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弥宏[1]2007年在《中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产物的非破坏质量监控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中药现代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中药饮片的现代化生产、制备工艺的自动化与先进化、质量控制与检测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剂型的现代化等等。但首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提取分离工艺的现代化和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中药提取、质量监控的现代化,是我们药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此,本论文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从中药的提取和非破坏无损质量监控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开发得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提取物。本论文以中药补骨脂、白芷、蛇床子为代表,系统地研究了超临界CO2 (简称SFE-CO2)萃取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的工艺条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压力、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药材的SFE-CO2萃取产物的收率以及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对蛇床子SFE-CO2萃取产物进行了质量监控,建立了用于分析中药提取物中双组分含量的神经网络数学校正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现了药物的无损非破坏快速定量分析。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萃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收率和含量为指标,确定了叁种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实验证明,SFE-CO2萃取产物,能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并可以防止常规工艺提取时间过长,引起的产物的氧化变质。有效成分的收率成倍地提高。不仅工艺上优越,而且还能保持药材本身的药理活性。对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萃取时可考虑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夹带剂。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叁种药材的SFE-CO2萃取产物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利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萃取产物中的其他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分析。通过对药材SFE- CO2萃取产物的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总香豆素有效部位,为下一步研究开发新药奠定了实验基础。从补骨脂和蛇床子的SFE- CO2萃取产物中分离结晶得到补骨脂素和蛇床子素单体,是萃取工艺的一大突破。并对其进行了紫外、红外、质谱鉴定,确定了其化学结构。目前此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二项。此项目在2005年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叁等奖。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网络)对蛇床子SFE-CO2萃取产物的双组分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定量预测,并分别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和短波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非破坏监控蛇床子SFE-CO2萃取物中双组分含量的数学校正模型,其快速的预报结果和传统的HPLC法测得的基本一致。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处理复杂非线性信息的强大能力。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在天然药物在线质量监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的提取与质量监控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张培旭[2]2014年在《超声雾化提取中药有效成份及有害残留的研究》文中提出超声雾化提取(UNE)是基于超声辅助提取(UAE)发展出的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超声辅助提取法相比,超声雾化提取法的超声波频率更高,约为1.7MHz。在高频超声传播过程中,液体介质被拉伸、撕裂、喷射形成“超声喷泉”和大量的气溶胶。利用这种高频超声所具有的独特的声学特性,即喷泉效应和雾化效应,提取样品中的被测物的方法被称为超声雾化提取法。该提取方法可利用高频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和喷泉效应,大大提高被测物的提取效率,并且快速、节省溶剂。本文利用超声雾化提取法与固相萃取相结合,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样品处理方法并应用于中药分析中一些化学成分的提取,尤其针对中药中难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本论文利用超声雾化提取与固相提取技术相结合提取了常用中药中的非挥发性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常规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正文共分四个部分,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如下。将超声雾化提取法与固相萃取联用提取京大戟中的大戟二烯醇和甘遂醇。