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论文_吴兆国

(四川省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 心内科 6140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期间的心律失常患者120 例,然后将120 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60 例患者。对对照组的60 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60 例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5 例,有效3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16 例,有效34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83.3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为1 例,出现血液降低症状的为2 例,出现呕吐症状的为1 例,出现恶心症状的为0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 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为3 例,出现血液降低症状的为4 例,出现呕吐症状的为2 例,出现恶心症状的为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有着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少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164-01

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心律失常既可以单发,也可以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以及其他疾病发生[1]。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心悸心慌、胸闷憋气以及头晕目眩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2]。为了进一步探究胺碘酮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期间心律失常患者120 例,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期间的心律失常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患者60 例,男性为33 例,女性为27 例;年龄在23 岁到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6.2)岁;其中14 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 例患者为阵发性心室纤颤,28 例患者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患者60 例,男性为32 例,女性为28 例;年龄在24 岁到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5.8)岁;其中16 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7 例患者为阵发性心室纤颤,27 例患者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患者入院以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以及心脏彩超等。对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让患者口服心律平,每天3次,每次0.1g。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于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滴注,滴注剂量在95mg 到135mg 之间,滴注10min 以后,若患者的病情稳定,则将滴注速度改为1.0mg/min,在5 个小时以后将滴注速度改为0.3mg/min。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室纤颤的患者进行100mg 到160mg的胺碘酮静脉滴注,滴注15min 以后,若患者的病情稳定,则将滴注速度改为0.8mg/min,在7 个小时以后将滴注速度改为0.5mg/min。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等级评判,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是指患者的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心律恢复正常,心电复查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心律有所改善,心电复查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的主要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更严重,心律没有改变甚至加速,心电复查没有改变。总有效例数是显效例数以及有效例数的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5 例,有效3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16 例,有效34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83.3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表1 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为1 例,出现血液降低症状的为2 例,出现呕吐症状的为1 例,出现恶心症状的为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 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为3例,出现血液降低症状的为4 例,出现呕吐症状的为2 例,出现恶心症状的为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表2 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心律失常多发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或者有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该症状的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3]。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使用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使用常规药物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4%,而且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常规药物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33%。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有着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少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吉金荣,郭丹杰,张静.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03(2):14-16.

[2] 曾淑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2):673-674.

[3] 鲁体国.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J ] .中国实用医药,2013,20(3):24-25.

论文作者:吴兆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论文_吴兆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