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韦伯工业园区定位理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_区位因素论文

从韦伯工业园区定位理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_区位因素论文

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区位论论文,韦伯论文,看我论文,乡镇企业论文,布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韦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是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他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集聚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最佳区位。韦伯的理论对我们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分散与集中问题大有裨益。

一、运费与乡镇企业布局

韦伯首先研究了运费对选择工业区位的影响。他指出要使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就必须寻求吨公里总和的最低点。因为运输费用与吨公里总和是成正比的。他认为运费对工业布局起决定性的作用。工业区位应尽可能地靠近原料产地、燃料地、市场,以节约运费,降低成本。

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佛里、萨克斯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世界上被大陆包围、没有海岸线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比较穷。被陆地包围的地区,运输成本高,很难参与国际贸易,有些国家因海拔很高,也无法避免巨大的运输费用”(《经济学消息报》2001.7.13)。海上运输方便快捷,运费低廉。当今世界,海上运输是世界经济联系的纽带,占世界贸易的2/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是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有很大关系的。从对外贸易上看,东部地区临海,便于产品的进出口;西部地区距海远,且山区多,交通不便,进行国际贸易运输成本很高,产品很难出口到海外,国外产品也很难进来。例如,2001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8889亿元,中部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59亿元,西部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11亿元。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中,东部占93%,中部占6%,西部占1%。从吸收外资上看,目前我国所吸收的外商投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很少。外商投资额,东部为337.98亿美元,中部12.9亿美元,西部只有1.3亿美元。1999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国各地区的88.03%,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分别占9.22%和2.75%。东部地区人均利用外商投资及其他投资71.4元,而西部只有3.96元,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8倍。外商向什么地方投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区域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也不愿到西部投资。不仅如此,西部地区的资金还流向东部。例如1993年以来,国家每年安排100亿元用于中西部乡镇企业投资,结果40%又流回到了东部地区。

当然,韦伯的以最低运输费用标准来选择工业区位的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在现代交通运输条件下,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较之它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大为缩短,距离对工业企业区位的确定的作用已大大的缩小。此外,由于国民经济产品结构的变化,体积小、价值大的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电子、电气工业、精细化学工业的产品等,运量、运费很小,最低运费作为选择区位的作用明显降低。但尽管如此,只要存在着因距离而引起的运输空间差异,韦伯的理论就有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乡镇企业的分散状况是与运输费用的因素紧密相联的。我国20世纪80年代乡镇工业的十大行业分别依次为建材制品、纺织工业、机械工业、金属制品、食品制造、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塑料制品、缝纫工业、煤炭采选业。这些行业绝大部分都以原料为指向,在原料产地建立企业,显然有利于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原料较制成品一般体积大价值小、运输费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虽有变化,但依然是以原料指向为主,资源型和初、浅、粗加工工业多,深、精、细加工工业少。这就显示了距离、运输费用仍然是影响乡镇企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认识这一点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个时期,人们强调乡镇企业集中,似乎什么样的企业都应向城镇集中。这是不妥的,应首先要弄清楚哪些企业是原料指向的。对原料指向的企业,一般说来,不仅不应向城镇集中,而且城镇,特别是城市中的企业还应向乡村分散,例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我国近年纺织业正由沿海大城市向产棉区转移,即“东锭西移”,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韦伯在分析运费时,还将原材料进一步分组,提出了原材料系数这一新概念。指出原料系数大的企业以原料定向,原料系数小的企业以消费定向。根据这一要求,建筑材料工业、造纸业、制糖业、塑料制品业等原料系数大,适宜在原料产地布局,适宜分散在乡村。

