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内,极端恶劣天气屡见不鲜,从而对城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雨季时期,我国大多数城市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这样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城市硬化范围的日益增加是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这些硬化的路面建设大大地降低了城市雨水的渗透能力,从而增加了地表径流量,一旦降雨量较大,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基于此,有必要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此来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从而能够达到合理利用城市降雨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建设
城市中大面积的地表硬化是城市化的特征之一,不透水铺装是将道路雨水通过道路排水沟直接排进附近的河流,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一定程度的污染,并改变了土壤、植被和渗透层对水的天然循环属性,导致了热岛效应及洪涝灾害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净化调节、利用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实现“海绵体”功能。因此,透水、过滤水、存储收集、净化水、循环利用功能是海绵城市中的道路所应该具备的功能,而透水性是选择城市道路材料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1海绵城市概述
目前,人们开始加强重视绿色环保,绿化环保理念已经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面临环境变化以及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时,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弹性作用。如果降雨量较大,海绵城市就可以吸收、存储、渗透与净化多余的水,倘若城市降雨量较小,就可以释放出存储的水,并且对其进行应用。近几年内,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洪涝灾害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此,应该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用海绵理念,以此来有效解决以往市政道路发生硬化的问题,进而能够创建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海绵城市理念既能够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带来较多的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2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来设计城市道路的建设方法
2.1选取路面材料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往往会将沥青与水泥混凝土作为城市道路路面的施工材料,然而,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时,却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选取城市道路路面材料。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沥青路面的渗透性能,在实际建设中,应该促使路面水由面层流进基层,接着,再排放到附近的排水设施当中。也可以等到路面水流进表面层后再向排水设施中排放。除此之外,还可以让路面水通过路面向路基当中排放。虽然前两种方法解决了路面水的排放问题,大大地减少了路面径流,但是却未将吸收、存储、渗透以及净化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就部分轻荷载的道路而言,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然而,就部分主干道和车流量非常大的重荷载道路而言,却不适合采用透水路面。基于此,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研究,尽快研发出强度较高以及环保性能较好的沥青路面材料。
2.2道路横坡和绿化带设计方法
以往设计城市道路时,主要采用从道路中心向两边倾斜的模式,将排水口设置在道路的两侧,雨水经由道路排水口以后在雨水管系统内聚集,然而,绿化带的设计却主要采用凸起的模式,常常会高出道路相应的距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此种设计形式难以有效地解决雨水的渗透、储蓄、利用以及排放方面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道路建设成中央绿化带的模式,让雨水流进绿化带当中,绿化带呈现凹型,并且不能高出道路,从而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另外,还可以在绿化带下面布设碎石盲沟,同时在盲沟底下设置碎石层,其深度应该超出路基工作层的范围。除此之外,在实际进行设计时,还应该尽量采用智能开关控制模式,从而能够保证雨水管径和道路雨水口篦子得到减少。必须在路面雨水量较大,难以排放的情况下,才可以将雨水篦子开关打开,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雨水收集到雨水管排水系统当中。由此可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计道路横坡与绿化带,有助于促进雨水发挥出渗透和蓄存的功能。
2.3道路人行道的设计方法
一般来讲,在设计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时,应该对人行荷载不高的特征加以充分考虑,并且在铺砌人行道的过程中最好采用透水人行道板来进行铺砌。另外,进行实际操作时,还应该采用透水混凝土来铺砌基层,将碎石层作为垫层。在紧邻道路的一侧设置隔离层,以防对路基工作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该布设相应宽度的碎石沟,按照路基工作区的深度来确定其深度。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将路基底面碎石渗水层同人行道区域内的雨水进行有机连接,从而便于对雨水进行渗流处理。就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而言,应该采取绿化带雨水收集的模式来展开设计,并且需要设置渗沟与底层渗水层,以此来确保雨水实现渗透和储蓄。
2.4边坡支护方法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道路边坡在道路整体范围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其稳定性与生态处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将道路边坡支护工作落实好。城市道路路基最常用的防护手段主要包括冲刷与坡面防护,另外,还包括灰浆、植草、挡土墙以及护面墙等防护手段。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促使城市道路边坡防护对生态护坡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推动了草皮、植树以及植草等边坡防护措施的广泛应用。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一旦碰见了石质边坡,就会加大对其进行处置的难度,进而可能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必须将石质边坡支护工作落实好,在进行实际设计时,有必要与岩层的特征与走向相结合,来合理确定边坡坡比,可以采用放缓坡率、窗式护面墙、挂网喷土以及方格网植草等支护方法,而且在应用支护方法时尽量不要采取抹面与喷浆的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边坡坡脚处布设排水沟,并将碎石盲沟设置在沟的底部,让其同道路底面碎石渗层产生有效连接,进而能够保证雨水实现有效渗流。
2.5下沉式绿地设计方法
下沉式绿地具有的最明显的结构就是绿地高程大约低于附近硬化地面高程5至25厘米之间,在绿地中设置雨水溢流口,雨水口高程超出绿地高程的范围并且不能高于硬化地面高程。一般来讲,道路、广场以及停车场等附近区域均可以设置下沉式绿地,以此来汇集附近硬化地表形成的雨水径流,并且还能够对雨水径流进行截留与净化。除此之外,下沉式绿地还能够发挥出减少径流量、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问题以及增加土壤含水量的作用。
结论
随着城市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需要生态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保持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在不增加末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打造一个表面布满吸水孔洞的海绵城市,保证在降水期间雨水被饱满吸收并排入水体,在需要时释放和利用水,这种思路是解决洪涝灾害和城市缺水两种状况并存的最好办法。通过分析城市年径流量去向及探讨低影响开发,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案例进行了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路面建设的规划要求、城市综合径流系数、透水性铺装等问题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2]傅翔宇,李亚峰.王群.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及应用现状[J].建筑与预算,2016(5):51-54.
论文作者:赵存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道路论文; 径流论文; 绿化带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