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区第七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数学这门科目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可见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重视小学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课,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本位”教学思想,为了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文分简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小学数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思考
引言
近几年,仍然有小学数学老师依旧根据书本进行浅显的课堂教学,这完全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基于学生和老师共同交流沟通和互动中去完成的,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下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操作的能力,通过自主的探索,从而有效的解决数学的问题[1]。
1.简述学习共同体
所谓的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生和教师或者家长等等组成的学习团体,在同一个学习团体中的每一个人相互的共享学习资源以及发表学习的见解,并且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良好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下,通过相应的纪律进行规范和约束,并且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行成良好的学习者与帮学者相对比价稳定的人际沟通联系。学习共同体完全颠覆了之前将课堂理解为教学活动,而是构建了一种充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共同体之下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且通过教学活动老师能够与学生共同的成长,并且通过总结整理和反思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2]。
2.小学数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综合与实践教学措施
2.1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为学习并不是因为同一性产生的,一般都是通过小学生已知的社会经验和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只有学生再解决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解决思路,才是教师能够更好的实施互相学习共同体的最好的资源。这样也是充分的符合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以及“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要想良好的构建课堂就要以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去进行,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还给学生,使得在学习的共同体中的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且也必须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将学习的话语权真正的还给学生,保证了解决问题的主体也是学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之前的老师被动传授转变为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如,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解决;仔细分析数学的题目我发现;这个问题除了这样的解题方法,我还想到了另一种的解题方法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方式和想法,非常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2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形成相互接纳的关系
学生要想有效的获取到有效的知识,较为重要的途径就是良好倾听,这也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基础。在具体进行构建“综合和实践”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共同体时,如果其中一位学生讲述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处于同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其他学生共同倾听这位学生的想法。还要引导学生在倾听这位同学的解决办法时,也要自主的进行思考,这样的解决办法是否正确,如果是自己会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解决办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整个学习、思考、倾听解决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充分地进行倾听和交流,并且进一步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来分析和探究并且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过程就是充分的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这样就能在整个过程中获得共同的交流和思考[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教师制定科学合理多样的教学目标
要想良好的构建小学数学的学习共同体,老师就要去充分的理解新课标的对于“综合和实践”等方面的实际要求,深入的理解和发掘教材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注意,制定的发展和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注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还要注意关于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上面的培养。这也是数学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提升,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保证其差异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学校学习知识并且是学会知识,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共同体的影响下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学习以及同学伙伴之间的交流。小学数学的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全体在学习共同体下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2.4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活动
要想更好的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就要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这也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首先,要将活动主题明确制定出来,并且根据主题的内容,再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还有就是要注意的是活动的方案已定和充分的结合本校的时间教学条件,还要在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后在对教学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活动的方案制定要充分的结合低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一定不要好高骛远,同时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临时的在课堂上组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合而成的学习共同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经历“找规律”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维,并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及时的进行自我修正和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可以事先拿出一个魔方,询问学生这个正方行魔方的面、棱、点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之前的知识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本节综合实践课的我们不计算既不计算表面积和积,那我们本节课探讨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全部引导课堂上来。当教师讲述完探索图形的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作为每一组共同的指导者,随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假设这个魔方是以棱长是9cm的正方体棱,(1)如果用这样的棱长是1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它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2)学生想象,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红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怎样分。之后让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各自分享自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利用这种基于互相协作方式的学习共同题讨,让对知识理解,相对较深的学生充分分享自己的资源,让知识理解较差的学生在互相协同分享资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问题的认识,并在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氛围,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旁站指导一旦发现某个共同体出现了知识盲点,或是整个共同体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都不够。教师作为共同体的指导者,就应该立即给出正确的指引方向,引导班级中多个共同体,在正确的知识理论下开展资源共享探讨,随后教师再在每个知识共同体中选出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意见,教师对学生们给出的讨论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与纠正。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积极性[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和家长更加的重视了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能力、自主操作的能力,所以这就对小学的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还要将“综合与实践”的作用充分的展示出来,促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并且富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廖旭梅. 以学习共同体模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文华学院学习指导工作坊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1):91-94.
[2]张祖润.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10):57-60.
[3]黎灿明. 立足教材研制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好问题[J]. 教学与管理, 2016(20):45-47.
[4]张俊珍.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8):56-60.
论文作者:戴蔚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共同体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正方体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