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包括提取溶剂种类、样品质量、吸附剂种类和质量、萃取时间及洗脱剂体积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优提取条件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京大戟中甘遂醇和大戟二烯醇的提取率分别为12.0mg/g和10.0mg/g,加标回收率在89.1~102.0%之间。与回流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相比,超声雾化法具有提取率高、节省提取溶剂、耗能低等优点。利用超声雾化提取了西洋参叶中8种常见人参皂苷。将0.30g样品粉末与15.00mL水混合提取20min之后,再进行20min固相萃取。经甲醇洗脱后,经HPLC分析,测定了6批次西洋参叶样品中8种人参皂苷,结果人参皂苷Rg1, Re,Rb1, Rg2, Rc, Rb2, Rb3和Rd的提取率分别为3.2~5.4,15.0~30.2,1.3~3.4,0.2~1.5,3.0~6.6,4.6~10.1,14.1~22.6和6.3~10.3mg/g,它们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0~100.5,95.0~102.3,85.3~98.0,80.0~102.0,93.1~103.4,97.4~101.3,98.3~100.1和96.1~101.4%。将超声雾化提取法与传统的回流法、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声雾化提取法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利用超声雾化提取了血浆中6种人参皂苷的代谢产物。使用硅胶保存血浆,通过环己烷淋洗除去血浆中的低极性成分之后,利用超声雾化发生器产生的甲醇气溶胶快速洗脱6种人参皂苷的代谢产物。浓缩定容后,经HPLC测定,6种人参皂苷的代谢产物的加样回收率为80.5~98.3%。周间和月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4.5和3.8~7.5%。将此方法与传统的血中药物成分提取方法相比较,回收率基本相同,但具有样品保存时间长、溶剂用量少等特点。基于超声雾化提取法的喷泉效应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提取装置,用于提取人参中的叁嗪类除草剂。首先利用表面吸附了离子液体的硅胶与人参粉末混合进行基质固相分散提取,之后加入超声雾化提取器与水混合后进行固相提取。提取过程中,利用超声雾化产生的超声喷泉向吸附剂中传质,在无需载气情况下,实现提取与富集过程同时进行。经过条件优化,测得5种叁嗪类除草剂的回收率在73.1~95.6%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8~6.5%范围内,检出限为2.0~3.5ng/g,日间与日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8~6.5%之间。将此方法与其他方法对比,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了超声雾化提取法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雾化提取法可以有效地提取中药中的难挥发性成分。通过与其他方法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提取和富集过程同时进行,缩短样品处理时间,提高提取效率和富集效率,拓展了超声雾化提取法在样品处理方面的应用。

兰梦宁[3]2002年在《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描述了一种用于薄层色谱中途展开的新型输液器。此输液器由两片玻璃片经过适当处理后粘成。用注射器把展开剂注入输液器后,溶液会立即充满玻璃片之间的毛细缝隙。将输液器与薄层板接触,展开剂会快速地渗漏到薄层板上,这样,就可以进行中途展开或接力展开,当然也可以进行普通展开。与坡式输液板相比,新式输液器平齐距离近乎为零,更适合在两个距离较近的斑点之间进行中途展开,从而能更有效地对已分离的斑点进行再处理。 描述了一种薄层色谱二维展开的改进方法。此改进的二维展开有如下特点:在第二次展开前,薄层板上的硅胶被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用不同的展开剂分别进行展开而互不干扰,因而可更有效地分离复杂组分。显而易见,此改进方法只能使用特殊装置和技术。本文对此作了详细描述。 描述了一种新的溶剂优化方法—染料外标索引法。其思路是:选择7种常见溶剂:乙腈、醋酸乙酯、乙醇、水、乙醚、氯仿、环己烷,组合成16种二元溶液,每种二元溶液选择叁个不同配比,对8种染料进行展开,由此建立了一个48×8的Rf值索引表。应用时把样品和8种外标染料点在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后,根据样品斑点与外标染料的对应关系,很容易从索引表上找出一种合适的溶剂系统对斑点进行再处理。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直观,适应性强,特别适用于中途展开技术。 描述了在接力展开和中途展开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薄层色谱展开模式:多维接力展开。这种展开模式为进一步处理斑点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展开空间,且适用于无色样品。此技术使用中途展开的装置,在第一次初 摘要步分离的基础上将未分离的斑点转移到数个新的薄层板上,然后重新展开这些薄层板。如果有足够高的转移率,将极大的改善薄层色谱的分离效果。 利用染料混合物、中药提取物对上述设想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魏永恒[4]2017年在《TG-DTA热分析技术及红外光谱技术在乳香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2015版《中国药典》中关于乳香药材的质量标准仅有基源、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其中含量测定项里仅有包含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乳香的质量标准亟待补充与完善。而且药典中规定乳香的产地来源仅有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两种,但通过查阅文献与课题组市场调查发现,市面上流通的乳香药材有不少是国内或其他国家产的。采用现有鉴别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药材用量大、不够客观、耗时长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拟在传统鉴别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新技术对乳香进行质量评价,即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分析技术快速鉴别中药乳香,并进行质量分析;采用红外光谱技术鉴定乳香的真伪,并实现对乳香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用以评价乳香质量。探索出快速、准确、简单的鉴别方法对乳香药材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包括样品收集、乳香的传统鉴别、利用TG-DTA热分析技术快速鉴别中药乳香及质量分析研究、红外光谱技术对乳香定性与定量研究。