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发展、挑战和建议论文

中阿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发展、挑战和建议

郭存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 100007)

【摘要】 近年来,中阿关系疾速发展,其中人文交流成为新亮点。尽管中阿人文交流初显勃兴之势,但总体而言,其发展仍相对滞后且缺乏协调性。为推动中阿成为中文交流的典范和标杆,亟需优化既有举措,改进交流质量,其中首要的就是要着手构建中阿人文交流机制,以此统筹人文交流的各行为体和各项目,为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民意基础。

【关键词】 中国;阿根廷;人文交流;挑战;建议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拉关系疾速发展且呈现明显的“两高”特点,即拉美在中国外交关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尤其是人文交流,在中拉关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阿根廷是中国对拉关系中极具标杆意义的国家,从2014年至2018年,中阿两国元首连续五年实现高层访问。其间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人文交流、政治交往和经济合作共同成为驱动中阿关系稳步发展的“三驾马车”。加强中阿人文交流,构建中阿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不仅有利于夯实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将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促进中国同整个拉美地区的人文交流。

一、中阿人文交流的发展现状

中国与阿根廷不仅相距最为遥远,而且文化差异巨大,这为两国“民心相通”制造了客观障碍。然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共同发展的强烈需求推动着两国愈走愈近,逐渐形成一种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的合作格局。中阿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却呈现出一种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总的来看,建交47年来,中阿人文交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典型特点。

[3]卲和明,等.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R].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1.

(一)中阿人文交流相对滞后

无论国土面积,还是经济体量,阿根廷都堪列拉美大国。自1972年建交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阿根廷的关系加速发展。经济上,双边贸易增速迅猛。政治上,高层互动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04年,中国和阿根廷就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在十年后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然而,与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火热现实相比,中阿人文交流却显得相对滞后。首先,进入新的世纪,甚至2015年之前,中阿始终止于零星的、偶发的、非常规化的互动,人文交流的频度、宽度和深度都相对较弱。其次,由于长期受签证问题的困扰,中阿在教育、旅游、文化和学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始终缺乏活力。最后,人文交流的领域分布不平衡,而且政府主导色彩比较明显。如何适时地从政府向民间“导热”,是未来发展中阿人文交流的一大挑战。

(二)发展中阿人文交流具有较好民意基础

历史学、人类学的研究业已证明,任何一种文化景观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一个历史积淀、接续、重塑乃至再造的过程。因此,现代民俗学不仅要研究历史的或当下的民俗生活,而且应该把通过参与观察所获得的地方性知识放置于社会变迁的框架中去思考,进而在历史感与空间感的基础上去分析民俗事象的结构功能与文化意义。面临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实践,在对中国乡土社会运行的传统机制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讨论中摸索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联,特别是聚焦以民间艺术为观察基点的研究,目前学界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补充的缺憾。因此,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切入点,从近现代地方社会变迁着眼的文化解读,也就成为一个可能的尝试。本文以临清架鼓为例作一探究。

图1 阿根廷对华态度调查(2001-2017)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拉美晴雨表”调查数据制图,[EB/OL].[2019-1-21].原数据参阅:http://www.latinobarometro.org

1. 进入21世纪以来,阿根廷总体上对华持正面态度且呈稳定上升趋势。在所有时期,持正面态度(“非常好”和“好”)的受访者比重均超过持负面态度(“非常坏”和“坏”)的比重。

2. 持负面态度的比重虽在某些年份略有起伏,但始终稳定在20%左右。这说明阿根廷对华负面认知存在某种“刚性”,即某些群体对华持有刻板印象。

3. 提升阿根廷对华正面态度有极大空间。数据发现,尽管阿根廷对华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对华认知空白的受访者比例也呈相应下降态势(从2003年高峰时的44.3%降至2011年低谷时的17%),但仍有相当比重(大部分时期稳定在20%-30%)的受访者缺乏对华认知。这充分表明:一方面发展对阿人文交流有着良好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阿人文交流仍大有工作可做。

(三)中阿人文交流在新世纪蓬勃发展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阿人文交流都相对滞后,但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阿人文交流呈蓬勃发展之势。

