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特殊困难学生教育费用与补贴的调查研究_高等学校论文

西部高校特殊困难学生教育费用与补贴的调查研究_高等学校论文

中国西部高等学校教育收费与特困生资助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高等学校论文,中国西部论文,教育收费论文,特困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0)01—0028—06

对非义务教育实行收费,高等学校特困生问题成了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和社会问题。特困生各地高校都有,但由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财力较差和来自本地区的学生较多,因此这个问题愈加突出。本文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8省区40 所高校特困生及其资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提供和分析了特困生的比例、产生原因及其对教育收费的认识态度、承受能力和获各种资助等基本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一、调查分析对象

此项研究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课题,原拟对西北、 西南和华北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进行全面调查, 从1997年到1999年实际调查了4个省4个自治区的40所高校及其13000 多名特困生。其中,西北3省2区共28所高校:(1)陕西省共13 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医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矿业学院、西北政法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统计学院、西安工业学院、陕西工业学院和商洛师范专科学校,约占该省高等学校总数25%。特困生5380人,有详细资料者4694人,分学校随机抽样统计456人,占其特困生总数9.71%。(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共8所: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工学院、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医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石河子大学,约占该自治区高等学校总数40%。特困生共5608人,有详细资料者3662人,分学校随机抽样统计617人,占其特困生总数的16.85%。(3)甘肃省共3所:甘肃工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和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约占该省高等学校总数15%。特困生共705人,有详细资料者527人,分学校随机抽样统计133人,占其特困生总数的21.44%。(4)宁夏回族自治区共3所:宁夏大学、银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固原师范专科学校,约占该自治区高等学校40%。特困生总数476人,分学校随机抽样统计113人,占其特困生总数的23.73%。(5)青海省1所:青海畜牧兽医学院, 约占该省高等学校总数15%。特困生共47人,随机抽样统计28人,占其特困生总数的59.57%。

西南四川省共4所:四川联合大学、四川交通大学、 四川气象学院和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约占该省高等学校10%。4 校各有部分详细资料,其中2校有特困生654人,分学校随机抽样统计159人, 占其特困生总数的24.31%。

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共4所:桂林农学院、桂林工学院、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 约占该自治区高等学校15 %。 特困生共1039人,只有部分资料。

华北内蒙古自治区共4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林学院、 内蒙古农学院和内蒙古财经学院,约占该自治区高等学校的20%。4 校各有部分详细资料,其中1校有特困生约1260人,随机抽样126人,占其特困生总数的10%。

二、特困生的划分、比例和产生原因

特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但具体以什么标准划分,或者说家庭人均月生活收入未达到什么水平才算作特困生,各地各校有明显差异。有的学校是以远低于学校所在省城居民最低月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40元的标准划分和资助的,有的学校则以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170 元作为划分和资助标准,就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学校也是如此。特困生的人数、比例和资助不仅与家庭月人均收入有关,也与学校收费多少有关。按理说收费高的学校划分标准和资助对象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应该高些,相反亦然。但实际却不尽如此,有的学校收费较高,每年收费达3000多元,而特困生资助标准则只有家庭人均月收入50元。有些学校年收费只有1500元,而特困生资助标准则为家庭人均月收入170多元。 由于各地各校学生的来源和划分特困生的依据及标准不同,因此特困生的人数比例也有明显差异。有些学校低至3%甚至1%,有些学校则高达20%甚至30%多。各地各校平均或大多数学校的特困生在10%左右。(详见表1)

表1 特困生划分标准和比例

地区

调查 学生 特困 特困生比例%

校数 总数 生数低 高

平均

陕西13 54160 53801

20

10.15

新疆 8 24565 5608

14

38

22.5

甘肃 3

7125

7055.2 21.4 12.2

宁夏 3

3988

4764

12.7 8.35

青海 1549477.9 7.9 7.9

广西 4 13483 10393.4 86.13

四川 2

8000

6545.1 97.05

内蒙 1

6000 126021

2121

地区划分标准(元/月) 最低保障(元/月)

