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浅谈
中国国家博物馆 袁 硕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当前,全球信息化正在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目前博物馆数据中心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数据获取渠道不足,缺乏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和办法,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进行结构优化,“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设迫在眉睫。
本研究发现,S6K1抑制剂PF-4708671和PI3K/mTOR激酶抑制剂NVP-BEZ235联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436和肺癌细胞A549,可显著增强单用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1 传统博物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博物馆数据中心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随着业务系统上线速度加快,每上线一个业务系统至少需要添加一台服务器运行于机房中,硬件资源利用率通常不超过50%,造成比较大的浪费,由于单机模式部署一旦硬件故障业务系统再恢复时间不可控,数据孤岛现象较突出,数据获取渠道不足,缺乏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和办法,促使部门之间数据及时共享和发布,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进行结构优化,博物馆虚拟化平台建设迫在眉睫。当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各业务系统在建设的时候独立规划,系统间设备复用程度低。资源无法在业务系统之间共享,而建设投资基于预估峰值,实际上线后资源利用率低,造成投资浪费。由于业务特性,系统需要快速响应业务变化,传统架构部署业务发展超出预期时,无法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系统资源扩展同样需要周期,在此过程中,业务系统将处于高危运行状态,服务质量下降。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如果采用“一机一用”传统架构运维难度将几何倍数增加,如果出现问题很难精确的定位故障设备,随着业务系统增多运维难度逐渐困难起来。
2 “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建设思路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规律,充分运用和推广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基于各业务数字化建设需求采用自建的方式建设“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在本地部署服务器虚拟化服务。整合全馆网络及存储资源,各种类型的信息将能自如地存储到资源池中并得到有效识别和调取,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得到释放,从而实现存储的动态管理,实现对博物馆网络、存储、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提升服务器存储能力,为各业务数据提供去安全、优质、高效的存储服务。
2.1 主要建设内容
由于数据中心未来主要承担博物馆相关业务,业务快速投产对基础设施的灵活响应、快速的部署响应及支持能力都有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并需要降低对现有应用带来冲击。与此同时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量数据和用户,要求具有高扩展性基础设施架构架构,灵活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同时需要平衡功能和成本,以求能够在成本有效的前提下,满足突发业务的传输与用户访问的需求
因此,为保障博物馆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提高服务器资源的使用率,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提高业务的连续性、可靠性。同时,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以及未来横向扩展性,现需对服务器进行分布式部署,搭建虚拟化平台,以达到服务器资源灵活可用、高效可靠、安全易用的要求,良好的支撑火炬中心现在及将来的业务运行。
5)符合兼容性、可扩展性原则
2.2 “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框架
3)构建整体运维保障监控能力。
1)基础设施面向资源池化转型
从业务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链路、管理和运维规范、机房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目标是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数据备份和恢复方面,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备份和恢复功能,提供重要数据处理系统,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通过部署备份和恢复系统,建立备份资源池。重要应用系统每天进行一次完全数据备份,备份介质场外存放,指定备份恢复策略。
基于超融合技术实现以虚拟化为核心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使用云计算技术对资源池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实现高效融合的信息化架构,对全公司业务系统建设提供弹性、敏捷、可靠的云计算服务。
引进成熟先进的技术,调整优化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框架,逐步建立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化整体架构,实现从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被动建设方式向以服务为核心的主动建设方式的转型。“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资源池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三个部分,需能够满足本馆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数据中心管理扁平化,未来数据中心扩容、运维的便捷性,以及有效利用服务器资源,云计算资源池建设应充分考虑超融合技术和高性能设备的选择,以及对现有设备进行整合。
运用系统调度平台,在枯水期间,对晋江西溪和山美水库水源进行联合调度,年可增加晋江水资源有效利用量1亿m3以上,相当于在晋江流域新增一座大型水库。目前,正在开展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计划投入2 900万元对系统平台进行更新改造和增设水质水量监测、取用水远程计量、视频监控、闸门控制设备等。系统二期工程建成后,全市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将更加完善,水资源监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贵州兴仁县下山镇兴民煤矿位于兴仁县下山镇境内,兴民煤矿老矿始建于90年代,初始生产规模3万吨/年,2006年经国土资源厅颁发新证,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现利用已建成的部分井筒及地面建筑物进行扩建,将生产规模扩大为 30 万吨/年。