中阿人文交流首先得益于中拉人文交流的蓬勃发展,且是后者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提出以“文明交流互鉴三大原则”为核心的新文明观以来,人文交流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新亮点和新焦点。在对拉美政策方面,表现特别显著。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墨西哥时就曾指出“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1]2015年1月,第一届中国-拉共体论坛正式将“人文上互学互鉴”作为构建新时期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2018年1月第二届中拉论坛发布的《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优先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则将“人文交流”列为七大“优先合作领域”。

在政策驱动和指导下,中国首倡了一系列人文交流项目并得到拉方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些项目所涉领域相对广泛,规模相对庞大,时效相对较长,且以中方单向为主,逐步推动中拉人文交流向常规化和机制化迈进。阿根廷作为拉美大国,每年均有代表稳定入选这些项目。受益于此的中阿双边交流异常火热,堪称中拉人文交流的先锋。

1.青年领域

当前,无论是中拉多边人文交流项目下的阿方参与,还是中阿双边人文交流项目,都开始逐渐增多。但这些交流项目,大多既缺乏整体设计又缺乏有机衔接,导致交流项目的分散化和碎片化。更重要的是,当前中阿人文交流尚处于初兴阶段,也亟需相应机构和部门的专业指导。当前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二:一则部门间缺乏协调和互动,导致参加交流项目的阿方成员出现多头重复,特别是在青年和学术领域;二则部门间缺乏协调和互动导致疏于后期追踪,特别是没有构建人文交流项目的人才数据库,导致一些交流项目形式主义严重。

“阿中学会”(ADEBAC)成立于2017年,是一个以“团结前赴华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拉青年理解”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尽管更加年轻,但更加活跃,号召力也更强。“阿中学会”不仅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线下沟通网络、分享中国文化和中国机会、组织“留学中国”主题推广,还建立了阿中学会网站。凡参加过赴华留学、培训或交流项目的阿根廷人均可在线登记注册,加入该学会。更重要的是,该网站还随时更新中国各类奖学金计划和培训交流项目的信息,为更多的阿根廷人提供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机会。“阿中学会”同样产生了示范效应,带动了“秘中学会”(ADEPEC)在利马、委内瑞拉中国问题研究中心(CVEC)在加拉加斯和新生代基金会“中阿战略合作观察站”(Observatorio Sino-Argentino)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创立。

2.文化领域

中阿关系使两国文化和旅游交流力度不断增强。阿根廷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戈和彩绘目前均已挺进中国,特别是以探戈为代表的阿根廷文化自2015年以来更是得到广泛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定期以探戈为主题的舞会或俱乐部已高达79个,广泛分布于全国(含港澳台)20个省(直辖)市的27座大中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设有一处阿根廷文化空间。此外,为推动探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提供交流平台,自2013年以来几乎每年都举行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探戈大赛中国选拔赛暨阿根廷探戈全国锦标赛。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探戈赛事还是文化空间或探戈俱乐部,均是由民间发起、私人运行的,这充分展示了阿根廷文化在中国的魅力。

在阿根廷,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喜爱和欢迎。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中国文化活动是自2005年开始举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欢乐春节”庙会。该活动是阿根廷集中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大城市名片,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海外春节庆祝活动之一。2019年该活动再上新台阶:[2]不仅参与人数首超百万,而且在参与机构数量、媒体宣传力度、内容丰富和创新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越。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中国春节文化之旅”,即参与者到八处著名的中国文化景点之一免费领取“中国文化护照”,就可以巡回体验中国历史、艺术、汉语和美食等。需要特别提及的一处是由阿根廷国会大学创办的中国文化之家,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活动都会优先选择在这里举办,它成了阿根廷华人华侨和热爱中国文化的阿根廷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文交流基地。

3.学术领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重症肺结核是其中的危重症阶段,具有病程长、病情危重、痰菌阳性率高、多重耐药等特点,常出现多系统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目前临床对于重症肺结核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一般采用抗痨药物四联治疗,但由于耐药性的影响,疗效并不尽如人意[2]。

近年来,中阿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广泛,一方面引发一股“中国研究热”,另一方面又带动了中阿学术交流。随着中阿关系的日益密切和200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及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相继成立孔子学院,阿根廷学界开始掀起一股“中国研究热”。这股中国研究的热度和广度是拉美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

(二)支持中国研究,助力阿根廷的中国研究网络建设

其次,这些中国中心大多是近三年新设的,而中国研究硕士课程是近两年才设的。事实上,阿根廷的“中国研究热”是中阿关系日益密切的一种客观反映,但这种热度或其发展速度堪称拉美先锋。

