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材料是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当中,经常性出现由于材料把关不严而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保证施工材料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测,并控制好施工中的原材料和材料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的从源头上把控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管理
工程材料是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当中,经常性出现由于材料把关不严而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形。而对于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查是保证所用材料合格的唯一手段,因此加强对于工程材料的检测,不仅有利于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而且对于工程项目造价成本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市政府工程材料检测的作用
1、有利于优化材料选择工作体系。之所以对工程所用的材料进行检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充分的检测,以便为工程材料的选择提供科学而又可靠的依据。首先,在对材料进行检测之后,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采购成本较低、质量较高的产品,对一些原材料与半成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其次,通过检测方式可以明确新型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性能,并对其进
行全面的分析与处理,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试验,对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具有较为良好的意义。第三,通过对材料的检测,使得不同类型之间材料的配合优选成为了可能,通过优化材料之间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控制造价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有利于为设计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现如今工程设计中,计算所用的数据绝大多数都是理论数据,而理论数据不能完全的代替实际数据,因此实验检测的数据对于设计就有可很大的作用。在对材料进行检测之后,可以将产品数据信息等,反馈到设计部门中,为其提供相关设计依据,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原材料的选定情况,科学选择施工工艺,改善设计方案,提高施工结构的建设质量,降低故障率,提高施工经济效益。
3、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指标,然而一直以来一些工程项目中为了确保项目的“安全性”而采用高标准的设计和高强度的材料,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质量过剩”,而且还无形之中增加了项目的成本。通过材料检测工作,可以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按照相关数据生产产品,提高其工作质量,避免出现产品“质量过剩”的现象。同时通过检测也可以反向印证工程所用的材料是否严格执行设计规定,以确保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影响市政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因素
1、供货质量标准低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当前建设工程的材料供给都是由供货商来完成。然而一些施工材料供应商受利益驱动不能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要求,提供高质量材料,甚至“偷机”采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造成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欠佳甚至是不合格。
2、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场材料的管理不能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不能对其进行分类安放处理,导致出现材料混乱的现象,例如钢筋如果不能有效的避雨防水那么就会生锈严重,不仅在后续的施工中为增加了除锈的成本,而且严重的生锈对于钢筋本身的各方面性能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的操作方式存在问题,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或是利用抽样检测的方式,无法对全部材料的质量进行分析。在检测不及时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原材料质量降低,例如:水泥原材料在储存3 个月之后,其强度等级逐渐降低,便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事实上在施工操作层面常常出现质量问题的还有钢筋接头的连接处,无论是搭接还是焊接,一旦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那么就很难保证其质量,进而会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材料检验水平低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于检验设备也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建设工程材料的检验大多都是寻找第三方的检验机构。然而有些检验机构由于,无法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难以根据相关要求等制定完善的材料检测方案,导致施工材料使用质量逐渐降低。
三、市政工程施工材料控制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团队合作完成的工作都必须要有制度作为基础才能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其实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也是如此,成本的控制除了树立各层级人员的控制意识之外,还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人员的行为。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施工材料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市政工程施工中材料的科学应用。除此之外,在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后,还要确保材料监督管理制度得到切实的执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材料的科学使用。
2、严格控制采购质量
目前市政工程的材料采购往往都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之所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有效的节约成本。在这种情况有一些供货商往往为了中标而报价比较低,而所供材料的质量也不能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性能。在采购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材料价格、质量等基本信息,科学选择供货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材料的成本,提高施工可靠性。同时,施工企业需要与供货商相互沟通,以便于解决材料质量问题。
3、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
材料成本占据了工程项目总成本的60%左右,因此材料的控制直接关乎到整个项目的成本。在整工建设周期,从材料的采购到到运输,至最后的入场都要有合理的时间和顺序安排,比如当场地在进行土方工程时如果钢筋材料入场,那么钢筋的闲置时间就会变长,当使用时还需要加大除锈力度,不仅增强了人工成本,而且由于提前入场使得项目的流动资金就会变少,降低了资金的周转使用率。因此要加强材料的出入场管理,在使用过程中要监督现场操作人员,减少材料的浪费,加大回收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材料的使用量。
4、完善施工材料现场检验环节
对施工所用材料现场检验是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关的最关键环节,因此现场检验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要完善施工材料现场检验环节。无论是常规材料的应用,还是新材料的推广,都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施工材料的检验环节。具体来说,施工人员在进行材料运用的时候必须要对所用的材料严格的进行检验,以此来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以此来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效果。
5、科学选择检测方式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施工企业需要科学选择检测方式,规范检测工艺流程,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检测方式提高施工材料的应用价值。施工企业需要建设自检体系,按照相关要求,自主检验材料质量。也可以利用第三方检测方式,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必须要保证检测技术的规范性,根据相关设计要求,选择质量较高且具有环保性能的施工原材料,支持施工设计图纸的落实,积极应用材料自检技术,做好质量管控工作,以此优化其发展体系。
市政工程的施工中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而要想确保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达标就必须要对材料全面实行检验制度,同时还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规范的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保证施工材料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测,并控制好施工中的原材料和材料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的从源头上把控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滕云志.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26.
[2]任杰,肖啸.刍议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管理[J].低碳世界,2017(13):113-114.
[3]付强.浅谈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测与控制[J].四川水泥,2015(03):103.
论文作者:黎家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材料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材料论文; 原材料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