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应用于宫外孕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尹雪梅

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应用于宫外孕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尹雪梅

尹雪梅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应用于宫外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宫外孕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率为6.7%,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喋呤;宫外孕;治疗效果

宫外孕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后,继续发育而导致的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由于该疾病的病情发展迅速,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因输卵管疤痕形成或行输卵管切除导致患者受孕机会下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保守治疗成为了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

本次研究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首次妊娠的患者共23例,有生育或流产史的患者共37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6.21±2.05)岁;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7.35±2.3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等资料上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患者经B超检查、β-HCG检查及后穹窿穿刺等辅助检查后确诊为宫外孕;②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且未出现活动性内出血现象;③患者经B超检查后,显示妊娠包块直径小于5cm,血β-HCG小于3000U/L;④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查显示正常,且不存在心肺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⑤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采用肌注方式为患者注射50mg甲氨蝶呤,每日注射1次,持续治疗4-5d后,检查患者的血β-HCG浓度,若第4天患者的血β-HCG浓度小于第5天,需继续治疗1天。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每次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持续治疗6天。

1.4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的血β-HCG水平正常,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的血β-HCG水平有所下降,但未下降到正常水平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血β-HCG水平没有任何变化,且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0 20 8 2 28(93.3)

对照组30 12 7 11 19(63.3)

x2--4.2857--7.95427.9542

P--<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共2例(6.7%),均表现为恶心、呕吐,对照组8例(26.7%),其中,4例表现为恶心、呕吐,2例表现为口腔溃疡,2例表现为肝功能轻度损伤。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x2=4.3200)

3 讨论

宫外孕属于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对孕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近几年,宫外孕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外孕患者的早期诊断得到了提升,因此,为了保障患者输卵管的完整性,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保守治疗已成为早期宫外孕患者的首选方法[1]。

甲氨蝶呤是治疗宫外孕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增生的滋养细胞。其机制是:通过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对患者体内的胸腺嘧啶核苷酸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破坏绒毛,使患者体内的滋养细胞死亡,进而促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最终达到治疗宫外孕的目的[2]。但甲氨蝶呤是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对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副反应,使用后患者往往会产生恶心、呕吐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8例。

米非司酮属于新型抗孕激素药物,该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子宫内膜,从而可以与患者体内的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对其增生与分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使子宫蜕膜及绒毛变性、脱落,降低患者体内的血β-HCG水平,促使胚囊坏死,降低输卵管出现破裂的机率[3]。与此同时,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其吸收与代谢速度较快,往往于服用1-2小时后血药浓度便可以达到高峰。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宫外孕时,米非司酮能有效破坏受精卵着床和发育的内膜环境,将胚胎杀死,同时甲氨蝶呤能对患者体内的滋养细胞增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加快胚胎的死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宫外孕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颖慧.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4,35:133-134.

[2]冯翠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04:125-126.

[3]薛俊霞.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06:105-106.

论文作者:尹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应用于宫外孕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尹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