当然,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术并没有让政治走开。在阿根廷,政治极化已经影响到了学术界,导致学术界的左右分野和意识形态化。反映到中国研究领域就是意识形态纷争有时影响到研究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除此之外,阿根廷的中国研究还有一个特别的新现象,即老一代中国研究者已经或即将老去,而新生代学者呈整体崛起之势。新生代学者的活力、热情和对华态度更友好,但他们普遍处于中青年,还没有成长起来,更需要指导、关注和扶持。

4.出版领域

透视公安实训领域VR技术应用及发展,制约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源于VR技术本身发展水平限制,另一方面根植于公安教育理念、制度机制层面的障碍。

中阿在出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直至21世纪才开始持续发力。中国对阿根廷作品的翻译和出版首先源于文学作品。根据楼宇博士的统计,[1]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17年8月,在740种中国出版的拉美文学图书中,有138种为阿根廷文学作品,占比近五分之一,阿根廷由此成为拥有最多汉译作品的拉美国家。研究还发现,博尔赫斯凭借62种作品汉译本成为拥有最多汉译作品的拉美作家。数据还显示,阿根廷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热潮主要出现在21世纪,因为138种在华出版的阿根廷文学作品有近70%是在2000年至2017年间出版的。

随着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对西班牙语印刷物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在拉美作品汉译之外,阿根廷作家芥末(Guillermo Bravo)于2017年6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班牙语书店“仟雨集”(Mil Gotas);阿根廷诗人马济民(Salvador Marinaro)则于2018年12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西班牙语文学评论杂志《杂烩》(Chopsuey)。相对而言,中国主题图书在阿根廷的出版就比较滞后,不仅数量较少,品种也较单一,大多属于政治宣传类读物。不过,目前这一趋势开始发生改变。

5.媒体领域

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相对频繁,也更加丰富多彩。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电视台均在阿根廷有常驻记者。中国外文局旗下的《今日中国》(China Hoy)杂志(月刊)西班牙语版在阿根廷均有展示或销售;国际广播电台还有专门面向阿根廷读者的不定期出版物《桥》(El Puente);《中国日报》英文版同阿根廷《纪事报》(El Cronista)合作出版《中国周刊》(China Watch)。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同阿根廷国家广播电视台签订协议,互相制作并播放彼此的电视节目。特别是2018年G20峰会前夕双方合作制作的《魅力中国》和《魅力阿根廷》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良好的效果,极大地增进了中阿两国观众对彼此的了解。[3]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阿商会的《东方-阿根廷》(OrientAR)月刊杂志和古斯塔沃·伍(Gustavo Ng,中文名伍志伟)等人创办的《当代》(Dang Dai)杂志。《东方-阿根廷》是中国-阿根廷商会的官方刊物,主要刊登跟中国和阿根廷有关的商业资讯和两国合作动态。而《当代》杂志(季刊)[4]则聚焦文化,这是阿根廷第一份、也是整个拉美唯一的一份致力于中国和阿根廷(以及拉美)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西班牙语的杂志。自2011年创立以来,该杂志已经连续出版了24期。不惟如此,《当代》杂志还拥有同名网站,每日更新中阿资讯,每周发布中阿通讯,内容广泛覆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已经不止是一份杂志,而是当下寻找和发现中阿文化交流和中阿关系资讯的主要信息平台。

欧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INSPIRE)是欧盟委员会于2001年底提出的一项战略倡议,在INSPIRE倡议中提出了一系列议题,包括公共参考数据和元数据、体系和标准、立法和数据政策、投资和执行机构以及影响分析等,其目标是形成协商一致的欧洲法规框架。该倡议计划开始主要关注环境政策需求,现已逐步扩展到欧盟关注的其他领域,如农业、区域政策和交通等。

虽然中阿人文交流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且面临一系列挑战,但民调发现:十多年来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为深化中阿人文交流打下了较好的民意基础。这里主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拉美晴雨表”(Latinobarómetro)的数据予以阐释。通过分析新世纪以来的民调数据(图1所示),可以发现:

二、当前中阿人文交流中面临的挑战

尽管近年来中阿人文交流的确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这繁荣背后潜藏的一些问题亟需给予特别注意,藉以在保持和增强这种良性发展态势的同时提高中阿人文交流的质量。

