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研究论文

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研究论文

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研究

□文/汪子倩

(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淮北)

[提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向深度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这一新型模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我国解决养老问题新的实践选择。将“时间银行”引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有利于“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可行性分析,调查分析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构建出适合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时间银行;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或者正在试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南京、武汉等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志愿服务人才也十分短缺。虽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但人数很少。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能够在互助养老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该作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中坚力量。

一、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可行性分析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志愿活动的主力军、传统美德的传播者、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可以弥补传统“时间银行”仅仅在老年人群体中开展的短板和不足。“时间银行”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我国“时间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志愿服务的对象和范围都相对比较小,服务项目也大多是简单的劳动。大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项目,同时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有利于高扬志愿精神旗帜,在奉献他人与社会志愿服务中找到社会存在感,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大学生课外时间丰富,自由度较高。目前,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外时间自我管理,以便在有限时间内创造出最大价值,也一跃成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材的决定性因素。相比较其他群体的志愿者,大学生对参与志愿服务时间的自由调度性更强,志愿服务也更为连贯。同时,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实践教育,是对课堂理论学习的补充,也丰富了大学生课外生活。

(三)高校更适合充当组织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高校各类学生组织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和“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倘若高校“时间银行”由如大学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进行运作,将具备传统社会机构所没有的优势:“时间银行”具有的爱心互助特征与志愿性学生组织的宗旨相吻合。学生社团自发性、自愿性、非盈利性的特性大大降低了“时间银行”运行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经费成本。相比较社会组织,学校更深得大学生的信任,同时学校作为先进人才的培养阵地更有义务组织志愿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能够保证学生志愿者身份,与服务对象建立稳定可靠的联系。

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行CT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例SP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前未行穿刺活检或相关治疗。

二、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以淮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在校本科生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者的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对志愿服务的意愿及参与度、对“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知晓度及参与度等等。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为82%。最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被调查的164人中,男生78人,占46.3%,女生86人,占53.7%;大一51人,占31.1%,大二60人,占36.6%,大三学生37人,占22.6%,大四16人,占9.8%。

(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不健全。“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志愿模式,还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体系。我国在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中,目前还没有设置针对志愿服务的加分、奖励等激励体制,从而使得大学生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并不高。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组织部门,由于人力资源和资金经费的限制,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形成合力。同时,目前很多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培训系统和可持续的体制机制,通常是决定了服务类型或者服务方向、对象之后才进行临时引导或者是仅仅学生自主参加志愿活动。

2.2.3推动村民自建土地整治试点项目,让村民三个“获得” 为确保贫困村村民真正受益,创新“村民自建”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的新举措,由乡镇作为业主,村支两委组织实施,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参与施工的模式,实施村民自建土地整治试点项目。“村民自建”的模式和工作思路在赫章县得到了率先体现,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让就地脱贫农民有实际获得感,每人1亩优质农田整治让项目区内贫困农民实现“三得”:一得优质耕地,二得劳务收入,三得农田基础设施资产。真正体现“真扶贫”和“扶真贫”的意义。

9) SIS,ITCC操作与事件记录分析。报警管理软件的AEDM-SOE加功能模块从控制系统自动获取和保存SOE和工艺参数相关数据,并具备查询、历史、趋势、自动报表等功能,自动将报警记录与相关工艺参数关联,并可查看与报警相关的工艺参数趋势,方便分析报警事故原因。在不需要更换任何硬件的基础上,SOE和工艺参数数据将保存5 a以上,这些数据能够以Excel表格或文本文件导出。

(一)大学生对“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认知度不高。经过调查显示:有77.4%的同学不了解“时间银行”,很了解“时间银行”的同学仅占调查人数的7.3%。“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在我国毕竟是起步阶段,公众对其了解程度并不够深入,其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模糊。向大学生宣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概念和操作模式,减少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阻碍并非易事。高校大学生对“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认知度不高是影响其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之中进行宣传和推广这种互助模式需要的时间跨度比较长。

