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电学实验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周彩萍

一节电学实验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周彩萍

周彩萍 江苏省南京市文枢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140-02

《物理必修3—1》中一个基础实验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与《课程标准》的对照反思: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基于观察与实验的科学

(二)基本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基于观察和实验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

对结果进行交流、评价、反思……

所以,本实验物理实验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观察

1.观察

做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观察器材------了解结构与用途。例如:本实验当中用到的测量长度的重要仪器——螺旋测微器(俗称千分尺),一定要要求学生先观察每个部件的名称以及作用,然后搞清楚如何使用,如何读数,还有使用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在搞清楚所有器材的使用以后再开始进行探究。

2.探究

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对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

(1)探究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原理

(2)观察与操作,探究各部件作用,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的单位,尝试测量并读数。

(3)课本阅读,小组交流,探究其原理。

(4)电路故障的探究分析

如下图所示,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会发生很多问题和故障

例如:1、为什么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2、为什么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没有示数?

这时必须老师在旁边引导分析,引导并帮助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老师要少说,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罗杰斯说过:“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什么时间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的时间”。

课堂讲的少一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的更深更远。

探究过程既不能对学生不闻不问,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完成一些操作,也就是要在实验过程当中把握适度原则,既能够为学生指明方向,也不替代学生的操作和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实验的第二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学会交流

3交流

交流是一种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它促进信息的生成、传递与反馈,伴随着情绪的激发、转化与丰富,同时还伴随着认知图式的同化、顺应与平衡,进而产生内在的思维方式转变,不断实现其个性的积极发展。

(1)促进交流,教师可以首先从搭建良好的交流环境着手,努力使课堂的制度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对课堂交流的触发、延续、发展深化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制定小组交流的次序、纪律、奖惩等制度,为课堂交流活动提供保障,通过同伴协作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尽量让学生教学生,让会的教不会的, 老师少插手。

例如:学过千分尺的读数后,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教师抽查,评比优秀学习小组,制定奖惩制度,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以质疑与猜想推进交流,质疑与猜想能有效推进课堂交流走向深入,并取得良好成效。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

例如:通过测量结果的交流,分析误差原因。

镍铜合金的电阻率测量结果为多少,老师给出一个大概值,学生实验中,有的组测量值偏大,有的组测量值偏小,这是什么原因?这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原因。

学生交流并展示:

测电阻用外接法,测量值偏小?

实验时金属丝温度不同造成误差?

材料不纯净,含杂质使电阻率偏大?

导线连接处接触电阻大?

单位出错?等等等......

针对学生讨论,老师及时深问:这个实验稍加改装,可不可以用来测量一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线路是怎么的?滑线变阻是限流接法还是分压接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小组讨论后开始了的探究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老师做总结发言,对每一组给出合理评价,我一直认为最后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一个很积极的激发作用。

4评价

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影响师生的感情,更能影响学生的发展。好的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评价,意义重大。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由教师教的多向学生学的多变化。例如,鼓励善于提问的学生,并对问题当堂及时解答,就会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正面的、肯定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建立自信,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

一节实验课至此完美收官。整个过程下来,静下心来思考:老师少讲话,多留一些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遇到问题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比老师一直讲甚至于直接告诉他们结果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南师附中的校长胡百良在80年代就在学校里做过这方面的实验,那时有的老师一节课只讲了一道题,但是问题思考的角度很多,解题的方法也很多。金陵中学特级教师 朱建廉老师,深挖问题也是多维度多角度,注重分散思维和迁移能力培养,老师讲的少,学生思考的多,提的问题多,开始学生很不适应,后来慢慢适应了,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又例如:1964年,钱学森同志带领大家设计的一枚火箭的射程总是不够远,在分析问题时。当时的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王永志认为,“要泄出少量推进剂,这样就减少了弹体的重量,这不但不会影响火箭的发射距离而且还会飞得更加远”。当时总设计师马上予以否定,但是钱学森通过计算肯定了王永志的想法,后来的实验也证实泻出推进剂的数量,火箭的发射距离确实远了很多。

很多事例说明,适当少讲一点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正所谓“徐行尚开,速进则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少讲一点,使学生有更多思考时间,使思维更加的深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反而比讲的多但是理解不透彻,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

论文作者:周彩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一节电学实验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周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