(一)对阿人文交流缺乏有效协调

阿根廷可以说是中拉青年人文交流的标杆,因其以点带面,以青年组织为载体制造了群体效应,影响不仅遍及阿根廷全境,而且辐射到域内其他国家。这类机构的典型代表是拉丁美洲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CLEPEC,通常简称“中研中心”)和阿中学会(ADEBAC,前赴华留学生组织)。前者成立于2013年,总部设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旨在推动中国和拉美相互理解与交流合作的非营利性组织。“中研中心”的成立及其后续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在阿根廷的传播,促进了阿根廷的对华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中研中心”模式还产生了溢出效应,巴西、智利、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等国均设立了“中研中心”的分支机构。

(二)阿根廷中国研究机构的碎片化

21世纪以来,阿根廷的中国研究机构和学者从2000年前屈指可数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兴”并呈继续发展态势。然而,这蓬勃发展背后难掩一个基本现实,这些研究中心大多是非实体,其目前发挥的功能主要是一种研究或协作平台。目前,只有中国文化之家和中阿商会是具有实体性质的中国文化传播或商业研究机构,这两家机构均有专门资金支持,可以持续运行。在这类“非实体”的中国研究中心之外,分布着在亚洲、亚非或者亚太、东方框架下从事中国研究的各类人员。

诚然,阿根廷的中国研究机构普遍缺乏资金支持,但尤其缺乏的是关于中国主题的图书和文献资源。这就意味着,阿根廷的中国研究虽已呈初兴态势,但其研究力量仍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供大家分享机会和资源以及凝聚力量的中国研究“学会”“联盟”或“共同体”。2018年12月“世界中国学论坛拉美分论坛”首次进入拉美地区便选定在阿根廷举行,是对阿根廷中国研究发展的充分肯定,但是筹办过程中暴露出阿根廷的中国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严重缺乏协作。

第三,“中国研究热”的背后是新生代的整体崛起。可以说,孔子学院和汉语教育机构在阿根廷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留学中国热,更间接催生了研究中国热。相对而言,青年学者更积极主动、更注重学术网络建设,更善于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及时发声,日益显示出其在语言、能力、视野方面的比较优势。阿根廷新生代中国研究学者的关注领域更加深入、更加多元,体现出其对中国与阿根廷、中国与世界关注的广阔视野。与此同时,中国的阿根廷研究也不断发力。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阿根廷研究中心,随后该中心又联合5家大学的拉美中心成立了中国阿根廷研究共同体,定期举行年会。

鉴于以上形势,海外中资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内涵应体现在从规模优先转变为质量领先,避免过度偏重规模和数量指标的增长,从而忽视企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企业应紧跟国家政策方向,结合企业与当地实际市场情况,不断优化自身业务结构,把主业做精做细,在坚守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扩大上下游产业链。各企业应抱团合作发展,积极开拓中高端市场,并寻求多元化经营发展。海外中资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也需要进行专业性和区域性分组,由于海外市场份额有限,避免海外中资建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搅局,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协调企业间的竞争,为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性提供保证。

(三)人文交流的民间活力不彰

就中阿人文交流的实际而言,其具有鲜明的中方主导性,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则在中阿人文交流方面,中方占据主动甚至主导;二则在中国方面,政府占据绝对主导,甚至领导地位,民间沦为辅助、协作的角色。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有害而无益的。要保持中阿人文交流的蓬勃态势,就亟待激发和保护民间热情。

当前阿根廷的中国研究尚处在新兴阶段,亟需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研究文献方面。基于此,建议就此两方面提供坚实支持,比如向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捐赠国内出版的多语种中国主题图书;开放国内有关中国主题的中外文数据库;将中国研究人才培养同政府奖学金计划相结合,向阿根廷的中国研究机构提供特别名额。

三、加强和改进中阿人文交流的建议

当前,中阿人文交流尚处在初兴阶段,亟需给予保护、扶持和巩固。随着近期中阿两国互发商务旅游十年签证,以及阿根廷向中国普通公务护照推出免签政策,中阿人文交流的便利化条件获得进一步保障,人文交流的客观障碍基本扫清。基于各种有利形势,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诸方面加强和改进中阿人文交流。

