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是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守舍,不能经常性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组综合性症候群表现,多伴随有:失眠多梦、健忘、头昏眼花、心悸、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精神不振等亚健康表现,很难用客观的生理、病理指标来测定。由于社会发展节奏快、生活、工作及学习等各种压力的倾轧,各个年龄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经受不寐的痛苦[1]。本病多因内伤情志、久病体虚、房劳过度,总属阳盛阴衰,气血失衡,精气亏虚。 其病位主要在肝、心、脑,与五脏六腑、三焦、气血津液密切相关[2]。所以,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析,然后配方选穴治疗,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立竿见影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选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不寐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128例。其中女性患者85例,男性患者4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58.12岁;肝郁化火型20例,痰热内扰型11例,胃气不和型8例,心脾两虚型35例,心肾不交型41例,心胆气虚型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颅CT扫描或其它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1.2诊断标准1.2.1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3]:感受外邪→热入心营、湿伤脾肾;情志失常→动乱五脏气机、动乱五脏气机;情志失常→动乱五脏气机、动乱五脏气机;饮食不节→胃气不和、脾虚不运;体虚不足、久病之人→五脏气血、阴阳亏虚。导致→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心胆气虚、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进而导致→邪气扰心、心失所养→心神失舍。最后导致→不寐。1.2.1.1肝郁化火,症舌脉:心烦不寐、性情急燥易怒、不欲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1.2.1.2痰热内扰,症舌脉:心烦不寐、多梦易醒、痰多胸闷、口苦恶食,嗳气吞酸、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1.2.1.3胃气不和,症舌脉:睡卧不安、胃脘不适、嗳气纳呆、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便秘,苔黄腻、脉沉滑。1.2.1.4心脾两虚,症舌脉:不易入睡、或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食少腹胀或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1.2.1.5心肾不交,症舌脉:心烦不寐、入睡困难、梦多、心悸不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舌生疮、或梦遗滑精、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1.2.1.6心胆气虚,症舌脉:虚烦不眠、胆怯易惊、惕惕然不可终日、心悸善太息、或面色不华、胸闷不适、呕恶,舌淡胖、脉细弱。1.2.2诊断标准:其中现代医学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4]。传统医学诊断以及证候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失眠症诊断标准[5]。1.2.2.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睡,重者彻夜难眠。1.2.2.2常常伴有头痛、心悸、健忘、多梦等症。1.2.2.3经各个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3纳入标准:1.3.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3.2能接受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1.4.1不能配合针刺治疗患者;1.4.2合并有抑郁症、精神分裂或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1.4.3大脑器质性疾病引起不寐的患者;1.4.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不寐的患者;1.4.5长期服用安眠药达 2 年以上患者1.5剔除脱落未完成治疗疗程而中途退出者均视为脱落而剔除,脱落病例不在纳入研究中。1.6 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不同辨证分型进行分型选穴治疗[6]。1.6.1肝郁化火型:四神聪(┬)、百会(┬)、阴陵泉(┬)、三阴交(┬)、太冲(┬)配头足窍阴(|)、阳陵泉(┬)、太溪(┴);太溪灸5-7壮。1.6.2痰热内扰型:四神聪(┬)、百会(┬)、足三里(┬)、神门(|)、丰隆(┬)配中脘(|)、公孙(┬)、内关(|);神门灸5-7壮。1.6.3胃气不和型:四神聪(|)、百会(|)、足三里(┴)、内关(|)、天枢(┬)配三阴交(┬)、神门(|);三阴交灸5-7壮。1.6.4心脾两虚型:四神聪(┴)、百会(┴)、心俞(┴)、脾俞(┴)、神门(|)配足三里(┴)、中脘(┴)、照海(┴);心俞、脾俞各灸5-7壮。1.6.5心肾不交型:四神聪(┴)、百会(┴)、心俞(┴)、肾俞(┴)、三阴交(|)配神门(|)、太溪(┴)、照海(┴);百会悬灸10min,心俞、肾俞各灸5-7壮。1.6.6心胆气虚型:四神聪(|)、百会(|)安眠穴(┴)、神门(┴)、丘墟(┴)、三阴交(┴)配太冲(┬)、申脉(|)、照海(|)。百会悬灸10min,丘墟、三阴交各灸5-7壮。患者取平卧位 , 以 75% 的酒精常规消毒穴位,采用华佗牌0.25×25-40mm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穴位,清艾条悬灸患者取清艾条的艾绒弄成麦粒灸。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后进行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待病人有酸麻胀感后留针 20 分钟结束后再施灸 。7天/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一个疗程中间休息一天。`1.7疗效评定:1.7.1睡眠率,采用国际统一睡眠率公式[7],睡眠率=实际睡眠 时间/卧床至起床总时间×10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睡眠检测法,睡眠质量分为 5 级。Ⅰ级为睡眠率 70%~80%,睡眠尚可;Ⅱ级为睡眠率 60%~69%,睡眠困难;Ⅲ级为睡眠率 50%~59%,睡眠障碍;Ⅳ级为睡眠率 40%~49%,中度睡眠障碍;V 级为睡眠率 30%~39%,严 重睡眠障碍。痊愈:症状消失,睡眠质量达到Ⅰ级,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质量达到Ⅱ级,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达到Ⅲ级,基本停药或 药量减少 3/4。无效:症状如前,睡眠质量达到Ⅳ级以下,靠服用安眠药维持。[8]1.7.2观察指标 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并将量表的24个条 目构成精简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每周服用安眠药次数、日间功能等5个核心睡眠问题。