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四川成都 610016
【摘要】目的:探讨固尔苏不同给药方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两组均采用固尔苏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多体位分次给药,观察组采用单体位持续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例数与时间、氧疗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固尔苏单体位持续给药法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固尔苏;给药方法;安全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指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出现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呼吸衰竭、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等,主要由于患者肺部发育的不成熟,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的大面积进行性肺泡不张及肺液转运障碍等症状,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1]。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但传统给药方式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较多,给治疗带来阻碍[2]。因此本研究采用传统给药方式与单体位持续给药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7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3例,女30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1.05±2.04)周;体重1000~2800g,平均体重(1438±320.28)g;NRDS病情分级:Ⅱ级23例,Ⅲ级31例,Ⅳ级19例;早产儿70例,足月儿3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患者性别、胎龄、体重及病情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及保暖措施,同时在发病初期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若患者病情加重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并在出生后12h内给予固尔苏(生产厂商:Chiesi Farmaceutici S.p.A;批准文号:H20080429;规格:3mL,240mg)200mg/kg,首剂200mg/kg,可减少用药后6小时内对吸氧的需求,显著减少重复用药的次数,可提高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生存率,必要时可在6~12h后追加100mg/kg,最大剂量300-400mg/kg。具体如下:①对照组:将已温化的固尔苏吸入无菌注射器内,打开气管导管,直接从插管口注入,于患者左侧、右侧卧位及仰卧位分别注射1/3剂量,每次注药均进行2min连接T-组合复苏器正压给氧。②观察组:固尔苏温化后抽至注射器(容量:5mL)内,从气管插管的一侧刺入注射器,同时将固尔苏缓慢且持续不间断的注入导管内,给药过程中连接T-组合复苏器正压给氧,使固尔苏均匀分布于肺内。两组患者在用药后6h内若无特殊情况避免吸痰和翻身拍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氧疗与住院时间,并将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用(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与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氧疗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固尔苏是一种由猪肺肺泡表面制备的天然性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增强肺泡顺应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可有效防止肺泡萎陷,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3]。但随着固尔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大量应用,结果表明,传统的多体位分次给药操作较为繁琐,在给药过程中由于用药的时间长,对患者的干扰较大,大大增加脱管危险。多体位分次注射方法是将较多的液体一次性注入气管导管内,过多的液体注入可堵塞气道,加之给药过程中的正压通气中断易引起患者缺氧,使损伤加重[4]。
本研究应用单体位持续给药法,在患者给药时不改变其体位,且不中断通气,而是将气管插管的一侧刺入注射器内,将药物缓慢注入导管,从而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以及避免药物喷出形成的浪费,降低感染机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氧疗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给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脱落、药物反流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发生率较低,且两组差异明显。进一步证明单体位持续法较多体位多次给药法可降低机械通气例数,缩短治疗与康复时间,减少不良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固尔苏单体位持续给药法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冯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D]. 广西医科大学,2011.
[2]钱飞,羊二尚.固尔苏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16(7):648-650.
[3]汪丽, 李仁君, 马娟,等.不同剂量固尔苏治疗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重庆医学,2012,41(6):559-560.
[4]肖俊华,李慧英,牛玉红.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方法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26(4):381-383.
[5]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共识指南(2013版)中华儿科杂志2014年10月第52期第10卷
论文作者:文缦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患者论文; 给药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新生儿论文; 体位论文; 呼吸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