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方法。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血液透析室收治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风险事件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查找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4例,包括2例感染、2例摔倒,风险发生率为5.1%。对比实验前科室的护理风险发生率1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当中,应完善科室相关制度,并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从而良好的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接受良好的治疗。
【关键词】血液透析;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025-02
Analysis of unsafe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hemodialysis room 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hemodialysis room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unsafe event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6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this group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4 cases of nursing risk events, including 2 cases of infection, 2 cases of fall (P < 0.05).Conclusion The nursing work in hemodialysis room, departments should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receive good treatment.
【Key words】Hemodialysis;Unsafe factors; Preventive
血液透析室不仅可以提供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还能为非肾病患者提供重要的支持疗法,为急危重症以及难治性患者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涉及临床多种疾病,包括水钠潴留导致的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水中毒、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多脏器衰竭、重症胰腺炎、皮肤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并且现代血液透析室除了开张常规透析以外,还要进行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新型治疗技术。血液透析室治疗特点为专科性较强、并且工作量大,应激事件较多[1],所以,对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就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做研究,旨在提高血液透析室的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血液透析室收治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为(42.64±9.17)岁。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病、病程为1~11年,平均(4.52±1.74)年。本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分类:小学学历8例、中学学历4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7例。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1.2.1设备问题:在血液透析室内,使用的仪器较为精尖,并且使用起来比较复杂,操作难度大,并且在血液透析室内的管路布局以及室内构造均会造成安全隐患。
1.2.2管理问题:由于医疗环境的问题,造成当前临床工作强度较大,并且节奏快,医护人员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精神高度集中,极易发生疲劳,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导致不安全隐患的增加[2]。另一方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是从科室内调任过来,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操作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少执行力,并且对于不安全因素缺少预见性,对于血液透析室的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的大量轮换导致细节内容处理的不够细致,也极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预防措施
(1)透析治疗时一种非生理性状态,患者在此阶段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和抗拒性,一方面是认为自己本身的病情恶化后才会接受透析治疗,另一方面是对于血液透析本身的无知,所以对于治疗没有信心。所以在此方面,应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战胜这种心理的不安和痛楚,并向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揭示血液透析的治疗原理以及效果[4]。充分消除由于设备因素。(2)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每个患者的特点,指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包括患者饮食、透析方案、用药等,从而形成一个相关的整体。如当饮食变动时,透析方案也应随之改变,每次透析前要测体重等相关指标。了解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状态以及贫血、感染、出凝血等情况,并且在透析前应检查透析器各部件的运输是否正常。(3)科室应大力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并定期举办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知识等。同时应加强科室的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控制护理质量,做好质控工作,谋求标准化、制度化、细节化、规范化的管理[5]。(4)需要合理的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科室主任,需要根据科室内的具体情况,以及专科的特点,与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保证护理人员人数的充足,更好的满足血透室护理工作的需要。可以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水平、学历、年龄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之后分层次安排其护理工作。按照每个护理人员的特点,安排的工作,可以充分的发挥护理人员的优势特点,有效的规避其劣势,真正做好到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5)需要建立护理人员的排班制度,根据血透室的工作特点,以及需要进行血透的患者人数,进行合理的弹性排班,专业技术高超的护理人员,可以搭配新进护理人员,这样的搭配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新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与技术专业护理人员的差距,及时进行学习改进,同时技术高超的护理人员,可以在具体的治疗、抢救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的监督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以此提高护理质量。(6)完善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并加强监督。科室内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科室领导-护士长-科室监督员,这一环环相扣的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对于血透室护士各项护理工作的管理,层层把关,从细节处,不断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不断提高其护理质量。在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强调安全意识,时刻提醒血透室的护士要以患者为主体,把患者放在工作的首位,以此来更好的避免护理失误、护理事故的出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运用t来进行计量资料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4例,包括2例感染、2例摔倒,风险发生率为5.1%。对比实验前科室的护理风险发生率1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脏疾病患者主要是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通常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指的是借助于透析的方式,来对患者血液中所存在的垃圾进行清理,并使得患者体内电解质能够保持平衡的一种治疗方式。血液透析的过程是,开始时,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导入动脉管道、去泡器,达到透析器。血液和透析液借助于透析器内的半透膜进行逆流交换,交换后的透析液进入废液槽被弃去,而被净化的血液经过去泡器、静脉管道从静脉血管通路重新输入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尽管血液透析对疾病发展具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患者生命;然而长期的血液透析也对患者心理、生理负面影响严重。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来针对性的选择护理方式,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对血液透析室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此类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4例,包括2例感染、2例摔倒,风险发生率为5.1%。对比实验前科室的护理风险发生率1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预防能显著减少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当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接收到良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孙惠玲.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8):1252-1253.
[2]陆艳.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34):146-147,148.
[3]秦雪媛.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8):1497,1500.
[4]覃兰宁.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97-98.
[5]鹿香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73-176.
论文作者:赵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科室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风险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