二、劳动力(工资)与乡镇企业布局

韦伯重视劳动力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作用,把它看作是导致运费确定的工业区位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子,即厂址从运费最低点转移到劳动力费用(工资)最低的地点。条件是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大于增加的运输费用。韦伯为定量测出不同工厂区位劳动力指向的关系,提出了劳动力系数的概念。其含义是当成本中运费的比重大,劳动力的比重小时,工厂区位指向主要由运输费确定;成本中运费比重小,劳动力比重大时,工厂区位指向于廉价劳动力地区。生产成本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的(K=C+V)。劳动力(工资)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生产成本的高低,而生产成本的大小则决定着商品的价值大小,决定着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寻找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区位至关重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落后国家进行生产资本输出,首先看到的就是落后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因为落后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是保证其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面。我国吸引的外资越来越多,去年居世界第—位。这当然有我国政局稳定、投资环境好等原因,但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国乡镇企业呈分散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在这里。我国的乡镇企业脱胎于农业,当时资金短缺,且为了更多的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只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不多。这一状况至今未有根本改变。据资料统计,劳动密集型企业约占全部乡镇企业的99.8%。这就决定了乡镇企业的绝大部分分散在乡村。乡村劳动力价格比城镇要低得多,且企业主一般不用为雇工提供住房,也不用为雇工交纳养老保障金。作为在乡村企业上班的雇工往往也愿意接受比城镇低得多的待遇,一是他们到城镇谋职困难,二是因为他们在乡村企业上班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兼顾自己的承包田。

正是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才使乡镇企业兴旺发达,才使乡镇企业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当然不乏一些乡镇企业因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竞争力差而纷纷倒闭的例子,但也不乏一些乡镇企业产品因成本低、竞争力强而使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破产的例子。君不见,有相当多的产品在城市国有、集体企业因工资高,生产无利可图;而这些产品在乡村企业生产则因工资低等原因而能够有较多的盈利。正因如此,乡镇企业主一般不会将其企业集中到城镇。

当然,我国的乡镇企业应该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过渡,应该提高产品结构层次,逐步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本产品。但是就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而言,还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切不可舍本求末,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东、中、西部,或者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首先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有了相当规模,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劳动力的价格已开始上升,劳动力(工资)影响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缩小,因而由劳动力决定企业区位的因素也在减少。广大的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则不同。这些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起步晚,现在还处在初始阶段。由于资金有限,大多数地方因陋就简,在乡村分散发展小型企业。这种起步阶段的乡镇企业,劳动力价格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大,劳动力(工资)对决择企业区位的作用大。这就决定了内陆地区的乡镇企业总的来说还只能以分散为主。

三、集聚因素与乡镇企业布周

韦伯认为,如同劳动力费用可以克服运费最低区位的引力一样,由集聚形成的经济效益可以使运输和劳动力定向的区位发生偏离。由集聚因素决定工厂区位的条件是,聚集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低或劳动力费用最低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韦伯提出了企业获得集聚经济效益的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纯集聚,即指由于工业集聚内部原因引起的,在一区域形成一系列相同的生产单位组成的整体。如钢铁区、煤矿区、皮鞋区、药材区等。这种集聚是通过规模的扩大和企业间协作的加强实现的。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企业内部技术流程和经营管理系列化的要求,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企业间协作的加强,可以使企业的产品互为原料,就近取得,零部件生产亦可就近分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经济效益。二是社会集聚,这是由于集聚的外部原因引起的,是指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一地域的集中,可使众多企业共同使用专门设备和社会公用设施,共同利用劳动力市场等,从而降低成本得到额外利益。

企业或产业集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培育企业家的温床,它为企业或产业文化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使企业之间便于建立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它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技术扩散,有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和合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较高素质劳动力的获得。此外,企业或产业的集中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批工厂企业的集中,需建立为其服务的住宅、道路、医院、银行、学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这样城市也就发展壮大起来。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滞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分散。只有较集中的乡镇企业才能对城镇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乡镇企业的分散有一系列的弊端,它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取得规模效益,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不利于污染的治理,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等等。为了尽可能地克服这种分散的弊端,我国的乡镇企业应该走适当集中之路。同时,鉴于目前我国乡镇企业规模小、竞争不充分,由分散到集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仅凭主观意志办事,要避免集中的盲目性。这是有教训的,有的地方乡镇企业不具备集中的条件,只想靠行政手段把村办企业集中到乡镇,结果事与愿违。

另外,乡镇企业的分散与集中也要从各地的客观实际出发。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首先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已具有了集中趋势,应较早实现由分散为主到集中为主的过渡。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起步晚,发展慢,在现阶段整体上还应以分散发展为主。其次是东部地区内部和中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东部的鲁西地区、苏北地区、粤北地区等,乡镇企业落后,还应以分散发展为主。中西部地区也有一些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地理环境较好等,集中条件具备,也应注意适当集中。

标签:;  ;  ;  ;  

从韦伯工业园区定位理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_区位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