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二小
两年前,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今日目睹到我校至善楼熠熠生辉的陶公名言。我便借阅了《走近陶行知》一书,也对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了更深的了解。该书分九章对陶行知先生三十年精彩的教育人生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手捧这本书,内心依然无法平静。虽然陶老离开我们整整71年了,但其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在今天仍不失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值得学习和践行。
一、纯净无私的博爱精神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信条。他组织开展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等活动,充分体现对平民穷人的博爱。他带头开办“笑山平民读书处”、筹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在上海静安寺附件教报童识字就是很好的例证。陶行知先生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常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由爱迪生”。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爱子如生的情怀。
二、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她的至理名言。他本可享受高官厚禄,尽享荣华富贵的生活,却甘心情愿到偏远乡村办学;他家徒四壁,节衣缩食,却把政府给他的马车费捐给学校…这种奉献精神在当时多难能可贵呀!今天这样的事例就不胜枚举了:被称为耶鲁哥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在汶川地震中为掩护学生而牺牲的中年教师谭千秋,来自省城,却扎根贵州苗乡的八零后医生钟晶…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对师生旳谆谆教诲。 “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是他一生实践探索而对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其核心就是一个“真”,即真理、真知、真诚。他常引用“吾爱吾师,无更爱真理”,“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来宣示自己追求真理做真人的主张。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治学为人的主张。我们希望学生有独立的思想,有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我们是否有意识在培养呢?我们是否具备这样的素养呢?
四、“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内容。他不拘于前人成见,提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他把自己的名由“知行”改为“行知”来表达对这一观点的坚守。因此他强调 “做”的中心地位(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常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做的法子。“只教大众坐而听,不教大众起而行的教育是木头人教育”。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积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这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很有启发。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给孩子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劳力上劳心,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灌输的教育方法,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不至于成为木头人。
陶行知的教育人生不仅得到普通人的拥戴,而且赢得了领袖名人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将他与孔子并称“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他一生躬身实践,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品读、研究和借鉴。
论文作者:刘荣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0月总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行知论文; 法子论文; 博爱论文; 精神论文; 平民论文; 学生论文; 乡村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0月总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