1.样品收集在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北京同仁堂、山东、吉林、甘肃、贵州、广西、杭州、四川、埃塞俄比亚等地收集到41批次乳香样品。其中15批为生乳香,26批为制乳香。2.乳香的传统鉴别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对实验收集到的乳香进行性状鉴别、水试、火试鉴别,确定所收集到乳香样品是否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依据文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比对标品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对照药材斑点,对乳香进行定性鉴别。在200~400nm波长下对样品进行紫外波长扫描,得出样品的紫外扫描曲线与对照药材的相互比对,鉴别出乳香样品的真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香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含量。3.利用TG-DTA热分析法快速鉴别中药乳香及质量分析研究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粉末粒度叁个因素对TG-DTA热分析实验的影响,利用TG-DTA特征图谱快速鉴别药材真伪;分别采用一阶中点法和连线法进行热重分析与热焓计算,对乳香药材新型定量分析。4.红外光谱技术对乳香定性与定量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对乳香样品进行定性鉴别;应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及近红外漫反射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对乳香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乳香的传统鉴别(1)性状鉴定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对实验收集来的乳香进行性状鉴定,41批乳香中36批为正品,即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5批为非正品。(2)薄层鉴别薄层鉴别实验中,有2批样品的标品相应斑点位置未出现斑点,3批斑点不明显。(3)紫外鉴别紫外鉴别实验中,有2批样品的紫外吸收曲线与对照药材的紫外吸收曲线拟合度差,第二和第叁色谱峰无或不明显,3批样品的紫外吸收曲线第二个色谱峰过渡不平滑,第叁色谱峰基本没有,其他批次乳香与对照药材紫外图谱无明显差异。(4)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测乳香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含量范围为0.07~4.76,其中5批未达文献参考规定含量2.0%。四种传统鉴别方法鉴别出的2批伪品和3批劣质品结果一致。2.利用TG-DTA热分析技术快速鉴别中药乳香及质量分析研究本研究确定了乳香TG-DTA实验的最佳条件:升温范围选择50-750℃;升温速率选择20℃/min;粉末目数选择100目;在该条件下,通过特征峰位(T1=447±5℃、T2=549±5℃、T3=350±5℃)、热重分析(TV-max、△W2+△W3)、热焓分析(△H)可以很好的区分正品乳香、伪品乳香以及乳香的劣质品。与传统鉴别方法相比,利用TG-DTA热分析法鉴别乳香药材,不仅得出的结果准确可靠,还具有用样量少、无需预处理、无需试剂、灵敏度高等优势。3.红外光谱技术对乳香定性与定量研究本实验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对41批乳香样品进行了真伪鉴别,结果发现41批乳香中2批红外光谱在1715.75 cm-1无羰基特征峰与C-O-C伸缩振动特征峰(1244.11,1048.82 cm-1),表示该2批样品为伪品。另外本实验应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及近红外漫反射光普技术对乳香中的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进行定量分析。近红外定量模型中,校正集标准偏差(RMSEC)为0.432,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8443,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为0.520,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766,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误差范围为-0.43~1.07%,平均误差为-0.03%。中红外定量模型中,校正集标准偏差(RMSEC)为0.507,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7773,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为0.538,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362,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误差范围为-0.73~0.40,平均误差为-0.40%。由定量模型各成分的校正集相关系数、预测集相关系数趋近于1,平均误差小于3%,表明模型准确度良好。但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相较中红外定量校正模型标准偏差更趋近于0,相关系数更趋近于1,相关性更强,预测结果更好,模型更稳健。结论:本课题针对乳香传统鉴别中存在的用量大、不够客观、耗时长等问题,在传统鉴别基础上,采用两种新技术对乳香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TG-DTA技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的乳香鉴别与质量分析新方法。2.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乳香真伪的鉴别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用以评价乳香的质量。另外,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相比中红外定量校正模型预测结果更准确,模型更稳健。本课题所建立的鉴别方法快速、准确、简单,对乳香药材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李芳[5]2009年在《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桂枝茯苓丸方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用“半仿生提取法(SBE法)”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式。