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论文_陈志辉

简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论文_陈志辉

海丰县梅陇建筑工程公司 516400

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项技术专业性较强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只有从其各项影响因素以及其施工的各个细分环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探讨,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加强措施,才能切实保证其质量水平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混凝土因其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的优势成为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而被广泛运用。工程建筑结构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同样,其也是建筑物承重的基础。因此,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危及建筑物结构安全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混凝土质量还关乎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其功能使用寿命,直接作用于工程造价,对于呈现优质工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由于由于施工管理、技术力量、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影响,混凝土质量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普遍发生,不仅延误工期,造成资金上的不必要浪费,更让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严控混凝土质量问题势在必行。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

2.1由于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露筋及孔洞引起的质量问题

在建筑模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表面杂物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没有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粗糙而引起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凹坑和麻点等现象,可能引起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配比不合适、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致使水泥浆流失,混凝土局部形成蜂窝状的窟窿而产生质量问题;而如果浇筑过程中,在钢筋很密实的部位混凝土下料被截断,而且振捣不均匀,就会严重跑浆形成松散孔洞造成较大质量事故;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如果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或者保护层厚度设置太小、拆模太早等就会使内部主筋或箍筋裸露发生露筋质量事故。

2.2由于混凝土裂缝引起的质量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而且这也是控制工程质量最重要的一方面。引起裂缝产生最多的因素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度不均或者外部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引起的裂缝产生。此外混凝土收缩也会导致裂缝产生,基础刚度不均引起的基础不均匀沉降也是原因之一,碱骨反应也可能引起裂缝产生,这些裂缝的产生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2.4由于混凝土不均匀、强度不达标引起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中,当预拌好的水泥过期或者受潮、沙石级配差、水灰比不适当或加量不准确,冬天养护不够,拆模过早,就会导致混凝土凝结后不均匀,强度也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级。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抽查,随意调整水灰比和沙石级配引起的,因而提高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加大施工监理制度对控制混凝土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预防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混凝土裂缝,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裂缝对混凝土破坏的程度和预防措施,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塑性收缩裂缝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应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并及时养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陷裂缝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3.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要充分,确保混凝土与水的充分融合在确定搅拌时间时,要根据搅拌量和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确定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搅拌时间过短不利于施工,施工后的质量也难以保证,缺乏粘合度;搅拌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会使混凝土失去其应有的性能,起不到原有的作用。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了选择合适的搅拌方式外,还必须在现场设置通过计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并坚持使原材料在入仓前过磅,而不能只靠手推车做记号称重,从而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3.3混凝土的运输

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运输的时间、路面的平整度以及运输的外部环境会通过影响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均匀性以及受污染程度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已经拌制好的拌和物装入搅拌车前,要做好路程和时间的安排。最好是采用搅拌车运输或者是现场制作泵送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过程。夏季温度较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较快,如果拌和物从搅拌站出来后运输的路程较远,不能够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就需要提早对混凝土的外加剂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和易性,避免拌和物出现泌水、分层离析等现象,进而避免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出现工作性能降低的问题。

3.4 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尺寸的准确性和钢筋预埋件的位置的正确性,并要在拆模后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光洁。

3.5 混凝土的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地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由于混凝土里面含有空气和气泡,因此混凝土在入模时是松散的。而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都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有关,因此在混凝土捣实过程中,要通过振捣棒的自重作用向新的位置沉落,并使其紧密排列,从而使水泥砂浆均匀分布,填充空隙,排出气泡,挤压游离水,进而使混凝土整体形成密实的体积。

3.6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的重点工作则是养护,可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约资金投入。可以充分的展现出混凝土强度的潜力,注重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强度大小同养护之间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的养护条件之下,它的强度是依据龄期的增加而随着增长。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结束的12小时之内,应该对混凝土表面所覆盖的草袋进行持续的浇水,这样的做的目的在于保持温度以及湿度的恒定也可以制止非常规收缩的发生。

四、结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从各个方面把关,确保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同时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旁站监理,针对容易出现的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防。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才能最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梅文明. 工民建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5,07.

[2]张振全.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浅析[J]门窗,2013,02.

论文作者:陈志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简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论文_陈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