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字词教学的边缘化倾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字词论文,倾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担任上海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的华东师大周宏教授曾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年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几乎是一年多于一年,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四五个字的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错十几个字的是普遍情况,极端的则要错二三十个字!面对此类触目惊心的“惨象”,我们不能不深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日常教学中,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字词的教学确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字词教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弱化、边缘化的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必须真正重视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因为汉字本身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且许多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尤其在人物的刻画、情感的抒发、主题的深化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字词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积累字词是培养并提高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说,基础字词掌握程度,反映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
相反,如果字词理解不到位,就会影响对文章内容准确、深入的理解。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段、篇彼此间总是互为依存,且整体地关联着。就阅读教学而言,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读通句子,读懂段落,解读全篇,既有线性的推进,又有面上的铺展。在整个过程中,字词教学承担着基石的角色,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需要依赖字词作为支撑;精读课文,也有赖于字词解读作为基石,方可走进文本之中;诵读课文,也需要借助字词感悟作为桥梁,才能以声传意,以声传情。[1]也可以这样说,字词教学也是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对于字词教学的重要性,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都清楚。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人担心,加强字词教学,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影响学习的兴趣;也有的曲解了字词教学的“放”,强调学生预习,却放弃了课内教学中必要的检查讲解;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误读“充耳不闻”,对课文中出现的难字词“视而不见”,不屑也不敢多花时间进行扎实的字词教学。
这样一来,致使字词教学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甚至被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而学生忽略了对字词、语言的“亲近”,不能有效地习得丰富而精妙的语汇,长此以往,又何来深厚的语文素养呢?因此,有语文专家建言:不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对字词的理解掌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当然,重视字词教学,并非要将它始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必然会提升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鉴赏上面来。但是,当一些常用字词作为生字词出现在课文里的时候,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不能因为我们的兴奋点在课文内容上而忽略了这些字词的教学,忽略了那些学生以后会经常接触使用的字词的准确理解、把握与运用。
二、尽快完善语文教材的建设
对于字词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首先负起责任,应该加强字词教学的基础研究,应根据普通国民语言文字生活的需求,制定出字词教学的国家标准,制定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和习得顺序的“字词表”,包括分学段的字量字序以及词量词序[2],以因应课程教材的编制以及考试的命题,使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但是,现行教材中,有的版本教材缺乏可以借鉴的字词表;还有的版本教材虽有字词表,但显得不够精简,数量过多,且收录了一些较生僻的字词,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的对字词的编排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识字写字”与“拼音、阅读、写作、口语”等各占多大比例,达到什么要求,尚不够具体明确。因此,就有利于“教”与“学”而言,作为教材,应当设计以下几种辅助表与教科书配合使用。
(一)各学段用字总表
各学段用字总表,还可分别以音序、笔画、部首为序制成副表,然后,根据教科书中生字的出现顺序,参考汉字使用频率和学生在各个学期的识字能力,合理分配各个学期的必学汉字。
(二)其他分类辅助表
除了总表外,还应根据总表及其他参考资料编制分类辅助表,诸如形似字表、易读错的字词表、易写错的字词表、常用同义词反义词表、常用文言实词表、常用文言虚词表等等。这些辅助表与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字词学习能力,更便于学生自测和互测识字情况,也利于教师、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对于以上字词表中所收录的字词,也应按照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区分出级别,要求学生或重点掌握,或一般了解。这样一来,教学针对性会更强,目标会更明确,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另外,还应注意课文的编选。在考虑文章总体难度的前提下,尽量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选编出能覆盖以上词语的文章。而对于课文后面的有关字词练习也应进行优化设计。绝对不能以“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借口,把专家、学者、教材编写者应该做的事情,推给一线教师;相反,应尽可能地给一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三、切实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
字词教学之所以出现边缘化的倾向,与考试的导向不够也有一定关系。有的地区,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很少甚至不再检测学生的字词积累与增长的情况。至于中高考语文试卷在字词认读书写的考查上,有的赋分太少(150分的试卷只占2分),还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设题;也有的设题过于容易,甚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都能写出,诸如“行驶”“包裹”“摇篮”“炊烟”“生机蓬勃”“绵延不绝”等。这不能不说对日常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而据《温州市初中生用字量的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初中生目前真正能掌握的常用汉字只有1590个左右,远低于课标规定的3500个;并且整个初中阶段用字量的增幅也仅有118个,远不能满足从小学到初中识字教学应增长1000个常用汉字的要求。[3]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字词教学的现状,也恰恰说明考试的正导向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当然,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中高考,则完全可以有所作为,譬如考考“据拼音写汉字”,考考“改错别字”等等,并确定适当的形式、合理的分值;或者在作文中提高错别字的扣分分值。比如,对错别字施以“重刑”:错一字扣一分,上不封顶!
