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 方法 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SDS、S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较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心理护理;血压水平;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到,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变,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高血压是指由于循环压持续升高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并发症最多的疾病之一,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中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最常见。但由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会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此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极为必要的,为探究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以70例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照组35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为(60.55±4.26)岁;病程1.80~13.50年,平均病程为(5.04±2.13)年;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实验组35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为(60.55±4.75)岁;病程1.40~12.50年,平均病程为(5.53±2.64)年;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性别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等,并发心脏病(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入组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等。(2)患者不知情或拒绝入组等。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血压检测,进行口头叮嘱患者控制血压等。(1)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严格进行血压监测,定期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叮嘱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每日所消耗热量对食物热量的摄入进行控制,了解患者喜好制定针对性食谱,在满足合适热量摄入的同时尽量添加水果、蔬菜、蛋白质等的摄入,同时增加Ca+的摄入。(3)药物护理:在治疗的同时叮嘱患者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治疗原理、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改变,如有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4)其他护理:密切关注患者,辅助患者进行锻炼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根据其心理、性格、文化程度等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治疗。心理干预中除外常规语言疏导,还需要增加倾听,定时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痛苦和不安,并同时判断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向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家属的不安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并用自身的良好心理状态感染患者。给予音乐干预,叮嘱患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要求音乐尽量舒缓,如《故乡的原风景》等,并在听音乐期间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去想烦恼的事情,能入睡更好。定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判断,如出现突发性焦虑、抑郁等情绪,要给予护理措施的调整。
1.4评价标准
对比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患者SAS、SDS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
1.5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SDS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为(41.25±3.88)、(39.23±3.73),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为(41.31±3.95)、(31.54±3.69),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为(43.26±3.45)、(41.05±3.77),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为(43.89±3.56)、(32.66±3.28),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AS、SDS有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7.14%(34/35),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71.43%(25/3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高强度的作业及较大的压力下人们的健康指数在不断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并发心脏病,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心力衰竭都是由高血压造成,同时对于并发症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所以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正确的治疗方式也需要患者的配合,此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据调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1]。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也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避免其产生焦虑、挫败等心理,一旦患者情绪发生急剧改变,护理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方向,增加其治疗信心,综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治疗有积极作用[3]。为探究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并发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春兰.适应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78-79.
[2] 章丽艳.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今日健康,2016,15(3):181-181,182.
论文作者:黄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