高 平均 规定高差低差

陕西50 170 110

105 65 55

新疆40 100 70120

0 80

甘肃

100 150 125

100 50

0

宁夏

100 150 120

100 50

0

青海40 4040

120

0 80

广西80 150 115

150

0 70

四川

120 120 120

120

0

0

内蒙50 50

50110

0 60

划分特困生的依据和标准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把有关方面规定的学校所在城市居民月生活最低保障标准、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学校收费数额结合起来考虑。但无论各地各校划分特困生的标准和特困生的人数比例有多大不同,却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地区整体经济落后是产生特困生的主要原因。从城乡分布看,特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多的达95%,少的也有70%。从家庭分布看,特困生主要来自农民家庭,多的达近96%,少的也有40%多。其次是来自工人家庭,多的有20%。从地区分布看,主要来自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有些学校来自西部者多达竟100%,少的也有近40%。 来自中部者多的学校也有40%。(见表2)另一调查表明, 由于地区整体经济落后产生的特困生一般也在60%以上。(见表3 )这说明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和中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差距才是解决特困生问题的最终出路。

表2 特困生的分布

项目 城乡分布地区分布

人数%农村城市西部中部东部

陕 人数 4108127231231503639

西

%

76.35

23.64

58.20

27.90

11.90

新 人数 4086416 /

/

/

%

90.76

9.24/

/

/

甘 人数 639 66 598 73 34

%

90.64

9.3684.82

10.35

4.82

宁 人数 382 94 /

/

/

%

80.25

19.75

/

/

/

青 人数 45 2

47 0

0

%

95.74

4.26100 0

0

广 人数 790 249 572 275 192

西

%

86.03

24.97

55.05

26.47

18.48

四 人数 466 188 251 190 213

%

71.25

28.75

38.38

29.05

32.57

内 人数 1008252 630 252 378

%

80 20 50 20 30

项目家庭分布

人数%农民 工人 知识界干部其他

陕 人数 3790 906439

245

西

%

70.46 16.84 8.16 4.55

新 人数 3669 50395235

%

81.49 11.18 2.11 5.22

甘 人数 633

48 177

%

89.79 6.81

2.41 0.99

宁 人数 382

61 3 30

%

80.25 12.82 0.63 6.30

青 人数 452 0 0

%

95.74 4.26

0 0

广 人数 768

2112139

西

%

73.92 20.31 2.02 3.75

四 人数 502

1152413

%

76.76 17.58 3.67 1.99

内 人数 882

12663189

%

7010 5 15

特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整体落后,这个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的逐渐缩小而逐步解决。但形成特困生的原因还有家庭劳动力弱、父母无职业和疾病等意外事故。如果把目前特困生的比例估计为10%左右,由于这些原因产生的特困生估计也有5%左右。(见表3)解决这些特困生的问题是解决特困生问题的关键。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特困生是长期存在甚至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学校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长期心理准备和建立各项有效的制度、措施。

表3 特困生产生的原因

地区陕西 新疆 甘肃 宁夏

%

地区经济整体落后 62.02 39.42 63.54 69.07

父母无业 45.34 26.31 40.33 35.80

家庭劳动力弱 35.70 33.41 40.60 50.83

疾病等意外事故35.58 27.94 36.18 32.14

地区 青海 四川 内蒙

%

地区经济整体落后 60.71 79.61 57.28

父母无业 57.14 51.50 23.39

家庭劳动力弱 60.71 36.94 22.38

疾病等意外事故75.00 45.88 17.75

三、特困生及其家庭对教育收费的态度和承受能力

教育收费包括学费、公寓费、管理费及其它杂费。其中学费是主要部分,至少占教育收费的60%,有的多达90%。这些费用无论哪种都应由学生及其家庭支付,因此本文所说的教育收费和特困生及其家庭对教育收费的态度和承受能力是指所有教育收费,不仅指学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收费各不相同,多的学校有年均3000多元,少的有1500多元。多数学校教育收费只占教育总成本的较少部分,一般约为20—30%,个别学校多的为30%以上,少的为10%左右。(见表4 )(前几年未并轨学校教育收费一般占教育总成本的10%以下)

表4特困生及其家庭承担教育收费能力估计 (单位:千元)