(一)构建中阿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和其他地区相比,拉美是中国开展人文交流相对滞后的一个地区。时至今日,中国尚未同任何一个拉美国家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更不用说建立中拉人文交流机制了。人文交流机制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中拉民心相通,使之既无法有效协调人文交流机构或项目,又无法整合人文交流力量,以致难以形成中拉人文交流的合力,更无法产生复合效果。

中阿人文交流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且呈持续发展态势。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阿根廷已经具有较好的对华民意基础,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知华友华的力量基础愈益扩大。与此同时,阿根廷是拉美第二大国,也是G20成员国,在地区事务及全球事务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阿根廷传统上对美国交好,受美国影响较深,但近年来中国成为影响阿根廷的一个积极因素。构建中阿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有利于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中国同其他拉美国家的人文交流,进而推动中拉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

首先,中国研究相关机构遍布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都市区及其以外的主要大学和学术机构。根据作者在阿根廷的走访调研,截至2018年,阿根廷各大学或智库已建有9个中国研究“中心”,3个中国研究硕士课程,另有5所大学设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研究机构。

不妨以阿根廷最具影响力的《当代》杂志为例。这份杂志的启动始于具有中国血统的创始人古斯塔沃·伍的一种难以割舍的“寻根情怀”。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份致力于中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杂志对于增进中阿乃至中拉间的认知和理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没有相应支持的文化杂志要想持续运营下去,其艰辛可想而知。即使这样,这份杂志仍然高质量地运营了6年之久,直到2017年因为经营困难被迫入主中国文化之家,成为该机构旗下的子品牌。对于这种依靠民间热情而致力于人文交流的的媒体或机构,就需要通过或委托或扶持或合作的方式给予支持,以保护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交流与传播的热情。

鉴于阿根廷的中国研究的碎片化,建议重点支持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推动成立拉美中国研究学会,以此发挥示范和协同作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是拉美最有声望、最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也是最早设立孔子学院的拉美高校之一,早在新世纪初就积极投入亚洲研究。2018年该校重点设立校级“中国计划”并据此成立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负责该中心的两位青年教授都是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中国问题专家,有热情、有活力,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未来,拉美中国研究协会可以同中国拉美学会对接,共同打造中拉学术交流、联合研究以及翻译出版的立体化网络。

1)传统班级授课讲授教学设计。医用电子仪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内容系统性强,内容衔接紧密。作为学科知识体系基础,采用班级讲授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论扩展,指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借助教学网络平台、教学视频等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在教师主导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发民间活力,倡导成立中资企业社会责任联盟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亟需激发民间活力,让民间力量充分参与中阿人文交流。这就需要保护和鼓励民间人文交流的热情并向民间力量提供支持。尤其要发挥阿根廷中资企业的独特作用,鼓励中资企业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支持中阿人文交流。

调查数据显示,[5]阿根廷正面评价中资企业对自身经济影响的比重只有37.4%,在受访的21个拉美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这一数字甚至远低于拉美平均数(56.6%)。对于当前在阿根廷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建议倡导成立中资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并以此名义向致力于中阿人文交流的民间机构提供赞助或资助,如此既可以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同时又帮助缓解了民间人文交流机构的困境,保护其从事人文交流的热情。比如重点支持阿根廷《当代》杂志,企业冠名向中国研究机构捐赠中国主题图书角/室/馆,或者投资未来,支持中阿青年的创新交流项目等。尤其要保护或激发青年的交流热情,因为阿根廷青年是对华态度最友好的力量。

改善灌溉质量,优化水源布局。项目区农田集中连片,田间输水大面积实现管道化,不仅使灌溉保证率大大提高,灌溉质量大为改善,也使亩均灌溉定额降低到110m3左右,节水率高达60%以上。通过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优化了水源布局,把原有井控面积从70~80亩提高到现在的160~300亩,将过去井群密集、出水量小、能耗高、控制面积小的机电井彻底压减封闭,做到了真压井、压真井。两年来,全市累计压减机电井1.3万眼,节约水资源3.1亿m3,农业用水比例由原来的85%下降到80%。

(四)构建中阿人文交流口述史数据库

目前中阿乃至中拉人文交流中存在的一个基础缺陷是:缺乏对中阿人文交流的故事进行系统性挖掘和传播。也就是说我们常常面临的一个境况是:要讲好中阿人文交流故事却面临无故事可讲。让中阿人文交流史上的代表性人物现身说法,特别是邀请那些早期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口述中阿/拉交流故事,既是为抢救记忆,又是为中阿/拉人文交流史丰富素材。更重要的是,这些代表性人物的生动故事无疑会为中阿民心相通找到历史依据,同样也会树立榜样作用,激发或鼓励后来者或青年一代将中阿人文友好交流的传统接替下去。

