比对遵循t 检验,以P 值是否大于0.05为组间是否差异。
寻找不一样的“草本”。百雀羚确立了品牌属性即“本草护肤品”后,百雀羚接下来做的是在品牌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演绎,重点是进行品牌定位以区隔佰草集、相宜本草等同属性品牌。佰草集的“自然、平衡”理念和相宜本草的“内在力外在美”理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诉求,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定位。在品牌定位上百雀羚比佰草集和相宜本草更聚焦,“天然不刺激”的“温和护肤”诉求更清晰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如果说佰草集和相宜本草耍的是品牌太极,百雀羚耍的则是品牌截拳道,更具有实战意义。
4 结果
3.2 方法。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推荐冠心病社区疾病管理计划中建议,开展基层医院的高危人群冠心病发病率监测。内容包括集中管理冠心病高危人群,明确对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的潜在因素进行调研,制定监测主要内容、要求和管理流程,制定分阶段随访监测的管理方案及目标,建立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随访监测、就医提醒等。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社区全人群的信息化管理和社区专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3.3 评价标准。根据疾病信息化管理建议,建立以下评价标准:①规模化管理。针对冠心病发病率监测上实现规模化的管理要求,即实现人群随访率与人群管理率。人群随访率是指针对冠心病高危人群中进行定期跟踪随访的比例;人群管理率是指针对冠心病高危人群中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比例。实验组中应用“关心堂”APP 对高危人群进行在线的跟踪与随访,同时人群资料在线填写、在线录入。对照组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进行,前期进行社区随访与调研,人工登记信息,后期录入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跟踪与管理。②发病率的监测。实现针对高危人群的冠心病发病初筛和复筛。实验组根据录入的高危人群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生活习惯(吸烟习惯、饮酒习惯、运动习惯、每日脂肪摄入量、每日盐摄入量)对高危人群潜在的冠心病发病进行初筛,预警冠心病发病。针对实际出现冠心病等症状后,再次进行筛查,提醒发病。对照组则人工通过访谈等方法录入数据,实现初筛和复筛。③信息化监测。建立针对冠心病发病率的信息化监测平台。统计冠心病咨询人数及其比例,对高危人群发送冠心病就医提醒,并对就医人群进行监测。针对冠心病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监测,监测基层医院转诊到我院的人数比例。实验组利用“关心堂”APP 进行在线信息化监测,对照组利用人工和普通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监测。
表1 冠心病发病高危人群随访及管理调查
4.2 冠心病筛查率明显增加。表2 分析可知,实验组中经过APP 结合人群的遗传史、患病史、生活习惯等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冠心病的自动筛查,初筛率达28.2%,再次确认就诊的复筛率达13.3%,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人工只能从高危人群自身提供的信息进行筛查,冠心病发病初筛率只有16.7%,后期就诊复筛率则只有4.2%。
表2 冠心病发病初筛率与复筛率对比
4.3 冠心病信息化管理能力显著增加。表3 分析可知,实验组及时就诊比例为16.7%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可以实现针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发病情况提供提醒和实现监测,这两项指标比例为100%(P<0.05)。这主要是因为,经过APP 录入人群信息后,会生成人群的健康档案,该档案可以根据人群中潜在患者自身的状况及时通过信息推送进行提醒,并对就诊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实现100%监测。治疗随访人数及比例中,两组基本一致。目前,APP 主要是通过提醒医护人员对治疗后人群进行随访,这与对照组中治疗后患者人工提醒方法基本一致,因此其比例趋于相同(P>0.05)。其余指标包括咨询人数、转诊人数等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5 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应用“关心堂”APP 可以实现针对冠心病发病的信息化管理,其在人群随访、人群管理、冠心病发病初筛、冠心病发病复筛、咨询人数、就医提醒、就医监测、转诊人数上均高于传统人工登记、人工录入的模式。信息化管理基本能达到监测和预警冠心病发病的目的。“关心堂”APP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建立以患者和医护人员为核心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平台,建立起疾病管理的多元化模式。“关心堂”APP 平台围绕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而建立,服务的目标也始终围绕病患者的疾病状况。因此,引入“H2H”的医院间连接模式,强调针对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角色职责和任务分担,在日常管理中突出基层卫生机构的专家力量和互联网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陆建奎.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8(06):136-137.
[2]Ramón,H.,et al.,Mobile monitoring and reasoning m thods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ensors,2013.13(5):p.6524-6541.
[3]吕炜.信息化管理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J].广西预防医学,2003(S1):102-104.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Incidence Monitoring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U Kai-qiang 1, LUO Xiao-jia 2, HU Yong-mei 2, LIU Jian-xiong 2*
(1. Qingbaijiang District Daw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hengdu, Sichuan 610300;2. Chengdu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300)
ABSTRACT: Objectiv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requires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which not only involves treatment of front-end medical institutions, but long-term monitoring process combining grassroots hospitals, family doctors and patients themselv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nitoring in long-term monitoring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carry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tween two groups, analyze followingup rate, population management rate, initial screening rate, re-screening rat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sultants ratio,medical reminders ratio, medical monitoring ratio, treatment follow-up ratio and referral ratio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application of "Guanxintang" APP can realiz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achieve higher data than traditional manual registration and entry, including following-up, management, initial screening, re-screening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sultant numbers, timely consultation, medical reminder, medical monitoring and referral patients.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Guanxintang" APP can achieve purpose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asically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se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38
本文引用格式: 蒲开强,罗晓佳,胡咏梅,等.信息化管理在冠心病发病率监测上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10-2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Z0240);成都市科技惠民项目(项目编号:2014-HM01-00349-SF)
标签:信息化管理论文; 冠心病发病论文; 监测论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论文;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