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第三小学 5285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读懂诗意词意;要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读懂诗情词情;要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读透诗心词心。
关键词:读懂诗意词意 读懂诗情词情 读透诗心词心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因此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提升小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抓重点词,读懂诗意词意
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教材要学习的古诗词后面的注释,指导学生逐步读懂诗意词意。
学习古诗词离不开对字词的理解,但是字词的理解只是对我们理解诗意做铺垫,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透过文字,看到诗人的内心蕴藏的用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始终隐藏的情感、哲理体会得更深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教学时一味地引导学生去探寻准确答案,大量分析字、词的意义是不科学的。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在找准情感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学习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利用注释,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看到诗人内心蕴藏的用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慢慢地,学生在读中就懂得了诗意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懂诗情词情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因而,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的,我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满心欢喜地怀着赏花的希望拜访友人,却未如愿,令人扫兴。但是伸出墙头的那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花却使诗人顿时充满喜悦,因为他想象到了园内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春光,这满园的春色怎能够被柴扉关住?其中诗的语言是构成诗歌意境的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句品析鉴赏,把诗的韵律、节奏、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让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国画,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受。这样,学生在体会意境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诗情词情。
三、反复吟诵,读透诗心词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士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通过反复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
中国的古诗词语言讲究押韵,因而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背诵。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如朗读《春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
诵读古诗,还要读出韵味、读透诗心、熟读成诵。经典绝句,一经背熟,便会终生不忘。初读时可自由读,思考问题,初步理解诗意。在教师指导下,对全诗的意思、情感理解后要表情读,这一步应读好句中的节奏、重音和语气。另外欣赏式地读古诗是创造性学习的方式,可以配乐,学生欣赏,展开想象。在反复吟诵下,学生最后就能熟读成诵,因为熟读了,对诗人词人在诗词中要表现的心意理解得就更加透彻了。
除了课堂教学外,新版《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毕业生背诵75首诗。由此可见古诗的学习须拓宽学习范围,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延伸于课外,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让他们热爱古诗、学会古诗、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语文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教育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郭根福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梁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古诗词论文; 古诗论文; 诗人论文; 诗意论文; 词意论文; 情感论文; 意境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