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_文化消费论文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_文化消费论文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文化产业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9)05-0025-02

文化产业是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些活动与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就构成产业。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一般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双重性: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意义性,而物质性不过是作为精神意义性的表现形式或说符号而存在的。因此,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生产精神意义。人类的任何生产都是为消费而生产,不是为生产而生产,精神意义的生产也如此。只不过在前现代社会中,社会性的精神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只囿于上层精英一个很小的范围,广大下层社会的精神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则处在一种自在的或说非社会性的状态,不能构成一个产业的形态。现代社会由于物质与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精神意义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一项社会性的重要内容,围绕精神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就集聚成一类重要的产业活动。大致说来,可以把现代社会的文化产业分为三类:首先是精神意义直接的生产活动,如文学艺术创作、表演,学术研究等;其次是精神意义的传播(销售)活动,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互联网、手机通讯等;再次是为生产活动和传播活动提供条件和手段的活动,如相关的物质材料、设备制造等。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是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事,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尤为突出。在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政府的着力推动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强劲的势头。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若干因素促成的。第一,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温饱并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包括文化表达和文化消费两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多样化,而作为国家体制性的文化供给部门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这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第二,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世界发展潮流中,文化的经济属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第三,我国加入WTO后,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出现巨大的逆差,并且与我国自身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形成鲜明对比,大量的国外文化产品占据了国内文化市场,已经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而这种趋势早在加入WTO之前就已存在。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1年3月,这一建议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采纳,发展文化产业正式被写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从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家的倡导和推动下;蓬蓬勃勃地在全国各地广泛发展起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稍加分析可以清楚,从产品的层面看,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的精神产品的需求,如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音乐、歌舞表演、音像制品、书法绘画,等等;一是对现代的符号化的物质产品和电子产品的需求,如品牌产品(包括服装、生活日用品、家电、汽车)、表现独特设计或风格的产品、含有专门文化意义的产品、游戏软件、IT产品等。从消费方式的层面看,也可以分为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如阅读、观看、聆听、想像等;现代的文化消费方式,如购买、使用、装饰、交流、体验等。与传统的纯粹性、被动性、单向性文化消费方式不同,现代文化消费方式的特点就是日常生活化、表现化、主体化,同时文化消费活动大量地渗透进传统的物质消费活动中。或者换个角度看,传统的物质消费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消费活动了。传统的物质消费活动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通常称为物质需求),而现代社会的物质消费活动却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外,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很多场合下,对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甚至成了物质消费活动的主要目的。这就是西方学者所称的现代消费的“脱物化”。

正因为如此,20世纪30、40年代兴起,并被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以标准化生产、大规模复制影视艺术作品为表征的“文化工业”,也即“文化产业”,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以后,针对新的社会消费特征,西方社会又催生出新的“创意产业”。最先提出创意产业的是英国政府支持下成立的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发表的策划文件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并把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10多个门类列入创意产业的范围。著名的创意产业专家霍金斯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把版权、专利、商标、设计产业归为创意产业。产业门类的划分和确立不是随意的或一成不变的,它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确立的一定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的体现。另一位专家奥康纳说:“地方和区域战略后10年的任务是找到一种可以把文化产业与更广泛的制造业部门联系起来的方式,创造性、风险、创新和信息、知识与文化在全球经济中将具有核心作用。”

从产业形态上说,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扩充和发展,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产业的那些带有鲜明创意特征的核心门类和外围门类,又拓展到日常生活品的生产和制造业。

我国有许多先进地区和城市已经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如北京、上海等。2005年7月,成立了世界第一家创意产业学院的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合作组织了“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毫无疑问,创意产业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但中国不是一个创造强国,拥有自己创意和品牌的“中国创造”产品在国内外消费市场上都还鲜见。我国创意产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变为“中国创造”产品,实现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提升。以云南为例,云南生产很丰富的绿色生态产品,如茶叶、咖啡豆、鲜花、三七、土豆等,但这些产品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作为原料卖出,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而更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也同样处于低水平。如何将这些文化及符号价值与经济价值相联结,以符合新的消费需求潮流,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进一步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正是创意产业用武的巨大空间。

收稿日期:2009-08-15

标签:;  ;  ;  ;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_文化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