4)提供符合等级保护规范的建设
第四,从武术文化研究前沿来看,本文通过突发关键词检测得出商业武术赛事与武术文化传承、武术段位制与武术文化竞争力、武术文化传承人保护与激励、武术精神的倡导与弘扬等主题将成为未来发展中受到关注的主要问题。
通过构建云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安全资源池等方式,将原有的烟囡式系统建设模式打破,通过资源池统一对外提供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转型。
根据研究的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检索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认真并且详细查阅关于大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状况一些文献资料、论文和期刊30余篇,并通过对长春市图书馆、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秃尖则是玉米果穗顶部无籽粒或籽粒细小,这是玉米缺粒的普遍形式。玉米缺粒与秃尖发生的原因主要有2种:栽培管理不恰当和自然原因。栽培管理不当是由于玉米种植过程中密度过大,影响了玉米个体的正常光合作用,无法为玉米形成果穗提高充足的养分,同时土地肥水管理不当及土壤缺磷也会影响正常的玉米果穗形成;自然环境对玉米果穗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及水分的影响,如温度过高,超过38℃,而干旱环境或雨水过大也会导致花粉受精不良,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在玉米授粉时无风、风力过大等因素也会导致玉米缺粒秃尖。
“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充分考虑现有的应用系统、运行环境、以及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体现与现有系统的无缝链接。充分考虑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业务规模和网络安全需求的变化,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有效保护原有投资。
实现对云平台内基础设施进行监管,全面提升在云计算环境下对大型信息化数据中心的运维保障能力。
6)容灾备份
2)通过云计算统一提供计算能力
3 “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带来的好处
3.1 业务数据得到保护
部署了“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后每个业务系统都有一模一样的两份数据存于不同服务器上,如果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由于还有另一份数据可以直接将业务系统直接启动,大大提高业务系统的可靠和连续性。符合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平台已经集成备份功能,可以每天进行备份,如果业务系统出现逻辑错误和遭受勒索病毒可以回退到前一天,避免业务系统数据全部丢失。由于运行于超融合架构中业务系统如果服务器出现问题,可以将业务系统迁移至其他服务上,此服务器下电维修。业务平台有突发访问的情况,采用超融合架构可以动态调整CPU、内存资源保障业务高峰可以顺利流畅运行。
3.2 运维管理简单便捷
如果出现故障传统硬件架构由于设备和品牌众多排查起来很有难度,如果采用超融合架构可以快定位,快速排障将业务系统恢复。部署了虚拟网络后,对于物理交换机来说虚拟化环境中的虚拟机网络流量将会变得透明,物理交换机不再需要配置复杂的网络策略,提供简单的大二层转发即可。因为,所有虚拟机的VLAN(虚拟局域网)、ACL(控制访问)等网络配置策略,将会部署虚拟交换机上。而虚拟交换机将会自动根据每台虚拟机迁移、删除等过程,实现网络策略的自动跟随,实现网络配置的自动化调整,极大的简化了虚拟机迁移所带来复杂的网络运维工作。基于业务视角的界面展示、可视化运维和一键故障定位,无需学习成本,快速上手实现精细化运维
3.3 减少重复硬件投入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优化资源利用,建设绿色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虚拟化,明显提高资源复用率,控制和减少物理设备的数量;云平台易扩展、设备易替换,改善IT资源利用率,能够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从而降低硬件成本,有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提高投资回报率(ROI)。设备资源池化,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各种零散的设备集成统一的资源池,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资源规划不需要按需求峰值叠加设计,减少初期投资和资源闲置浪费。系统扩展能力强,根据业务量弹性扩容,适应业务系统突发需求。IT设备资源平均利用率可以从10%提高到60%以上。
人机工程分析是指产品实际装配前,在虚拟环境中利用三维人体模型,对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操作人员在制造环境中与产品、工装、设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操作人员在该环境下的姿态与负荷,验证操作中的可视性、可达性、操作性等,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人体姿态给予评估。DELMIA中有专门针对人机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模块,包括针对人体姿态、运动和人机任务的分析工具,提供了人体模型的创建与编辑如图7所示、人体姿态编辑、人体行为和任务分析等相关功能。
3.4 可视化
传统的数据中心监控仅停留在机房环境、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等基础层次的健康监控,即应用运行的“外部环境”。这种基础的监控方式仅实现尽可能减少数据中心大灾难的发生,譬如机柜过热导致服务器停止工作等问题。
“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具有主动探测机制,针对用户所关注的应用服务(包括业务系统、操作系统甚至Or acl e数据库、Webl ogic中间件等关键业务)进行7*24小时图形化+详细数据的健康度、可用性监控,在故障前实现预警。并可自定义关键指标进行智能监控及快速告警,所有动态,全局掌握。
综上所述,“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建设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消除数字鸿沟,按照数据、产品、系统、基础设施等,重新梳理整合各类资源,从而建成高弹性、高效率、高可靠、高智能的“博物馆云”虚拟化平台。进一步实现博物馆信息的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
作者简介: 袁硕(1984—),男,汉族,北京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标签:博物馆论文; 虚拟化论文; 全球信息化论文;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技术融合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 跨界融合论文; 社会经济论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