项目 教育费高低 生均总收费 生均年学费 生均年成本

%

陕 高 4.33.315

西 低 1.51.17.7

新 高 2.92.29.9

疆 低 1.41 6.8

甘 高 3.02.27.8

肃 低 2.31.87.8

宁夏

1.30.96.0

广 高 3.12.712

西 低 2.42.25.1

内蒙

0.60.43.8

项目 教育费高低 总收费占成本% 教育收费种类

% 学费公寓费管理费

陕 高 293.3 0.5

0.5

西 低 211.1 0.1

0.3

新 高 292.2 0.4

0.3

疆 低 211.0 0.2

0.2

甘 高 392.2 0.3

0.5

肃 低 301.8 0.3

0.2

宁夏220.9 0.2

0.2

广 高 262.7 0.2

0.2

西 低 472.2 0.1

0.1

内蒙160.4 0.1

0.1

项目 教育费高低

年承担学费及生活费需要

% 目前能力

5-8年 生活需要

地区一般生 特困生 一般生 特困生 一般生 特困生

陕 高

3.02.0 5.02.0 3.0

2.0

西 低

1.00.4 1.01.0 2.0

1.5

新 高

3.02.5 5.03.0 3.5

2.0

疆 低

1.20.5 1.51.0 2.0

1.0

甘 高

4.82.0 8.04.0 2.0

1.2

肃 低

/ /

/ /

2.0

1.0

宁夏 2.00.8 2.31.3 1.8

1.0

广 高

2.31.5 10 5.0 5.0

2.0

西 低

/ /

2.51.5 3.0

2.0

内蒙 2.00.5 2.00.5 3.0

1.5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其他利益,也能给受过教育的个人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其他利益,因此其费用就应由受益各方按比例分别承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必须收费,这不仅是许多学者专家的共识,也是多数特困生的共识,各地各校至少有60%以上的特困生有这样的认识。虽然如此,但不同学校特困生对教育收费主要是由国家负担还是主要由家庭支付又有不同的认识。约有50%的特困生认为教育收费还主要应由国家负担,认为首先或主要应由家庭支付的特困生少数学校最多有20%,多数学校在10%左右。多数学校有约20%、个别学校30%以上甚至近40%的特困生认为家庭支付应是第二位的。认为教育收费主要应通过家庭和学生用银行借贷解决的很少,一般低于15%,个别学校在15%以上。(见表5)