方法:首先对桂枝茯苓丸方药进行文献综述和饮片质量鉴定研究。提取工艺研究时,先将方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以均匀设计U_7(7~4)表布点实验,桂皮醛、肉桂酸、丹皮酚、总萃取物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方药超临界CO_2萃取(SFE-CO_2)的较佳工艺条件;再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与方中剩余的茯苓混合,用SBE法提取,以U_9(9~1×3~3)表布点实验,芍药苷、肉桂酸、苦杏仁苷、茯苓酸、总多糖、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SBE法较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该方药SFE-CO_2法和SBE法较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用比例分割法优选SBE液和WE液(水提液)较佳醇沉浓度,以及该方药醇(AE)提的较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对SBE法、WE法、SBA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WAE法(水提醇沉法)、AE法(醇提法)的5种提取液进行了多指标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因为化学等值不一定生物等效。又对5种提取液作活血化瘀、抗实验性痛经、抗炎、增强免疫和改善大鼠乳腺增生作用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同时对5种含药血清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和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最后综合评判,优选出桂枝茯苓丸方药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提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桂枝茯苓丸的剂型改革研究,确定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草案)。结果:(1)优选出的桂枝茯苓丸方药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6℃、分离温度32℃、萃取时间3.5h。(2)优选出桂枝茯苓丸方药的SBE法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pH依次为5.0、7.5、8.0;提取时间依次为2.0h、1.5h、1.5h。(3)SBE液醇沉较佳浓度为60%。(4)WE液醇沉较佳浓度为70%。(5)醇提较佳浓度为70%。(6)5种方法提取液(SBE、SBAE、WE、WAE、AE)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判值顺序为:Y_(SBE)>Y_(AE)>Y_(WE)>Y_(SBAE)>Y_(WAE)。(7)5种方法提取液指纹图谱相对应的特征峰总面积以SBE液最大。(8)5种方法提取液血清指纹图谱以SBE液含药血清色谱峰特征峰总面积最大,共有峰重迭率最高。(9)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综合评价结果以SBE液最佳,最大耐受量试验动物无一死亡。(10)5种方法提取液及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试验表明,SBE液及其含药血清综合评价值最大。(11)确定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制订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结论:桂枝茯苓丸方药提取,以先将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用SFE-CO_2萃取,其药渣与方中剩余的茯苓混合,再用SBE法提取为佳。SBE法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与其他提取方法(WE法、SBAE法、WAE法、AE法)作相应比较,药效物质含量高,药理作用强。本研究再一次验证了灰思维方式指导下的SBE法研究设计是科学、合理和先进的,丰富和完善了“用灰思维方式建立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基本研究模式,拓展了中药研究开发的思路,并为其他含挥发性成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提取及二次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快速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吴江瑞[6]2016年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腹泻类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是其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泻痢消片、肠胃宁胶囊、泻痢固肠片、儿宝颗粒、补脾益肠丸5种腹泻类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新方法,并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分离、净化待测样品,有效的分离了杂质与目标物,提高了回收率。所建立的方法快速便捷,干扰少,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为腹泻类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章内容:第一章综述通过文献调研,对近年来市售的腹泻类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前处理技术、测定方法及作用机理等研究现状予以概述,同时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固相萃取(SPE)的发展动态。第二章SPE-HPLC法测定泻痢消片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研究了SPE-HPLC法测定泻痢消片中芍药苷、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通过一系列色谱条件及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采用Hyper Sep C18固相萃取柱对泻痢消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净化、富集,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有效成分,流动相选用乙腈-5mL·L-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276和284nm,柱温28℃,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6170~30.85μg·mL-1(r=1.0000)、甘草苷在0.1598~7.944μg·mL-1(r=0.9998)、柚皮苷在0.9728~48.64μg·mL-1(r=1.0000)、橙皮苷在0.1236~6.180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98.3%,97.8%和97.7%,RSD分别为0.97%,1.11%,1.28%和1.26%。