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面临“战略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危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千年前,我国的军事家孙膑就在《计篇》中写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不算乎!吾以此观胜负见失!”孙膑所说的“算”、“庙算”、“多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战略谋划”之意。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比两千年前竞争更为激烈的年代。所不同的是,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不再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而是“杀机弥漫”的商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企业家中有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孙膑留给我们的竞争(或战争)的胜负贵在“多算”即“战略谋划”的教益。在中国的企业中,得过且过的“无战略现象”、不切实际的冒进现象、裹足不前的保守现象等大量存在。可以说,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危机”之中。
中国企业家普遍的短视行为
在每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面临许多关系企业命运的战略选择。这些选择不仅涉及到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利益与风险的关系,也往往关乎企业家个人的成败。这个时候,对于掌握企业命运的企业家来说,最需要的就是高瞻远瞩地进行思考,并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国企业家浒的短视行为,充分暴露出转型时期企业家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理和企业的短视行为。
由于缺乏远见,我们迄今为止,能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太少,能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世界名牌的企业家更少。前些年,在中国商海中,策划大师倍出,呼风唤雨,神乎其神。当我们对火爆一时的策划现象反思之后,不难发现策划是与我们企业家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密不可分的。实践中,一些企业固然可能一夜成名,但不久以后,取得的荣誉又变成“南柯一梦”!
企业长期行为所要求的: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要充分地探讨和论证;对今后资源的供应及其价格要仔细地计算和估量;对预期市场及其容量要进行科学测算;对竞争对手要进行严格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等。与此同时,还要从宏观上考虑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在预期的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走向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将应采取的对策。只有这样,即使眼前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不利于企业的风险,但从长远看,仍可从容不迫,应付自如,从而使企业在较长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
迷失方向的企业
短视的决策也反映出企业决策系统和制度的不成熟。的确,影响企业家做出决策的因素很多,有的企业家尽管已经细致地做了关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投入产出分析,但这些理性分析与不确定的臆断,再加上功利和制度等因素绞在一起,最终还是促使企业家作出在市场上短期趋利的抉择。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快,这是我们的企业家的劣势,也是企业家所无能为力的。但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体制不稳定,并由此而造成的混乱,难辞其咎的就是企业家本身了。科学的管理理论表明,任何机构和结构的设计,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企业来说,应当使组织机构像链条一样紧凑,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我们企业的决策能力就像某些运动员一样,不是不能发挥出高水平,而是状态不稳定。比如同一个决策项目,今天送交老板就可能被通过,明天送交就有可能被否决。甚至企业管理者朝令夕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没有科学的决策程序,缺乏冷静和理性的思维,遇事优柔寡断,模棱两可,往往是我国企业短命的重要原因。
现在看来,企业就像一艘发展的巨轮,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和航向。而企业家就是把握企业速度和航向的舵手。航行在市场这个海洋上,企业航线的两旁,总有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财富”,这就是市场机会。一个急功近利的舵手,固然可以随意改变企业航向,拾取这些市场机会,并在短期内获得或多或少的财富,但企业也往往在不经意中为此而迷失了方向,失去了长远航行的动力,最终在汹涌的大海(市场)中陷入困境甚至沉没。
树立战略意识要突破观念障碍
要在中国企业家中普遍地树立起战略意识,首先就要克服观念上的障碍。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其中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让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我们一次次步入误区。在现代的企业经营中,不去突破那“一亩三分田”思想境界,不去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就谈不上壮大和发展。当然,中小企业的战略未必要都像大企业的一样系统、精确和全面,它可以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目标,或者仅仅是关于企业发展的一个定位。用通俗的话说,小企业的战略就是我现在将我能支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哪个行业,我将来希望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可以说,不管企业的起点如何之低,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桥梁。中国有不少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是从为别人做加工开始的,这些企业有着正确的战略定位,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以后,它们利用自己对技术的掌握、对产品相关市场的熟悉,都开创了一片天地。这些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在于:他们将战略中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眼光不是在战术的层次上,而是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战略制定要科学化
从观念上看,培养战略意识很难;但从操作上看,难的不是你会不会制定战略目标,而是你将目标定在什么位置上,科学化的战略制定首先就要求量力而行。战略和计划不同,战略往往意味着对企业现有实力的突破,战略的执行需要全体员工的一致努力,甚至借用“外脑”才能够实现。
因此,没有战略不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已经不适合这个战略竞争年代的要求;战略不切实际也不行,谨小慎微和急躁冒进的战略谈不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过从我国企业家的现实看,更多的战略失误在于急躁冒进。
科学的战略设计还应该是具有层次性的。战略设计不是经营计划,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明天企业做什么,将来企业会怎样发展。事实上,企业的战略是一个立体的定位和设计,也包括为了实现这个设计的组织和管理措施。广义的企业战略还包括人才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等。现在比较成熟的理论认为,企业战略主要是为企业的发展领域和方向定位,对经营思路进行选择(如多元化与专业化、规模优先与效益优先等),以及关于产品结构和创新的设计。
区分企业战略的层次有很多标准。从战略范围看,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从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看,包括企业初创时期、发展时期和腾飞时期的战略。这些不同层次的战略虽然有所区别,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本质上是统一的,而且,相互之间往往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某种延续性和连贯性。
战略执行过程中要警惕投机心态
有一个好的战略,还要有一个高效的战略执行机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事实上是与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协调前进的,需要循序渐进。当务之急是克服执行战略中的主观上和思想上的错误。而就我国企业而言,企业家的投机心态往往是战略执行中最大的障碍。
投机心态正是我国企业家在左顾右盼的企业经营中最容易滋生的情绪和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因为不管是商品市场投机还是广告宣传的投机,不管是“关系网经济”投机还是近年来盛行的企业兼并投机,总有一些一夜暴富的胜者。这些胜者又给更多的企业家造成极强的示范效应。于是,投机像是可以传染的疾病,在无数企业中蔓延,也毁掉无数的企业。
投机与投资不同,投资是通过财富的创造而获利,它可能包含着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或是技术创新。而投机事实上是通过财富的转移或瓜分财富获利,即它只涉及财富的再分配,而不涉及再创造。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投机成功的“市场英雄”,而看不见的是更多的投机失败者。而企业总不能在投机中经营,因为即使你投机成功了九次,第十次失败也会要了企业的生命。
市场经济是充满挑战性的,置身其中的企业家有一定的投机心态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坚决警惕的是将无数企业引向灾难的过度投机心理。其中,投机“度”的把握来源于认真的调查研究、完善的企业决策制度、以及企业家冷静的头脑。
中国中小企业的“战略危机”,不仅与改革开放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轨迹密切相关,也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和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对现有的阻碍企业发展的制度全面改革,对弱势的文化心理进行校正,正是我们现在必须经历的阵痛。缺乏战略设计的中国企业,不要再盲目梦想单纯靠政策、靠投机一夜暴富,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要有一个战略定位的,并为之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