2018年,《我们和你们:中国与阿根廷的故事》的受托主编经历就颇让人振奋。[6]两国的每位作者都欣然接受邀请,讲述他们和对方国家的故事,新书的面世更令他们非常激动。的确,那些中阿友好交往的见证既是历史的一部分,又是指向未来的航标。基于此,建议构建中阿人文交流口述史数据库,优先收集整理早期中阿人文交流文献,优先从那些亟需抢救其记忆的中阿友好人士入手,逐步扩大到当前活跃在中阿人文交流舞台的各行各业代表。

注释

① 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优先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EB/OL].[2018-05-19].http://www.fmprc.gov.cn/ce/cemn/chn/gnyw/t1531472.htm.

1) 冬笋收入。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农户基本上不培育经营冬笋,竹林下草、灌木丛生;而在合作社成立之后,对所有基地竹林进行劈山抚育,2017年合作社又围绕冬笋做文章,注册“孝海竹珍”冬笋品牌,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合作社生产冬笋13 882.5 kg,销售额30.34万元,除去挖笋成本15.40万元,冬笋收入14.94万元。

② 详情可参阅该组织的网站:https://www.clepec.com/

③ 详情可参阅该组织网站:https://adebac.org/

学校方面,在给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上,主要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练习套题等注重于完成教学目标的主流而又比较统一的教学资料。作为拓展的个性化多媒体背景资料,则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大多企业对互联网的安全防御机制重视程度不高,这就会造成一些黑客有机可乘,从而使得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严重情况下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处于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法律以及技术都不够完善,因此就需要企业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建立起网络安全防御机制,做好防火墙的搭建,注重数据的加密,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增强安全程度,并且定期对电脑进行升级,定期查杀病毒,提升对数据的保护作用,有条件的企业还可采用内网、外网之间的数据转换,或采用网络专线进行物理隔绝,提升防护等级。

④ 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国家汉办同阿根廷最古老的的大学——科尔多瓦国立大学签署共建孔子学院协议,第三所孔子学院落地阿根廷。参见国家汉办官网:[EB/OL].[2019-02-19].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8-12/03/content_754400.htm.

⑤ Documentales ‘Sorprendente Argentina’ y ‘Sorprendente China’ transmitenen China y Argentina[EB/OL]. [2018-12-06].http://espanol.cri.cn/news/world/1018/20181129/215974.html.

1981年,国家调拨100亿斤粮食支援发展食品工业。与此同时,《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制定,该纲要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前行指明了方向。

(1)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虑到影响因素与评价对象之间的非线性影响特征,引入非线性模糊算子,构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两级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终将其应用于河百高速沿线边坡,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楼宇.中国对拉美的文化传播:文学的视角[J].拉丁美洲研究.2017(5):35.

[2] 李守石,雷叙川,等.拉美民意看中国[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91.

[3] Documentales ‘Sorprendente Argentina’ y ‘Sorprendente China’ transmitenen China y Argentina[EB/OL]. [2018-12-06].http://espanol.cri.cn/news/world/1018/20181129/215974.html.

[4] LatinobarómetroAnálisis de Datos, [EB/OL].[2019-1-21].http://www.latinobarometro.org/latOnline.jsp.

[5] 郭存海.我们和你们:中国和阿根廷的故事[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8:176.

People -to -Peopl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rgentina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Proposals

GUO Cun-hai

(Institute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7,China)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hina-Argentina relati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with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becoming new highlights. This kind of exchange is just begining to boom, while its development,generally speaking, is still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lacks effective coordin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rgentina and set a good example for China and othe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t is pressing to improve its existing meas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xchanges. First and foremost,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China-Argentina high-level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mechanism so as to coordinate different actors and projects of exchanges and subsequently set a solid basi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Argentin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Keywords : China,Argentina, People-to-People Exchange,Challenges, Proposals

【中图分类号】 D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860(2019)03-0001-06

收稿日期: 2018-12-21

作者简介: 郭存海(1976-),男,汉族,河南项城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拉美文化、中拉关系。

标签:;  ;  ;  ;  ;  ;  

中阿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发展、挑战和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