评判方法: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每周服用安眠药次数、日间功能有具体数值的项目,取其具体数值进行统计评判.[9]2 结果 2.1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 患者治疗前后PSQI比较(见表1)表1 128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精简条目比较() PSQI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 值 入睡时间(min) 128 147.36±102.56 104.66±73.44 <0.05 睡眠时间(min) 128 506.28±267.38 721.98±112.44 <0.05 觉醒次数 (次/每晚) 128 8.0±4.5 4.0±2.5 <0.05 安眠药(次/周) 128 15.6±1.2 5.2±1.0 <0.05 日间功能(评分) 128 3.04±0.58 1±0.56 <0.05 PSQI 评分( u) 128 680.28376.22 836.84±189.94 <0.05 2.3 临床疗效结果:根据疗效评定及疗效标准,痊愈64例,占50%;显效45例,35.2%;有效14例,10.9%;无效5例3.9%.总有效率为:96.1%。其有效率远远超出其他治疗。3 典型病例张××、女、56岁,因女儿意外死亡,思念过度,一年多来无法入睡,多处求医服药无效,经人引荐来我处就医。症见:不易入睡、或多梦易醒、每天浅睡2-3小时,健忘、头昏眼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廋,面色无华,便溏每日2-3次、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心脾两虚;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选穴治疗:四神聪(┴)、百会(┴)、心俞(┴)、脾俞(┴)、神门(|)配足三里(┴)、中脘(┴)、照海(┴);心俞、脾俞各灸5-7壮。第一个疗程结束,患者不再服药,同时每天能睡4-5个小时,饮食量较前增加,精神状态较前好,大便每日一次,便质软,舌淡苔白、脉细。休息一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增加悬灸百会10min,其他治疗方法不变。第二个疗程结束,患者能够正常入睡6-7个小时/天,饮食正常,面色红润,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平。4 讨论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眠”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本病属于西医学的睡眠障碍,认为是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体虚等,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致。根据调查统计,45%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0]而中医认为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都因素有关。其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肝阳扰动心神;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生化无源;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诸多因素导致邪气上扰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煦,心神不安,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目前,临床上常常使用苯二氮卓镇静催眠为主,此类药物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大脑过度兴奋,从而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11],其安全性和疗效的优越性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但是,用药后出现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和认知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出现戒断性症状和反跳性失眠,长期服用会出现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12]。在辨病基础上的“辨病论治”可称为特效疗法或局部疗法,它主要解决病证的一般矛盾,是直接针对病源、病灶的疗法,或者说是直接对同一疾病在在不同病理阶段却普遍存在的病理变化和典型症状,即疾病的本质。由于它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故而获效仍甚迅速[13]本病主因心神失舍所致,我们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积极帮助患者寻找不寐的相关因素,祛除不良因素,解除其烦恼,养成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另外,还应该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按时作习,睡前吸烟,不喝浓茶、咖啡,不吃零食,不听刺激性音乐。«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之谓矣!参考文献[1]任梦蕾,秦敏,曾科学等.秦氏头皮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肝郁气滞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52-55[2]杨伟,胡春平,蔡以生等.浅析不寐病论治法[J].甘肃医药2015,34(11):841-843[3]王永炎,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5-298[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6]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92-693[7]谢道珍,孙怡.神经内科手册[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336[8]姚俊仁,王美兰.灵龟八法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1284-1286[9]曾小香,周歆,何冠蘅等.任脉特定经穴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63例[J].中国针灸2013,33(11):661-662[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12,45(7:):32-41[11]袁莲芳,陈果,贾宏阁等.GABAA受体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2):89-92[12]卜淑华,马桂萍.苯二氮卓类药物所致戒断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2,7(14):189-190[13]张月峰,任贵方,张秀春等.针灸病证结合治疗不寐理论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28-129
论文作者:张俊鹏,鲜亚花,贾湘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睡眠论文; 患者论文; 心胆论文; 疗效论文; 针灸论文; 疗程论文; 百会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