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邹钰莹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在我国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针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演进、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现行试点的状况探析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困境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演变;试点分析
长期护理(long-term care),也称“长期照顾”,目前学术界对于长期护理的含义暂时未能形成统一的定论,在此笔者引用戴卫东的定义:“由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处于生理、心理伤残状态而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通常是6个月及以上),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与满足的个人,为其所提供的医疗和日常生活服务的总称。”①我国社会伴随着猛烈的银发浪潮而来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少子化以及家庭养老能力的弱化,对残疾人和心智不全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将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养老负担提供新的思路。
一、长期护理政策出台的背景
与联合国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2.5%的增长率相比,同时期我国3.3%的增长明显偏高。但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却远没有老年人口的增速快,人均财富值较低。与日本相当时期的老龄化水平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仍然处于较弱的水平,“未富先老”的特点突出。
父亲必须知道的事项:注意父亲的参与和陪伴。父亲是子女的性别坐标,父亲角色在孩子性别和个性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母亲,父亲总是缺位,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可以说,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较其他年龄的人来说都差一些,因此罹患慢性病的几率也更高。在老年人患病比率中,慢性病占65%以上,并且多种疾病并存的情况很常见。(具体数据见下表)
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加快完善和填补优势农畜产品和特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加强标准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培训农牧业投入品使用规范,督促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先行对农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指数评价,将是否按标生产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从源头上增强农畜产品经营主体的安全意识,推进农畜产品的安全生产。
二、我国长期护理的演进
(二)给付方式
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国外不同成功案例的介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以德、日、韩为主的外国成功经验进行介绍和对比,试图借此探索在国内创设长护险的可能性。黄佳豪(2015)基于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2W2H四个维度出发,分别对日本和韩国现行长护险支付进行比较,指出这两者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别,同时又点明两者的共同学习模型,以及对我国的未来发展理论参考。刘晓梅、李蹊(2017)从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体系入手,从供给对象、主体、机制、类型、人才等方面介绍了德国反面的经验,并指出发挥社会优势力量是长护险长久存在的重要支柱。
自实施长护险以来,各大试点各显神通,探索了自己个性鲜明的给付方式。与一些试点城市直接支付固定金额的补贴支付方式不同,苏州市长的保险政策被设定为保险资金购买服务的模式,无论是入住机构还是居家养老,费用都不直接支付到个人账户,而是采用保险机构直接向护理机构拨付的方式,确保费用被用于养老护理而不是其他方面,保障政策切实有效的推进,改善失能老人的养老现状。
三、长期护理最近进展——以苏州市试点为例
2016年国家人社部发文《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综合考虑了当地政府的参与意愿、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和当地医保的结余情况,决定在江苏苏州等15个城市开展为期1-2年的长护险试点,探索减轻社会养老压力的新途径。下面笔者将以苏州市为例,就此次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资金来源、服务提供和给付方式三方面介绍现行政策的状况:
(一)资金筹集
(三)服务提供
长护险基金由统一的人身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储备余额组成。在试点的第一阶段(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个人付款将暂时免除,政府将以每人每年50元的价格补贴个人账户。剩下的部分则交给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每年给付。试点第二阶段标准仍在探索中。
第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长期护理概念。学者们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分析和国情的准确把握,看到了我国失能失智老人的剧增和社会对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极大需求,呼吁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建立。刘乃瑞和余新勋(2008)从我国传统的孝道出发,证明了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和建立老年人护理制度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对老年人心理的疏导和照料。林燕等(2009)从我国现状入手,分别从失能老人、社会、家庭、市场、政府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在中国创设长护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张广利、马万万(2012)认为,要想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需要共同联动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利用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共同开展长护险。
例如,在高考复习中,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性案例,可以让学生从生态角度、经济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如,可以让学生探究和讨论怎样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不影响经济发展。再如,还可以让学生从旅游角度出发,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国际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对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的思考,也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进而可有效提高学生地理水平[2]。
各髑髅骨被刀砍身死者(骨上有刀痕可验)、身首异处者(脑骨白色,因身部血气不能冲上,故脑骨白色囟门,无血癊)、中弹身死者(骨上有弹洞可验)、钝器击伤身死者(头部有骨损可验,若致命之胸腹等处囟门牙根现红色血)、焚烧身死者(骨殖黑焦且有灰未因年久骨腐未获) 。㉘
