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浅析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30例患者均需要在手术前使用诸如美托洛尔的β受体阻滞剂,然后再结合使用插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二尖瓣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二尖瓣成形手术和二尖瓣置换手术。运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和指导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在30例患者中,进行β受体阻滞剂全身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其中,在麻醉手术中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现象的只有3例,出现不良并发症情况较少,且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现象。结论:在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腹部外科手术中,进行β受体阻滞剂的全身麻醉的效果极佳,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程度。
关键词: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 腹部外科手术 麻醉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abdominal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30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30 patients required preoperative use of beta blockers such as metoprolol,and then combined with intubation for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with abnormal mitral function require mitral valvuloplasty an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was used to monitor and guide anesthesia during surgery. Results:in 30 patients,general anesthesia with beta blocker was effective. Among them,only 3 cases with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occurred in anesthesia operation,and there were few complications,and there were no deaths in 1 patients. Conclusion:general anesthesia with beta blocker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 is excellent and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surgical distress.
Key words]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abdominal surgery,anesthesia
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是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的一种[1],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病症。此疾病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患者不对称的心肌肥厚使其心室缩小,从而对患者体内的供血造成影响,通常还会合并例如收缩期的二尖瓣向前运动等多种特殊病理。为此,本研究对患有此疾病的患者进行腹部手术麻醉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19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0岁-75岁之间;身高在141厘米-175.8厘米之间;体重在31千克-73.2千克之间。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血流出道梗阻症状,其中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向前运动的患者有16例,合并大量二尖瓣反流现象的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全身麻醉方法
1.2.1 麻醉注意要点
对患者的基础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进行检查,以便对麻醉过程的处理时机和处理结果提供依据;对患者现阶段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不需要停用β受体阻滞剂;依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及血气情况对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尽可能的使其保持在一个最为理想的状态;以检查结果特别是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患者的心脏机构以及功能的变化进行了解与掌握;术前应该为患者服用一定量的安定或镇静药物,使其在进入手术室时是处于一个浅眠的状态,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
1.2.2 麻醉具体过程
对30例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患者进行腹部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前1-2个小时需要服用美托洛尔和舒乐宝,在手术前半个小时进行每千克0.1-0.2千克吗啡的注射。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开始即监测其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左侧动脉置管处有创血压等指标。以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使用咪唑安定、丙泊酚以及芬太尼等进行适量的麻醉诱导。30例患者在进行插管之后均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方式,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放置到患者的右侧颈内。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手术过程的具体情况对丙泊酚和芬太尼等麻醉诱导剂进行适当的追加。对手术过程的麻醉过程和效果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分析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0例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腹部手术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等对其进行麻醉诱导,通过插管方式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良好,而且麻醉监测中患者的血流较为平稳,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中患者的左心室血流流出道状况良好,能够始终保持通畅的状态。与此同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还显示出有10例患者进行的是二尖瓣形成手术,有9例患者出现大量二尖瓣反流现象,进行的是二尖瓣置换手术[2],手术均成功且二尖瓣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中,在麻醉手术中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现象的只有3例,其中,出现二次开胸止血、室间穿孔以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良并发症各1例,且无患者死亡。
3 结论
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的病理主要表现在室间隔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容易导致患者出血心肌缺血、左心室出血梗阻以及二尖瓣不完全关闭等相关症状[3]。对此疾病患者采用腹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不对称肥厚心肌进行切除处理,消除左心室血流道梗阻以及收缩期二尖瓣向前运动。然而,手术过程受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影响,经常会伴有诸如二次开胸止血、室间穿孔以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全身麻醉管理不得当、不及时,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科学、高效以及安全的麻醉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β受体阻滞剂在和β肾上腺素受体进行有效结合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选择特性,其可以对患者的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进行有效的拮抗,从而对β受体形成刺激,增强患者的心率以及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舒张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对患者内脏滑肌的松弛程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快脂肪分解的速度。所以,采用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全身深度麻醉,可以对应激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心肌收缩起到抑制的作用,对患者的左心室前后负荷进行保持或是增加处理,从而对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进行消除。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疾病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彬,许建屏,王巍,等.心肌间隔切除术矫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围术期治疗策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1):6-9.
[2]罗滨,扶志敏,孟春营等.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九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3):69-70
[3]王学清,刘英,李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麻醉策略[J].甘肃科技纵横,2013,42(7):138-139,148.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患者论文; 肥厚论文; 心肌论文; 阻滞剂论文; 受体论文; 疾病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