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_高一化学论文

高一化学教学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_高一化学论文

高一化学教学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一化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少教师感到高一化学越来越难教了,他埋怨学生的基础差,如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计算能力差等等。学生的基础较前几年差大概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育将逐渐普及,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的门槛大大降低,学生化学学习基础的整体下降是正常现象。毫无疑问,学生的基础变差加大了高一化学教学的难度,但学生的基础差是化学难教的主要原因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竟只学过一年的化学,这些化学知识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应该说弥补学生初中化学学习的不足不是太难的事,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教师们感到化学越来越难教呢?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对学生“已知”的认识不足是当前高一化学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学生基础差固然是高一化学难教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还有必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初中化学基础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自己的经验上,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已知”的了解是通过分析以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的,而没有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以前学生能掌握较好的知识现在的学生也应该能掌握好,也就按照原来的难度和模式实施教学,结果学生恰恰在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上出现了困难。同时,不少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不够。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课程力图改变“繁、难、旧”的局面,初中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等不再作要求,学生在高一学习这些知识时有困难,这时,教师就不应该归咎于学生在初中没有掌握好。此外,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即学生之间的“已知”有较大差异,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感到高一化学难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学生的“已知”认识不够,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如果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已知”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已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使教学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已知”,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十分艰难。教师也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已知”和个别“已知”状况,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化学教学过程。

二、“已知”的心理学意义

学生的“已知”一直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一个命题。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强调了学生的“已知”对于新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如果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教学中务必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已有的知识)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当接受新信息时,长时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被激活,从而新旧知识发生联系,新学习得以进行。加涅认为,在教新知识前,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这里,相关知识指的也就是学生的“已知”。

在此,我们有必要来明确一下“已知”的含义。具体地说,“已知”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生能否学习到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同化。只有探明学生的“已知”,教学才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受课程改革和学生化学学习基础整体下降的影响,教师在以往教学中积累的经验难以跟上这种变化,有时甚至成为实施教学的障碍。所以,要搞好化学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仅仅依靠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研究现实情况,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依笔者看来,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注意钻研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现在学生与以前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整体“已知”的差异。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几经修改,变化较大,高一化学教师如果对这些变化不清楚,仍按照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教学就必然会出现困难;教师只有了解初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在高一教学中找到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生长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2000年修订大纲中,删除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课本中仍然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作了介绍。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我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时,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联系定义对学生熟悉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对氢气而言,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对氧化铜而言,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反应中的。

从学生的作业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中了解学生个体“已知”的差异,以便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已知”差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设置作业时,对于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的作业提供“脚手架”,即给予相关提示和说明,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帮助信息顺利地完成作业。如在学习《离子方程式》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将化学方程式正确地改写为离子方程式,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我在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中,在每一个需要改写的化学方程式后都加以说明,指出其中应写成分子式的物质,并说明这些物质的类型(水、单质、气体、氧化物、弱酸、弱碱),测验表明学生掌握得较好。

在上新课前设置相关内容的复习作业,提前探知学生的“已知”。上新课时,教师常常需要学生联系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而又不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的“已知”情况,这时,可以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设置复习作业。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前,提前设置复习作业,让学生分别写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实例,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分类的掌握情况。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需要学生对化合价的知识掌握得较好,如化合价的基本规定,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设置作业,让学生标出一些常见物质的相关元素的化合价,以判断学生关于化合价知识的“已知”情况。

运用教学策略,使教学尽可能与学生的“已知”相关。在教学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在当前阶段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时,教师就要运用适当的策略,设法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新知识能与学生的“已知”产生联系。如在高一化学中学习气体的性质时,学生在物理课中还没有学习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果我们直接拿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让学生记住,学生势必难以接受。如果我们从学生能够了解的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引出气体温度和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用类比的方法引出气体分子数与压强成正比的关系,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气体分子数、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关系的直观认识。

标签:;  ;  

高一化学教学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已知”_高一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