表5 特困生对教育收费的态度及其支付主体和方式的选择

项目地区 陕西新疆

甘肃宁夏

调查数46943662

527 476

抽样数456 617113 113

抽样% 9.7116.85 21.44

23.74

特困生 不收费17.03

17.61 35.12

28.01

对收费 收费 78.60

67.89 64.88

71.99

态度及 国家第一 55.86

48.15 77.81

68.55

其支付 家庭第一 11.75

9.48

12.88

19.04

主体和 家庭第二 29.80

17.69 20.99

18.21

方式的 借贷第一 8.548.24

3.9215.13

选择勤工第一 4.097.94

17.56

21.57

对 目 完全 22.57

7.00

4.4114.54

教 前 基本 22.20

14.64 30.30

14.86

育 承 一半 20.30

10.19 14.35

10.36

收 担 1/3

12.44

5.37

18.05

13.38

费 能 基本不能 3.768.36

15.96

17.68

承 力 完全不能 6.423.74

0

0.56

担 毕 有能力81.74

48.39 86.50

83.15

和 业 5-8年77.30

40.20 72.02

61.33

偿 后 10年 6.727.12

14.48

22.02

还 能 无能力2.202.29

11.54

2.38

能 力 不知道0.459.94

1.4714.47

项目地区 青海四川内蒙

调查数47 654 1260

抽样数28 159 126

抽样% 59.57

24.31

10.00

特困生 不收费28.57

22.11

39.48

对收费 收费 71.43

56.38

60.52

态度及 国家第一 46.43

67.52

84.74

其支付 家庭第一 10.71

20.33

9.65

主体和 家庭第二 39.29

33.67

19.49

方式的 借贷第一 3.5714.63

13.98

选择勤工第一 7.146.1217.63

对 目 完全 3.5710.69

16.12

教 前 基本 25.00

21.62

48.58

育 承 一半 25.00

14.14

21.03

收 担 1/3

25.00

19.81

7.47

费 能 基本不能 0

25.26

2.39

承 力 完全不能 0

7.131.32

担 毕 有能力64.29

72.23

60.99

和 业 5-8年57.14

61.24

76.22

偿 后 10年 7.1410.98

23.00

还 能 无能力0

8.200

能 力 不知道35.71

8.2819.89

虽然教育收费只占教育总成本的很少部分,大多数特困生认为教育应该收费,我国教育收费的政策是符合国情民意的,但真正能完全和基本承担得起目前教育收费的家庭则是有限的,而且各地各校的情况又有明显差异。基本和完全能承担得起目前教育收费的家庭,陕西、内蒙居多,达45%以上,其他省区30%左右,个别为21%。能承担起一半以上教育收费的特困生及其家庭,陕西、内蒙达65%甚至85%,这可能与内蒙古教育收费较少和陕西高校生源结构不同及经济状况稍好有关。西北其他省区以及西南四川较少,与此相反,基本和完全不能承担目前教育收费的特困生及其家庭也就增多。(详见表4、5)可见,不同省区居民对教育收费的承受能力有很大不同,因此划分特困生的标准和资助特困生的措施也应有明显的区别。

多数特困生完全承担目前教育收费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未来偿还教育收费的借贷款则相当乐观。多数省区60%以上的特困生认为他们有能力并在5年至8年内偿还借贷,在10年和完全无能力偿还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详见表5)这不仅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教育收费的理解, 也体现了他们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经济发展和自身能力的信心。

四、特困生获各种资助的方式和比例

高校特困生一开始就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几年来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各地各校都采取了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困难补助金、减免学杂费、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和争取社会资助等方式资助特困生,使许多特困生不同程度地得到各种形式的资助,基本保证了特困生的正常学业,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出现因经济困难缴不起学费而不能入学和辍学的学生。但各地各校特困生获学校和社会资助的人数比例和资金比例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又有明显不同。有的省区和学校特困生不同程度的获学校各种资助高达100%,有的只有百分之十几, 还有的省区约为20—37%。多数省区和学校特困生获学校资助占教育总收费的比例为1—49%的多,一般为10—25%,个别省区多达约93%, 还有个别省区在10%以下。占50%以上的少,5个省区在10%以下, 两个省区较多,也只有17%左右。特困生获社会资助更少,最多有2.81%的特困生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资助。其中获社会资助占教育收费的29%以下的最多为2.5%,获30%以上的最多占1.2%。(见表6)