(二)参与志愿服务意愿状况。在被调查的164名大学生中,参加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有128人,占78.0%,其中,参加过1耀2次的有108人,参加过3次以上的有20人;当问及“是否了解时间银行”时,12人次选择“很了解”,占7.3%,25人次选择“一般了解”,占15.2%,127人次选择“不了解”,占77.4%,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时间银行”时,118人次选择“是”,占72.0%,46人次选择“否”,占28.0%。

三、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三)难以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高校“时间银行”的运行以信息管理系统为中枢,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时间易于量化,但是很难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在服务供需双方中,缺乏第三方主体的介入和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和能力决定了志愿服务的质量。由于服务提供者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倘若只注重志愿时间的积累而忽视志愿服务质量的提升,志愿服务的效果则难以得到保证。

(三)影响因素分析。当被问及愿意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原因时,40人次选择“服务他人,发扬志愿精神”,30人次选择“丰富课余生活,锻炼实践能力”,48人次选择“家人可以享受以后的帮助服务”;当被问及不愿意参与的原因时,32人次选择“不了解参与途径”,当前大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主要是由学校组织具体负责,而其他形式的参与途径较少,从而限制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选择性与多样性。10人次选择“占用个人课余时间”,4人次选择“个人能力欠缺”。可见,大学生自身的时间因素及能力因素影响着其对养老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和行动。

由于柱塞泵的冲次高达370次/min,在密封函内做往复运动的柱塞与其配合的盘根、导向环、弹簧座以及压套的摩擦力很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它们之间的配合间隙不断加大,导致盘根刺漏严重,从而使密封失效,增大了泵的容积损失,降低了柱塞泵的效率。经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柱塞泵的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343次停泵工况中,由盘根漏失造成的停泵206次,占总停泵次数的60.1%;由柱塞磨损造成的停泵105次,占总停泵次数的30.6%;由其他因素造成停泵32次,占总停泵次数的9.3%。

通过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分析,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存在如下问题:

四、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路径构建

大学生志愿者以学校或者学院为平台,由专门管理社团或负责部门负责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活动管理和培训指导工作,并且通过校园公众平台发布志愿活动信息,从而与志愿需求方建立稳定持久的联系,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校园与社区相结合能够同时推动社区养老和志愿养老的发展,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养老帮扶的个性化,校园和社区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学生志愿者可以在自己账户添加家庭受益人,将参与互助志愿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为受益人相应的服务。志愿者在进行公益志愿服务的同时能都为自己和家人争取享受服务的机会。这一模式有利于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时间银行”模式的构建:

(一)高校应大力倡导和宣传“时间银行”模式。“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模式对缓解我国养老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我国先进力量的发展基地,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服务模式的宣传和推广。具体而言,应当对“时间银行”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特别强调其概念、意义和运作方式。高校学生接触“时间银行”是一个“认知、接受、参与”的过程。经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学生不了解高校“时间银行”,因此大力宣传“时间银行”模式是推进高校互助志愿服务的首要的一步。

(二)健全激励机制和权益保障制度。经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将“第二课堂”的学分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时长和质量相挂钩,并且完善志愿者的考核标准和嘉许制度,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模范作用,同时将大学生参加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与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兴趣。

(三)加强养老志愿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提高专业性。提高养老志愿服务质量是促进“时间银行”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即加强对学生志愿者“奉献、助人”等价值观念的引导以及通过讲座、课程、实训等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养老志愿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将服务性质的质量划分不同的等级,将达到等级的志愿服务算作有效服务登记到系统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保证了“时间银行”的权威性、公平性、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秀芳等.以时间银行模式破解农村养老服务困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8.34(5).

[2]钱夙伟.时间银行应该广为推行[N].中国人口报,2018.11.22(3).

[3]尹欣雨,余倩.大学生群体参与“养老互助时间银行”模式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8).

[4]印荷杨,等.基于大学生视角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与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9.2(19).

基金项目: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73141)

中图分类号: G913.6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8日

标签:;  ;  ;  ;  

高校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