第叁章HPLC法同时测定肠胃宁胶囊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确定最佳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时间等,建立了HPLC法分析肠胃宁胶囊中葛根素、补骨脂素、木香烃内酯等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4min,24%a;4~7min,24%a→30%a;7~10min,30%a→60%a,10~15min,60%a→85%a),检测波长230,276,246,225nm,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葛根素(1.650~82.51μg·ml-1)、芍药苷(0.4628~23.14μg·ml-1)、甘草苷(0.3178~15.89μg·ml-1)、补骨脂素(0.5818~29.09μg·ml-1)、异补骨脂素(0.4864~24.32μg·ml-1)、木香烃内酯(0.3280~16.40μg·ml-1)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9%,97.2%,97.5%,96.0%,95.2%,97.2%。第四章spe-hplc法测定泻痢固肠片中芍药苷、甘草苷、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建立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分离、hypersep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分析泻痢固肠片中3种成分的spe-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4:76),检测波长230nm(芍药苷、甘草苷),284nm(橙皮苷),柱温25℃,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1。芍药苷、甘草苷、橙皮苷分别在3.998~199.8μg·ml-1、0.6356~31.78μg·ml-1、0.4940~24.7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稳定性的rsd<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6%,97.0%,98.0%。第五章hplc法同时测定儿宝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建立了测定儿宝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橙皮苷含量的hplc法,科学的控制其质量标准。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24%a;5~10min,24%a→28%a),波长切换0~4.0min,250nm;4.0~6.0min,230nm;6.0~10min,284nm;流速1ml·min-1,柱温28℃,进样量:20μl,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葛根素在3.098~77.44μg·ml-1、芍药苷在3.456~86.40μg·ml-1、橙皮苷在0.4416~11.04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8.6%,98.2%,rsd分别为1.76%,1.02%,1.23%。第六章spe-hplc法测定补脾益肠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芍药苷含量的方法研究建立了补脾益肠丸中3种有效成分的spe-hplc法,采用hypersepretainpep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芍药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46nm、230nm,流速1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补骨脂素在0.8726~43.63μg·mL-1(r=0.9999)、异补骨脂素在1.216~60.80μg·mL-1(r=0.9998)、芍药苷在2.912~145.6μg·mL-1(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6%,97.2%,97.5%,RSD分别为1.00%,1.09%,0.52%。

谭婷[7]2016年在《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其在一些食品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发展新型高效可靠的食品分析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运用生物兼容的溶剂、纳米材料构建简便易行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在线分离技术是分析方法发展的重中之重。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通过选择不同氢键给体与氢键受体可达到调节其结构与性质的特点,且具有价廉易制备、环保、可生物兼容等优势,在食品样品前处理及分析中备受关注。本文研究制备了一些低共熔溶剂,并应用于食品组分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分析,同时探讨了相关的分离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液相微萃取食用植物油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以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为氢键受体,分别与乙二醇、丙叁醇、尿素等氢键给体结合,成功制备了6种DES。利用DES良好的亲水性可与正己烷、食用油基质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的特点,构建了DES液相微萃取方法。在超声加热的辅助下对食用植物油中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萃取与富集,结果吲哚-3-乙酸、3-吲哚丁酸及4-碘苯氧乙酸萃取后的检出限比萃取前分别降低了60、20、10倍,加标回收率在72.7-108%范围内。该液相微萃取方法简化了复杂粘稠的食用油样品前处理过程,达到了对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分离及富集的目的。