如何筹集财政资源,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为失能老人及其家人提供综合和可持续的护理服务。是长期护理体系的规划重点。从现行的制度以及通过对多个试点的综合分析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医保结余。如果未来长护险大面积推行,那么这将是一笔巨额的支出,仍然保持现行的模式,完全依靠国家财政和地方医保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如果未来长护险继续推行下去,应建立独立的资金体系,将其分离出医保体系之外。
四、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上升至国家层面,并根据国情进行本土化。但在试点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源维系
苏州的长期保险政策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第三方商业保险机构管理。8月,两家商业保险机构——太平洋人寿苏州分行和太平养老苏州中心分行被确定为苏州市长护险代理,至11月底,吴江区的长护险项目也正式交由太平洋人寿正式启动。商业保险机构专门负责残疾等级评估和护理服务业务,并与护理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选择合格的评估机构进行残疾等级评定。该模型依托成熟的保险运作体系和商业保险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此前苏州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居家养老的老人中,残疾老人占比较大,现有护理机构远不能满足这些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未来谁将为这些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和服务,都需要重新确定门槛并制定新的标准。同时,居住在家的老人由于居住地较为分散,现场服务的劳动力成本又非常高,导致服务效率难以提高。为应对此问题,在其他城市出现的社区疗养院可以提供参考——护理机构在社区中开设分支机构的护理机构,他们专注需要长期护理的残疾人,并派出护理团队提供服务。这种分支护理机构的优势是亲近家庭,便利家庭成员的关心,同时又兼具专业和规范管理等多个优点。
首先,根据市场的要求,按照一定比例让纳税人承担,国家再辅以一定比重的补贴。其次,应大力培植社会力量,吸引社会福利机构进入该领域。最后,培植社会商业保险,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完成的体系。之后政府可以利用服务外包或公私合营的方式,慢慢将长期护理保险交由社会保险去做,政府设定准入门槛,主要起引导和监督作用。
(二)人才供给
式中:r1表示系统总体牛鞭效应,是生产、再制造、订货的波动量方差与库存波动量方差之和与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r2表示正向渠道牛鞭效应,是常规生产、订货波动量方差之和与顾客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r3表示逆向渠道牛鞭效应,是再制造生产的波动量方差与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其中表示与式(6)中的C选取不一致,只选取再制造生产部分。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of winter meridional wind in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赵明学,卢敏(2-232)
另外,随着人口老化的速度渐增,护理服务需求越来越广,不光是对专业护理机构的需求增大,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日渐显露。为满足长期护理的需求,可以尝试从多角度入手。首先,从就业入手,向学生多做宣传,引导学生更多的选择护理专业;对于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开设更多护理专业的,予以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其次,对于暴增的需求,可以先引进外籍护理人员来应对市场需求。
(三)服务选择
目前,就服务的提供方式而言,多个试点均存在服务方式单一、选择狭窄的情况。残疾人和痴呆症老人仅限于选择机构护理或家庭护理。理想的长期护理模式是依托于社区的护理。社会照护能满足老人家居的支持需要,实现老人对家庭和亲情的情感需要;同时专业护理人员扎根社区,又能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生理的、心理的专业化照顾。但是,目前国内试点现状是更多的失能失智老人住进疗养院或者护理院,老人的身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好的照料,但是不方便与家人的交流,满足其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老人住进疗养院的费用除了长护险覆盖的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对家庭仍是一个较重的负担。也有一部分老人因地域、经济或其他原因,选择居家护理,这种方式由护理人员定期定时提供上门服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相应的适当减少家庭成员辞去工作照顾老人的必要性。同样的,这种居家护理的方式没办法随时随地做到满足老人的需要,缺少一定的专业性。现行试点更多的是护理机构护理,没办法提供老人灵活的护理选择。
试点可以在失能评估之后,由老年人或其家人自由选择并且可以自由切换护理方式,通过组合搭配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护理选择,充分考虑老人和家庭的自然状况,以便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比如,老年人可以选择一段时间的机构护理,在其身体有起色或者是家庭原因下,只需网上申请即可自由切换成居家护理模式,方便老人和其家庭的生活。在家庭护理期间,可以通过开办专业知识培训班,免费授予老人的家庭或邻居简单的护理知识,在护工不在的时间里,由家人或邻居提供护理。同时,社区可以根据家人或邻人的护理打卡时长,给以特定的物质补助。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国民总体的医护知识和水平、改善邻里关系,而且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自身的内在力量,调动社会的积极性。
注释:
①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 高荣伟.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J].检察风云,2018(17):54-55.
[2] 陶建国.德国老人家庭护理休假法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德国研究,2013(04):52-61,126.
[3] 刘晓梅,李蹊.德国长期照护保险供给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7(12):43-47.
[4] 和红.德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基于福利治理视角[J].德国研究,2016(03):58-72,126.
[5] 华颖.德国长期护理保险最新改革动态及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2016(07):67-70.
[6] 齐忆虹.中等收入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研究:韩国与日本及德国的比较[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6(01):9-17.
[7] 戴卫东.欧亚七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2-16.
[8] 刘涛.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6(04):68-87.
[9] 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 林恬怡,王飞.近十年老年照护研究综述[J].政府治理评论,2018(01):145-154.
[11] 陆杰华,张莉.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J].人口学刊,2018(02):22-33.
[12] 刘春蕾.农村老年贫困的后乡土社会场域——基于山东省T村的田野调查[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04):53-58.
[13] 路雪芹等.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担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7(05):843-847.
作者简介: 邹钰莹(1997-),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标签:长期护理保险论文; 政策演变论文; 试点分析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