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00例宫外孕患者,以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50例。给予参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给予研究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症状消失时间,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T=11.6003)。对于症状消失时间(包块、腹痛、阴道止血)与治疗有效率,干预组均更优,组间差异呈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有效降低有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甲氨蝶呤;
前言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孕卵在着床发育使发生异常妊娠,以输卵管着床为主。临床上治疗宫外孕的手段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均有创伤大的缺点,接受药物治疗效果时可使用的药物有很多种,如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等。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不利于包块、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的缓解[1],而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本文对我院100名早期宫外孕患者进行分析,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00例宫外孕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50例。参照组,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4±3.61)岁;体重为52~71kg,平均体重为(59.78±3.59)kg。研究组,年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2±3.75)岁;体重为51~70kg,平均体重为(59.91±3.53)kg。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确保组间差异呈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甲氨蝶呤治疗:
使用甲氨蝶呤(生产厂家: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155;)静推治疗,1次/d,20-30mg/d,连续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停药一周后进行第二个疗程[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使用甲氨蝶呤静推治疗,1次/d,20-30mg/d,连续治疗5天。使用米非司酮(生产厂家: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131;)口服治疗,每天2次,25mg/次,空腹服用,并连续服用三天。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与症状消失时间;随后根据统计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其结果包含显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明显,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未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行数据统计,所选择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分别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运算,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X±S表示,试验为t试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n/n%”, 试验为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研究组50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1893.65±314.56)IU/ml;参照组50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1267.81±215.72)IU/ml;组间差异呈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T=11.6003)。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比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包块消失、腹痛消失、阴道止血的时间,均优于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明显高于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受精卵进行着床时,若着床于宫腔外的位置,即为宫外孕。受精卵在着床之后,并未停止发育,而是继续发育变大,挤压患者输卵管,容易产生输卵管的破裂,从而发生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在怀孕时,应首先确定是否为宫内孕,一旦发生宫外孕,应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危险发生。甲氨蝶呤属于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其活性,从而阻碍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抑制DNA生物合成[3],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免疫性疾病、白血病、宫外孕等疾病的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强抗孕性的激素药,其主要作用是对早期妊娠进行终止、防止受精卵的着床等[4]。米非司酮在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米非司酮具有的终止妊娠的作用,使组织发生变性以及坏死,最终使胚囊死亡,进而流产,达到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50例宫外孕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参照组,对此结果进行分析,米非司酮通过结合孕酮,使绒毛、脱膜等组织改变显著[5],从而大大降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促进包块消失、腹痛消失、阴道止血等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次的研究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 (91.18%)高于参照组(70.5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有效降低有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方慧.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6,(2):68-68,69.
[2]黄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51-51,53.
[3]陈耀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10-11.
[4]卢琴,王芳.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18):101-102.
[5]柏春霞.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用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139-140.
[6]张晓玲.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2016,29(14):84-84,85.
论文作者:罗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宫外孕论文; 性腺论文; 患者论文; 绒毛论文; 统计学论文; 保守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