2、DES-CN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分析应用研究采用层状类石墨结构的氮化碳(Carbon nitride nanosheets,CNNs)与DES共热超声制备得到11种复合材料,并采用SEM、TEM、XRD、FT-IR、BET及EA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DES-CNNs复合材料用于食用植物油中没食子酸丙酯(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没食子酸辛酯(OG)四种酚类抗氧化剂的分离萃取与富集。实验经复合材料的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剂体积等条件优化后,结果发现以氯化胆碱-乳酸的DES与氮化碳制备的复合材料在60°C水浴中萃取40 min,PG、TBHQ、BHA及OG四种抗氧化剂在0.02-0.5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50.0-1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32-9.21%范围内。3、基于低共熔溶剂的虫草素提取方法研究实验以虫草素的高效率提取为研究目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讨了DES对蛹虫草中虫草素的提取效果。通过对比6种基于氯化胆碱的DES与传统提取溶剂(水、甲醇)的提取效果发现,采用氯化胆碱-尿素制备的DES,在60°C超声40 min,料液比为1:200时,蛹虫草中虫草素的提取效率约为水提效率的一倍。该提取方法简捷有效,充分发挥了DES优异的提取性能与性质可调控的特点。4、低共熔溶剂改性反相色谱流动相体系的构建及在生物碱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结构相近的碱性化合物在C18柱上存在色谱峰宽、拖尾等分离困难。用乙二醇分别与不同氢键受体(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氯化胆碱分别与不同氢键给体(尿素、柠檬酸、丙叁醇)制备得到7种DES,通过系统探讨有机溶剂种类、DES浓度、DES种类和柱温等条件试验后,构建了乙腈-1.0%DES(p H 3.3)=32:68(v/v)新型改性的反相色谱流动相体系,并用于探讨DES改善结构相似的碱性化合物分离的能力。以季铵类生物碱(盐酸黄连碱、血根碱、盐酸小檗碱和白屈菜红碱)为研究对象,当流动相中加入少量DES就能够使生物碱的分离度有显着提高。将DES改性后的流动相体系应用于中药样品盐酸小檗碱定量分析,回收率在90.6-99.1%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在0.62-2.81%之间。在系统研究影响色谱分离因素的基础之上,实验还阐明了DES作为反相色谱流动相改性剂的作用机理是氢键受体与氢键给体的协同作用。5、低共熔溶剂改性的亲水色谱流动相体系研究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乙二醇为氢键给体,按摩尔比1:3,成功制备了室温下呈液态的均一澄清透明的DES。选用硅胶柱(150 mm×4.6 mm,3μm),以不同体积分数的DES与乙腈混合,构建DES改性的亲水色谱流动相体系,考察其对4个碱基(尿嘧啶、6-氯脲嘧啶、次黄嘌呤及胞嘧啶)与2个核苷(腺苷及胞苷)在改性后的亲水色谱中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水相流动相条件相比,在DES改性的流动相体系中,碱基与核苷分离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胞嘧啶与胞苷能达到完全分离。同时,随着DES在乙腈中浓度的增加,6个碱基与核苷在色谱柱上的保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胞苷的保留减小最为显着。随着柱温的升高,碱基与核苷的保留亦有所减小。本研究通过探讨DES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及温度条件,验证了DES具有对亲水色谱流动相改性的能力,且改性后的流动相体系稳定、可靠。

崔生飞[8]2016年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几种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用几种中药制剂羚羊清肺散、疏风散热胶囊,通宣理肺口服液和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的指标成分为研究对象,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多指标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并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疏风散热胶囊和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同时对小儿感冒宁糖浆进行了系统内标法的研究,以期建立对上述几种中药制剂多指标测定的质量控制模式,本论文共分为如下五章:第一章综述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预处理技术、中药制剂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第二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羚羊清肺散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的方法研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羚羊清肺散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的含量的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对试样组分含量的影响,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羚羊清肺散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的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0~6 min,18%~24%A;6~12 min,24%~35%A),检测波长327 nm(绿原酸),237 nm(栀子苷、芍药苷、甘草苷),流速1.0 mL·min~(-1),柱温28℃。结果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4种成分进样量分别在1.579~78.96(r=0.9998),1.261~63.04(r=1),0.364~18.2(r=0.9999),0.3296~16.48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97.6%,97.1%和99.8%,RSD分别为0.97%,0.73%,1.2%和1.3%。