表6 特困生年学费、杂费获资助情况

地区 陕西新疆甘肃宁夏

%

家 10~29 9.767.9511.00

12.90

庭 30~49 22.33

10.33

37.60

13.21

支 50~69 24.56

18.99

23.70

19.73

付 70以上 36.58

19.62

34.40

32.96

总% 93.23

56.89

96.70

78.80

亲 10~29 23.82

14.74

34.36

14.77

友 30~49 22.73

11.89

28.83

14.02

资 50~69 14.33

7.6126.02

14.43

助 70以上 8.274.800.985.60

总% 69.15

39.22

90.19

48.82

学 1~29

15.22

7.017.843.08

校 30~49 2.932.8816.45

10.84

资 50~69 2.301.097.001.71

助 70以上 1.301.480

9.10

总% 21.75

11.20

31.29

24.73

银 1~90.902.7021.35

4.90

行 10~19 5.325.0215.96

7.27

借 20~29 8.122.854.414.34

贷 30以上 10.80

1.3911.05

3.49

总% 25.19

11.96

52.77

20.00

勤 1~94.674.7316.45

2.52

工 10~19 8.167.476.875.34

资 20~29 3.493.720.491.41

助 30以上 1.821.130.494.34

总% 18.14

17.05

24.30

13.61

社 1~90.400.960.490.56

会 10~19 0.990.670.490.56

资 20~29 1.080

0

0

助 30以上 0.341.050.490

总% 2.811.681.470.56

注:调查人数、抽样人数和抽样比例同表5

地区 青海四川内蒙

%

家 10~29 17.86

25.92

8.61

庭 30~49 17.86

19.75

8.46

支 50~69 25.00

30.42

26.57

付 70以上 14.29

18.32

50.88

总% 75.01

94.41

94.52

亲 10~29 64.29

23.99

26.25

友 30~49 21.34

26.58

17.15

资 50~69 3.5726.98

14.33

助 70以上 3.576.411.97

总% 92.86

83.96

59.70

学 1~29

53.57

2.566.07

校 30~49 39.29

3.3714.51

资 50~69 7.143.545.84

助 70以上 0

2.5310.46

总% 100.00 12.00

36.88

银 1~93.577.287.56

行 10~19 3.578.501.25

借 20~29 3.5710.89

2.27

贷 30以上 0

4.310

总% 10.71

30.98

11.08

勤 1~93.579.074.30

工 10~19 10.71

6.435.92

资 20~29 0

4.081.47

助 30以上 0

3.200.66

总% 14.28

22.79

12.35

社 1~90

0.880

会 10~19 0

0.880

资 20~29 0

0

0

助 30以上 0

1.210

总% 0

2.091.47

注:调查人数、抽样人数和抽样比例同表5

教育收费的目的,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受益投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教育成本,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首先要保证学生上得起学,怎样使用教育收费的资金,以多大比例用于资助特困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大比例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很值得研究,有关方面也应有大体的规定。按照目前年生均3000元左右的教育收费数额,特困生人均年获学校资助金额比例为占教育总收费的30%左右和特困生的人数比例为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估计,学校教育收费总金额用于资助特困生的比例只有约6%。 即学校有1000名学生,总收费为3百万,用于资助20%的特困生的金额为18万,每个特困生每年获学校资助900元。 如果特困生人均年获学校资助金额比例为50%,特困生比例为20%,学校教育总收费用于资助特困生的比例也只有10%。有1000名学生的学校年教育总收费为3百万, 用于资助20%特困生的资金为30万,每个特困生年获学校资助为1500元。学校用于资助特困生的经费占教育收费的比例无论是6%还是10%都是不高的,目前有些学校的比例比这低得多。学校提高资助特困生投入的余地还较大,应该从实际出发提高划分特困生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适当扩大特困生资助范围或比例,把资助特困生的资金比例提高到占学校教育总收费的15—20%左右,才与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相适应。

各地各校的不少特困生都得到了学校和社会不同程度的资助,但从总体看特困生的教育费用主要还是由家庭负担的。家庭负担包括家庭直接支付,家庭或学生向亲友借助及其通过银行贷款支付等。学校资助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无需偿还,但借助亲友和银行贷款的学生毕业后最终都是要通过某种方式偿还的,因此本质上还是家庭及其学生自己负担。各地各校至少有50%以上,有的学校90%以上特困生的教育费用在不同程度上是由家庭负担的。其中多数学校30%以上特困生的50%以上的教育费用是由家庭负担的,有20%以上特困生的50%以上的教育费用是由借助亲友支付的。30%以上的教育费用由家庭支付和亲友借助的比例就更多,比例高的学校分别达50%和30%以上,有些学校高达85%和60%。

勤工俭学对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也有一定作用。但它对解决特困生经济困难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不是也不能成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此相反,银行贷款则是缓减特困生及其家庭困难获得较多资金的一种教育费用支付的较好方式,在货币稳定和利息走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学费及其他教育收费需要贷款,与这些教育收费数量相当甚至更多的教育生活费同样需要贷款。但目前通过贷款这种方式支付教育费用的人数比例和金额比例却很少,多数学校的多数特困生不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特困生各地都在40%以下,个别地区达50 %多, 但所有地区和学校特困生贷款金额占教育费用20%以上者都未超过20%, 贷款金额占教育费用30 %以上者都不超过11%。多数学校的多数特困生获银行贷款占教育费用的比例都在1 —19%以下。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自然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有现代管理机构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的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和教育投资及消费成为国家、居民重要投资和消费的情况下,西部各省区应尽快解决好这个问题。

(文中关于陕西高校的调查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新疆高校的调查见《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标签:;  ;  ;  

西部高校特殊困难学生教育费用与补贴的调查研究_高等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