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 赵庆利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VAS评分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阻滞;后遗疼痛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36-02
带状疱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发病之后会累及局部神经节以及后根等相应部位的神经节段的皮肤,而且在皮肤受到损害之前,患者就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病程呈现持续性加重,时间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之久,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神经痛持续时间,缓解后遗神经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70例,女患者56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3±3.5)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6.5±1.0)个月;皮损部位:躯干部位56例,下肢部位38例,肩部32例。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临床对比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mg,每天3次,以加强神经营养供应,阿昔洛韦,每次0.2g,每天5次,实施常规抗病毒,普瑞巴林,每次0.15g,每天3次,达到止痛目的,晚间加服多赛平片25mg,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方法:开始治疗前,对患者具体疼痛部位及疼痛波及范围进行确定,对支配神经和脊髓节段进行准确定位;采用0.5ml复方被他米松注射液、2%利多卡因5ml神经阻滞混合液;协助患者保持俯卧状态同时作屈髓、屈膝状,神经阻滞节段点以支配疼痛最为严重部位对应的脊髓节点,穿刺点以相邻棘突间的中点向外拓展1.5cm的范围为主;常规消毒处理注射部位后,抽取混合液10ml保持深度为4cm的垂直进针方式注射,直到回抽未见血液方可停止,再次注射2ml混合液;以此对三个阻滞点完成注射后,使用无菌纱布规范覆盖,进行10min观察之后,若未见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即可允许其离院;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后,给予患者连续1~3次的注射治疗,嘱其前5周都要回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①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严重[2];②根据疼痛指数(治疗前与治疗后后分值之差)评价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在0.83以上表示治愈;疼痛指数在0.69以上表示有效;疼痛指数在0.46以下表示无效。治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使用(x-±s)描述疼痛情况,并给予t检验,使用(%)表示治疗效果,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对照组63例患者治愈26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8%;研究组63例患者治愈33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VAS评分
对照组VAS评分为(5.27±1.38)分,研究组VAS评分为(1.73±0.38)分,组间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导致带状疱疹的主要原因,其属于嗜神经性病毒,典型病证是显著神经痛,很多患者发疹之前剧烈疼痛现象就开始出现了,患者主诉多为“火烧痛感”或“针挑痛感”,且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敏感,致使患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相关文献报道[4],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带状疱疹损害消退之后,仍然持续出现后遗神经痛现象,高龄者最为明显,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可有效缓解轻、中度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对重度疼痛患者而言,效果不尽如人意。
神经阻滞治疗方案中的复发被他米松注射液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损伤的作用,还能发挥良好的抗疤痕、抗免疫抑制的效果,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注射之后,可利用其长效抗炎作用缓解水肿现象,减轻各受累神经纤维的炎性反应情况,改善患者剧烈的疼痛感;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其麻醉起效迅速,且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有效防止疼痛继续深度发展,缓解痛感的同时促进炎症快速修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可发挥超强的止痛效应。
本组实验结果证实,在VAS评分及治疗效果等比较上,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任水,周建辉,何辉等.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4):184-186.
[2]宋丽萍,李慧,王京慧等.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疼痛73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3):193-195.
[3]宁飞宏,范海鸥,梁友君等.椎旁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疼痛治疗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3,25(27):39-40.
[4]韩素梅,张木仙,陈文峰等.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6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4):20-22.
论文作者:廖云,赵庆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带状疱疹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神经论文; 后遗论文; 神经痛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