第叁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疏风散热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的方法研究建立了疏风散热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含量测定的HPLC新方法。同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疏风散热胶囊中四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6 min,20%A→24%A;6~9 min,24%A→30%A;9~16 min,30%A→45%A);波长切换(0~4.5 min,327 nm;4.5~7.5 min,239 nm;7.5~9 min,276 nm;9~16 min,280 nm),柱温为28℃;流速为1 mL·min~(-1)。结果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分别在1.241~124.1,0.788~78.8,0.131~13.1,0.6482~62.82 u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7.2%,97.6%,96.7%。第四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的方法研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对叁者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26%A;7~12 min,26%~70%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8℃;流速1.0 mL·min~(-1)。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分别在6.976~174.4μg·mL-1(r=0.9999),3.533~88.32μg·mL-1(r=0.9999),1.434~35.84μg·mL-1(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4%,98.3%,98.6%,RSD分别为1.0%,0.67%,0.74%。第五章HPLC-系统内标法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牛蒡苷的方法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牛蒡苷的系统内标方法(SIS)。在小儿感冒宁糖浆中栀子苷作为内标的前提下,测定栀子苷与绿原酸、黄芩苷和牛蒡苷叁者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它们之间的校正因子计算绿原酸、黄芩苷和牛蒡苷含量,并且和外标法测定结果作比较,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系统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的4种成分的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可以用于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4种成分含量。

李灵娟[9]2015年在《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文中指出清瘟解毒口服液是近几年在家禽疾病防控中最常用的一种中兽药复方制剂,其功效为清热解毒,主治家禽外感发热。但其传统生产工艺存在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偏低、除杂浓缩环节损失高和能耗高等缺陷。同时,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国家质量标准中均为定性鉴别,缺乏该方剂主要药效成分的定量检测,影响了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可能导致产品临床疗效的较大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建立了清瘟解毒口服液重要成份黄芩苷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家标准。通过研究生物酶解、膜分离等高新制备工艺,提高该药品活性成分收率,降低资源损耗,节约生产成本,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改进,提升清瘟解毒口服液的质量和性价比。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本课题在《兽药国家标准汇编---兽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中清瘟解毒口服液原质量标准的基础建立了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供试品的制备方法是:取药液1mL,置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5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20min(100W,40KHz),放置至室温,用50%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色谱条件为:以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作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1.O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重复性好,且加样回收率高,可作为黄芩苷定量测定方法。(2)清瘟解毒口服液粉碎提取参数通过对清瘟解毒口服液组方药材进行粉碎预处理工艺研究,综合比较不同粉碎提取参数对药液活性成分收率的影响,证明破碎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药材粉碎过24目筛,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90℃,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量水。(3)清瘟解毒口服液酶解破壁工艺参数利用生物酶特有的高效性及专一性特点,并根据清瘟解毒口服液的组方药味特点,选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筛选出了最适酶用量及最佳酶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解破壁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复合酶最佳作用剂量为0.1%,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比例为1:1:2.5:2,pH4.5,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为45℃。