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医院 211800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中选取120例,对其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预后良好。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关键词: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支气管扩张是最为常见的导致患者咯血的原因。大量咯血会使患者失血过多,窒息甚至死亡,少量出血阻塞呼吸道也会使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早期进行保守治疗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彻底根治疾病,改为手术治疗后因手术不能广泛切除病变且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大,手术禁忌症多,也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近年来临床开始开展介入治疗,在DSA引导下开展单侧或双侧的支气管造影,选择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疗效显著[1]。本文主要研究了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入组患者年龄最小32岁,最大60岁,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全部入组患者有直系亲属陪同,亲属及患者自身熟知本研究,自愿参与,可有效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研究的相关问题,除本病外无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沟通交流无障碍;排除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难以顺利开展,不愿配合治疗或参与研究,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开展本研究。
1.2临床特点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咯血等共同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气促等症状。全120例患者中有100例在出现症状后接受药物治疗无效又无法开展手术治疗后改为紧急介入治疗,剩余20例在反复出现咯血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改为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在术前均行CT检查,确认存在单侧或双侧的支气管扩张办肺部渗出性病变。术前做好肝肾功能检测,血常规检查及出血凝血时间等指标的检查[3]。
1.3治疗方法 治疗前首先进行常规抗炎,止血等内科治疗,行胸部CT检查,再开展介入及超选择栓塞术。所用动脉造影剂为欧乃派克200ml,调节流速为1.5-2ml/s,5ml/min次。所用栓塞剂为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治疗时,消毒患者右侧腹股沟并铺巾,穿刺右侧股动脉,插入5F导管,前端置于左右支气管动脉开口处,以1.5ml/s注射欧乃派克5ml,通过DSA寻找病变区血管,将超细导管超选至患侧病变支气管动脉,向其内注射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后期通过造影判断阻塞效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确认栓塞成功后将导管退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股动脉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右下肢制动24h。期间定期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遵医嘱使用激素,抗生素,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后续治疗[4]。
2结果
对全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发现,10例再次出现咯血,8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2例再次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1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发热,胸痛等不良症状,,接受对症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3.讨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因为支气管发生扭曲,变形,故在其发生感染后极易发生咯血,尤其是大咯血,血块阻塞呼吸道极易使患者发生窒息,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因为无有效治疗手段,患病后患者死亡率较高。现在临床开展介入治疗,疗效显著,死亡率显著降低。
介入治疗主要有定位精确,创伤小,见效快,疗效好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疾病治疗手段。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现阶段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治疗原理在于阻塞或闭塞血管从而中断血流,消灭病理血管团,创伤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该技术应用于只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治疗中,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公认的最佳的疾病治疗手段[5]。
临床现通告Seldinger技术进行大咯血的治疗,治疗中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具有良好的阻塞效果,但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动脉夹层,血管内膜损伤,穿刺口出血血肿等不良并发症。故在实施栓塞术治疗时,需密切观察DSA图像,以免漏掉异常血管,能完全栓塞病变区的血管。观察病变区血管走向时需动作轻柔,使用微导管展开操作,从而保证插管成功,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影响治疗效果。
BAE虽然具有良好的即时止血效果,但术后患者易再次发生出血,其中术后1-2个月为第一个出血高峰,原因在于术中未完全栓塞病变区血管,术后快速复发,发展时间在一周内,且不严重。术后1-2a是第二个出血高峰,发生原因在于病变血管堵塞不严,出现再通,病情进展出现新生病变血管,形成侧支循环,加重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介入治疗后,无1例患者死亡,全部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预后。也说明了介入治疗的良好疗效。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样本较小,所得结论的说服力可能不够,期望临床未来能开展大样本研究,得出说服力更强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参考文献:
[1]田浩,徐浩,张庆桥,等.MSCTA在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3):341-343.
[2]李艳春.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咯血49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4):667-668.
[3]刘双.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的介入治疗选择[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2):81-82.
[4]陈焕,徐仁良.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2,(13):1139-1140.
[5]高秀荣.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中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2):168-169.
[6]王彬,闵旭红,苏攀,等.术前CTA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131-135.
论文作者:刘汶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栓塞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动脉论文; 支气管扩张论文; 支气管论文; 血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