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艳 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庄口小学 730618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与听说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
原来的听说训练都是一人说众人听,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往来交流,参与口语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了信息和沟通的交流。
2.口语交际比听说更有实用性
原来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口语交际则不一样,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是当面交谈,学生课堂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有实用价值。
口语交际需要全面的表达能力,即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等因素。所以口语交际需要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达情意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它有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
1.良好的口语能力
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就必须有较好的语音能力。
2.敏捷的思维能力
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语言”三个环节,其过程几乎闪电般的快捷。因此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如流。
3.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
(1)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
(2)用语恰当,礼貌待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三、抓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抓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讲的时候可以逐项训练,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口述见闻。让学生口述从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情感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卫生、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4)祝贺感谢。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感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
(5)接待客人。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这种说话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有助于人。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说些祈求的话: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太满意,又该怎样说……要求讲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使人听到产生亲切感。
(7)自由议论。教师根据训练要求、学生的知识设计好话题并适当地提出议论的问题,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议。
(8)争辩问题。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讨论辨别。先提出对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再说为什么错,接着说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改变的意见和要求。开头可用“我认为……”、“我的看法是……”等。
2.口语交际训练的几个注意点
(1)要激发兴趣。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这一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2)要教给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使教师有指导地说与学生自由地说交替进行。
(3)要引导评价。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经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个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评自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
(4)要加强考核。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结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口语交际考核可采用分散考核和集中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把考核成绩记在学生成绩单上。
总之,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十分重要,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言之有序,今后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论文作者:高清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口语交际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口语论文; 说话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