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背景下对土地管理的思考与探究论文_刘兵

在当前背景下对土地管理的思考与探究论文_刘兵

莱芜市国土资源局 山东 莱芜 271100

【摘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需要。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宏观背景 土地管理 思考 探究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传统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反思,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和思想。在土地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证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利用总量不变的土地资源创造出相应的工农业效益,同时,尽量地使土地持续利用周期变长,不荒废、中断土地资源,更不要让土地变得不可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流失十分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高达26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30.7%,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极大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二)土地荒漠严重。我国土地的荒漠化也十分严重,荒漠化土地达40亿亩之多,占了国土陆地总面积近三分之一,涵盖18个省(市、自治区),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540亿元之巨,相当于西北五省、自治区三年的财政收入。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荒漠化面积还在以平均每年3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着。

(三)不能合理使用建设用地。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布局不科学、建设用地利用粗放、重复建设等。政府部门为了政绩、引进资金等原因,因公违法使用土地,此类违法用地占了整个违法用地的近三分之二。

(四)集体所有制和国有土地的市场地位不平等。集体土地一旦被征收变为国有土地,原所有者就不再对其有处理权,表现出所有权的不完全。

(五)落后的地籍管理基础。由于对地籍管理的重视不够、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我国的地籍管理基础十分薄弱,地籍资料欠缺,土地家底不清,导致土地资源流转难以监督,甚至失控。

(六)法律制度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土地相关问题进行规定的法律有《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其中,《宪法》确定了我国的土地制度,《物权法》规定土地资源的流转和登记制度,《土地管理法》最为全面的规定了土地资源管理,是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此外,我国的《民法通则》《刑法》《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和《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地方政府行政法规、自治地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构成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各级政府的规划没有明确分工,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可操作性不强; 管制土地用途的措施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忽视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利益的协调和效益的管制;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力度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

为解决上述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土地主管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宣传和引导,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计划用地,花大力气缓解“人地矛盾”;严格限制建设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增加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耕地产能;适时调整土地资源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最优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然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一)集约用地。集约用地是指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目的,合理的增加劳动力和物质投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或产值的经营方式。集约用地并不是指刻意少用地,而是对用地面积、产出额和投资额三者之间的比例进行充分掌控。用地是否集约化的标准是:用地少、投资多、产出多。这里所说的产出不单单指是指经济产出,还涵盖了社会效益产出和生态产出等。

(二)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持续收集调查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依此为基础展开系统分析的一种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动态监测可以把握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便于及时采用相应对策,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确保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现势性,提供更新、更实用的信息;二是利于相关部门利用已形成系统的动态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和趋势,改进土地利用;三是通过动态分析,找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并作为宏观研究的依据四是及时把握土地利用的不良倾向和土地资源的灾害信号,定时监控重点指标,设置预警阀,便于及时制定措施和对策应对紧急情况五是为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提供服务六是及时掌握土地管理工作和贯彻政策的效果。

(三)建立完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不仅包括对生态、经济、社会各要素的调查和评价,还需评价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社会组成、经济结构和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所以还必须确定相应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指标。一是生态评价,即评价在目前及其较长时期内,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的生态过程和基本属性的影响。当前,全球土地退化严重影响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退化是片面追求土地经济效益而置其生态特征于不顾的必然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二是经济评价,即对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小的评价。经济评价是动态的,与生态评价相互作用,彼此促进。三是社会评价即对土地利用方式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评价,是否符合社会变化观、价值观的评价。土地既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也是一种同时杂糅着自然、经济、社会属性的复合生态系统。市场经济把土地看作是人类可利用的一种资源,而忽略了土地利用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它无法有效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

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有且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扩展土地外延,加大土地中已利用面积的比重,二是挖掘内涵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产量和服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加强土地管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吃饭、建设和环保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怀龙.“我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成效明显”.《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8月3日.

[2]陈小君.中国10省农村土地法律制度问题的报告.《法制日报》.2010年4月28日.

[3]李伟地 王冬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路径探析 . 人民论坛(总第403期)

论文作者:刘兵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在当前背景下对土地管理的思考与探究论文_刘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