至于日常期中、期末的阶段性检测,更可以加大字词考查的力度,适当增加写字、改错别字等的分值。从而,以分数的“杠杆”,对日常的语文教学起到纠偏和正误的导向作用。
四、扎实有效地实施字词教学
反观学生错别字不断的现象,与字词教学没有解决好“怎么教”这个问题也有直接关系。在不少的语文课堂上,对于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往往是蜻蜓点水式地解读,很难看到教师引导学生就此进行品评、感悟;学生们讨论时,对所引“经”据“典”的词句也大多是“囫囵吞枣”,缺乏深入地品读,学生的阅读活动往往只是进行着水平方向的推移。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那又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字词教学呢?
(一)遵循规律,提高效益
遵循汉字规律是搞好字词教学的基础。只有遵循汉字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字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减少错别字现象,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汉字是以义为核心、音形义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尤其是形、义联系相当密切。因而,进行字词教学时,就应遵循这一规律,以理解和运用作为目的,并且要把字词教学当做一项系统的教学过程来抓。
首先,要注重字形和字义等的内在联系。一般而言,独体字主要是通过“象形”和“指事”方式构成的,而合体字大多是由“会意”和“形声”方式构成的。因而,对于独体字的教学,应依据其象形性、指事性的特点进行形义结合的分析,建立形与义的联系基础。而对合体字的教学,则应利用其会意和形声的特点。尤其是对于约占汉字80%的形声字,更应注意其“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构成规则,引导学生去灵活运用、广泛迁移,使学生建立关于汉字的牢固的形义联系系统。如“初”是学生较易写错的一个字,如果应用造字构形分析法,讲清楚“初”字从衣从刀,表示“裁衣之始”的道理,就可使学生对这个字的形义及其构成原理有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也就不会轻易写错。
另外,汉字还有结构对称性的特点,据此,也可分类识别各种结构对称的合体字。如“三火是焱,三水是淼,三金是鑫”等等。
因此,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灵巧多样,激发兴趣
在时下一些常态的语文课堂上,字词教学往往被演化成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特别是文言词语的学习,往往是机械地记忆默写,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学习变得兴味索然。这是应当尽力避免的。应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多创设情境,多创设活动,多创设形式,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内驱力,在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中感受汉字的魅力,让字词教学充满情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字词教学;可以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开展查字词典比赛、音形纠错、成语接龙、歇后语竞答、制作文言词语卡片等,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从而促进字词的把握。还比如通过做自读笔记、摘抄,让学生积累自己发现的字词佳句,也有助于字词的牢固掌握。
(三)强化预习,扫清障碍
从学生角度来看,有的人学习习惯较差,不重视课文的预习,尤其不重视字词的积累,遇到生字词能主动查阅工具书或对生字词进行摘抄强化的,可说是寥寥无几。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通过督查反馈,强化字词的掌握情况。李镇西老师认为:“就学生阅读程序来说,他们接触一篇新文章首先要克服字词障碍。”基于这一认识,他在执教《给女儿的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接触一篇文章首先是从接触字词开始的,那么我要问,哪些同学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查过哪些字词?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们没有,李老师就要问你们了。”接下来讨论了“杯”“幢”“刹”的读音。[4]可以说,对于字词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扫清阅读障碍,是李老师语文课很朴素的一以贯之的做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课前集中预习自学:(1)通读全文,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字词,并把生字的拼音写到课文中生字的上面。(2)反复、轻声、快速地认读生字词,要求读顺口,同时,将难写、易错的字动笔写一遍。(3)最后将课后要求积累的字词抄写一遍。当然,第二三步的顺序学生可灵活处理。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减少检查预习的时间;还可以不定期地在课前安排几分钟的词语检测性练习,以检查预习效果等等。
(四)随文解读,培养语感
应力求避免为教字词而教字词的做法,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对词语的理解要能随文处理和强化,“以文释词,词不离句”,“从课文来,到课文去”(宁鸿彬语),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与文本情境相结合,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对文字内涵的体悟和对文本意韵的把握,在咬文嚼字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有助于形成语感。
实际上,字词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关。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建构单位,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往往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意图。多花一点时间推敲文本的关键词,往往能引导学生找到破解文意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抓住那些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并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既要引导学生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像空间。这样,充分地解读好这些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被激活,文本的解读就会变得丰满起来,从而有利于理解文本主旨,逼近作者的思绪。如程翔老师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一句中的“攀”字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去体会。通过演示、辨析,使学生不但理解了“攀”字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而且加深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充分感悟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5]
这样,在随文解读的过程中,对一些词语进行“咬文嚼字”,既激发起了学生品读文本的兴趣,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力与鉴赏力。
(五)加强实践,促进转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字词教学除了让学生记住生字词以外,关键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字词,让生字词牢牢地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不会在短时期内忘却。这就要加强运用的练习,如修改病句等;或构词构句成篇,并在班上朗读或表演;或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将文中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等。这样,使字词教学与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多种语言环境里重点字词的高频复现和创造性地应用,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字词教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坚守“语文”阵地,从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踏踏实实地组织学生发现、探究汉字的奥秘。同时,还要求我们深入挖掘、理解,带领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学习,扎实奠定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也能够建立起对祖国语言的不可动摇的深情,而绝不能将字词教学弱化、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