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发展中,电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输电的稳定性,需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修、维护。文章首先阐述110~220kV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带电作业的具体方式。基于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增强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关键词:带电作业;输电线路;SSJ1型耐张塔;绝缘子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110~220kV输电线路是最为常见线路,其供电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但是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外界因素、年限等因素,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问题,因此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维护。需要注意的是,此项工作内容属于带电作业,应确保操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否则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110~220kV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的内容
对于110~220kV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而言,其主要包括三方面:(1)地电位作业。工作人员需要在带电设备的周围完成工作,不需要占据较多的空间。同时接地体、人体属于同一电位,无需将电场保护措施应用在其中。(2)中间电位作业。在这一环节中,工作人员以两部分绝缘体为基础,实现对带电体、接地体的分离。其中,两部分绝缘体发挥着限制电流经过人体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组合间隙特点。在工作的过程中,人体所承受的电流高于地电位作业,但是小于数百微安,而电流会受到组合间隙绝缘击穿强度的影响。(3)等电位作业。在同一个电位的条件下,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占据设备的空间尺寸。因此,带电部位便会加大,同时电场会发生畸变,此时设备的放电电压会有所降低。期间,工作人员需要直接接触设备,所以简化了操作程序、工业工具,要求工作人员采用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在带电作业期间发生危险[1]。
二、110~220kV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的方式
(一)案例概况
S城市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投运了一条22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M区域为2P23线路、N地区为2P24线路,目前电网同塔四回线路的数量为10条。其中,输电线路所运用的塔型主要包含SSJ1型耐张塔、SSZV1直线塔等。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运用水平排列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杆塔同一侧的横杆上,需要布置两个输电线路。因此,如果对一侧进行停电检修,另一侧也应该进行停电处理,否则将会增加检修工作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很可能会导致变电站故障、停止运行,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二)具体方式
1.SSJ1型耐张塔带电作业方式
首先,明确进入强电场的方法。在等电位的状态下,可以采用沿绝缘子串进入电场、使用绝缘硬梯进入电场、沿软梯进入电场。结合S城市中22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情况,如果采用软梯的方式进入,必然会存在诸多困难。例如:线路中中横担、上横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远,基本在43米至52米之间。另外,在等电位的条件下开展带电作业,必须反复进入强电场中,同时还必须多次穿越带电导线。另外,在这一环节中还应该考虑不同相之间所存在的组合间隙。由此发现,在SSJ1型耐张塔带电作业中,不能采用软梯的方式,而是应该将绝缘硬梯的方式应用在工作中。
其次,制定地电位电工作业方法。如果在站立时电工的身高为1.80米,设计两个横担之间的高差为7.5米,同时与头顶上方下垂的导线距离为2.0米,那么引流线的最低点与电工头顶的距离等于3.7米,大于安全规程中1.8米的要求,所以安全裕度等于110%。也就是说,地电位电工如果在横担上开展工作,并不会发生人闪络放电问题。需注意的是,导线与电工头顶的距离较近,同时电场强度角度,因此必须运用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体表对应的场强低于每米240kV。结合以上分析,跳线与电工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制定等电位作业方法。在SSJ1型耐张塔带电作业中,在运用水平绝缘硬梯进入强电场的过程中,需要以“骑马式”的操作为主。其中,假设人体宽度等于0.6米,则需要确保硬梯符合其需求,同时与导线形成一个角度。需要注意的是,绝缘硬梯的长度会受到横担、耐张串夹角大小的影响。例如:夹角的度数为70度,同时考虑现场金具的规格,则应该将绝缘硬体悬挂在耐张串外侧,其距离需要设置为0.8米。为了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导线、梯子之间的角度需要设计为30度,然后利用正弦关系计算出硬梯的长度为3.5米。此种长度,可以满足电工工作的需求,提高SSJ1型耐张塔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2.SSZV1直线塔V串绝缘子带电作业方式
首先,明确进入强电场的方法。(1)电工需要利用软梯进行登高,然后便可以进入等电位作业状态中。(2)采用垂直或者倾斜的方式,完成对绝缘硬梯的安放。随后电工人员同样需要运用“骑马式”的操作手段,进入到等电位作业中。(3)电工人员可以利用独脚梯、软梯、座椅、吊篮等方式,在金具绝缘子串的挂点周围进行固定。此时,等电位电工与需要地电位电工合作,通过控制绳索的方式开展等电位作业。
其次,制定地电位电工作业方法。假设在站立时电工的身高为1.80米,结合上述V型绝缘子串结构的尺寸计算能够得出,横担、下导线挂点之间的距离基本在2.9米至3.0米之间。而在分析地电位作业安全程度的环节中,要求横担、视导线挂点间的距离等于3.0米。也就是说,需要将1.8米作为半径,制作2个圆形区域,使得导线、电工之间可以保持1.8米的安全距离。换言之,地电位电工的工作单位在圆形之外,否则将会发生安全问题,同时难以完成带电作业任务。在SSZV1直线塔V串绝缘子带电作业中,下横担、中横担的安全距离必须满足既定要求,而电工需要在“活动通道”内完成工作。
再次,更换外侧相V串等电位作业的方式。结合塔体结合模型、横担外侧相V串绝缘子进行计算,需要以绝缘硬梯为基础进行强电场中。期间,应该确保V串双分裂导线、梯子与地垂直面的角度大于9度,而梯子的长度也应该超过5.1米。当电工进入强电场之后,下横担、上横担与身体的距离不能低于1.8米。依据上述计算得出结论:上横担、上导线的距离等于2.3米;下横担、下导线的距离为3.6米,从而确定安全作业所对应的区域[2]。
最后,更换内侧相V串等电位作业的方式。结合塔体结合模型、横担外侧相V串绝缘子进行计算:(1)如果在进入强电场的过程中,运用水平硬梯的方式,最终的计算组合间隙并不能满足安全需求。(2)如果在进入强电场的过程中,以中横担为基础采用硬梯进入,则会因为梯子长度限制增加作业难度。(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将软梯、硬梯的方式进行结合,即以“荡秋千”的模式进入至电场中。具体而言,需要在导线的上横担位置悬挂绝缘硬梯,此时运用滑车对硬梯进行控制并进入到强电场中。经过计算、验证,发现“荡秋千”的方式符合安全要求,同时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便利。因此,可以将其广泛应用在SSZV1直线塔V串绝缘子带电作业中,实现带电作业的目的,并提高220kV电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110~220kV输电线路进行带电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确定检修工作的内容,进而制定更具科学性的工作方式。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方案,将其作为基础实现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并实现工作的既定目标,确保110~220kV输电线路可以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磊.广东地区110kV~22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成本分析及建议[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09):120-123.
[2]刘夏清,邹德华,李稳.110kV/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人体体表场强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5,30(03): 131-136.
论文作者:关明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作业论文; 电位论文; 电场论文; 导线论文; 线路论文; 电工论文; 方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