(4)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参数利用陶瓷膜对中药提取液流体的选择性分离,通过对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中膜孔径、温度及压力参数进行研究,使活性物质选择性通过,从而达到除杂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为:陶瓷膜孔径为0.6μm,药液温度为30℃、压力为0.2MPa。。(5)清瘟解毒口服液膜浓缩工艺参数选择膜浓缩技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浓缩,通过对压力、温度、相应膜通量及膜污染等参数设计不同对照及正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膜浓缩操作压力0.2MPa、过滤药液温度40℃、进料药液流速为35.67m/s的条件下,进行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浓缩,可使蒸汽的利用率较传统工艺显着提高。(6)清瘟解毒口服液新工艺中试生产通过对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除杂、浓缩等工艺流程的研究,将上述提取、除杂、浓缩方法联合应用于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并通过放大生产对实验室所筛选的技术参数进行再验证。结果显示:在采用新型联动工艺进行中试生产过程中,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活性成分收率显着提高;成品经6个月的加速试验,其性状、鉴别、含量、微生物限度等各项指标均合格,表明在新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稳定。本研究新工艺中试产品经河南省兽药监察所检验完全合格。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新工艺的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明显降低,并达到了提高活性成分提取率、降低资源损耗、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韩晶[10]2003年在《薄层色谱洗脱方法的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经典薄层色谱法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力为主要推动力的色谱法。这种输液方式使它很难像柱色谱那样采用在线检测的方式。本工作最初针对这一弱点,以实现薄层色谱在线检测为目标,展开了全面研究。 首先从下行展开着手,希望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在线检测的目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全新的下行展开输液方式。这种输液方式依靠盖板式输液分配器使流动相直接与硅胶层接触,改变了传统的依靠滤纸导引流动相的方式。工作中设计出了多种毛细引流装置以图实现在线检测,皆不理想。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在下行展开过程中流动相的主要输送力仍是毛细作用力,重力作用不占主导,因而在不依靠其他外力情况下,薄层色谱很难实现在线检测。然而在探索中,在线分离洗脱的方法被成功的发展出来。该法借助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收集器在负压作用下可以进行在线分离洗脱。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水平在线分离洗脱和原位洗脱两种方式。 这几种洗脱方式的效率很高,改变了传统的将载有样品的硅胶层刮下再洗脱的复杂操作,并被首先应用于中药纯品制备中,实现了对已分离薄层板的及时处理。实验中我们从大黄药材中分离提取出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对比了此法制备的产品与用硅胶柱层析法制备的产品的纯度。检测结果表明:原位洗脱法所得的重结晶产品纯度较高。 在线分离洗脱及原位洗脱方法较高的洗脱效率,使它成为薄层定量的一种可靠方法。本工作用这种方法对中药决明子中叁种主要成分的含沈阳药科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摘要量进行了测定,为薄层色谱分析处理中药提供了又一选择。 磷脂的分析是一个难点,该物质对高效液相色谱柱损害极大,而薄层扫描法的结果又不稳定。本工作使用原位洗脱和钥蓝法对蛋黄磷脂中 磷脂酚胆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通过对薄层色谱展开方法及洗脱方式的系统研究,澄清了一些误解和幻想,对薄层色谱的展开机理有了更深的认识。由此发展出来的在线 分离洗脱方式和原位洗脱方式为色谱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产物的非破坏质量监控的实验研究[D]. 弥宏. 吉林大学. 2007

[2]. 超声雾化提取中药有效成份及有害残留的研究[D]. 张培旭. 吉林大学. 2014

[3]. 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D]. 兰梦宁. 沈阳药科大学. 2002

[4]. TG-DTA热分析技术及红外光谱技术在乳香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魏永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5]. 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 李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6].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腹泻类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D]. 吴江瑞. 延安大学. 2016

[7].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其在一些食品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谭婷. 南昌大学. 2016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几种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方法研究[D]. 崔生飞. 延安大学. 2016

[9].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D]. 李灵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10]. 薄层色谱洗脱方法的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 韩晶. 沈阳药科大学. 2003

标签:;  ;  ;  ;  ;  ;  

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