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教育”七年级教材“综合学习”的几点看法_资料搜集论文

对“人的教育”七年级教材“综合学习”的几点看法_资料搜集论文

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对人论文,教科书论文,七年级论文,综合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在教科书中为学生精心设计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当今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这项工作在我国虽然才开始两年,但已取得可喜成果。与新课程标准同步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科书便是证明。这套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专题,这些专题为教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短时间内在全国试验区迅速推开,新教材功不可没。当然,我们还应清醒看到,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新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此笔者愿提出来以供讨论和参考。

问题一:参考资料过多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区别于课堂学习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把学生的学习置入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在这其中学生亲自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对中学生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性主要体现在对资料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到哪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第一步。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在制定综合性学习目标时非常重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其四项目标中有三项涉及搜集查找资料的内容。[1]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教材里这项最重要的工作却让编者为学生代劳了一大半。

翻开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在那些需要查找资料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里,大都有内容翔实、分类明晰的参考资料,以对应单元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这些参考资料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完全可以而且能够自己去查找搜寻、整理归类的。尽管编者一再提醒学生要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但书中资料如此丰富详尽,学生几乎用不着费多大气力就可以完成设定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去费时费力地查找资料?况且即便学生去搜集资料,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又有多少呢?由于教科书提供的参考资料过多,教师学生难免在综合性学习中忽略过程直奔结果。曾有人批评语文教师把综合性学习弄成了“阅读分析课”“材料作文课”,这种偏差固然与教师指导不力有关,但教科书本身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并不反对教科书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参考资料,但这种提供应该是示范性的,它应该有助于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而不是挤占学生的探究空间。教科书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去搜集整理资料,而不是越俎代庖似地提供大量现成的资料。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资料,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学过的学科知识,利用自己读过的作品文章、看过的电影电视、听过的故事传说,还可以通过采访、上网、去图书馆等途径自行获得所需的资料。尽管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不如教科书上的周全,对材料的整理归类可能不如教科书上那么有条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重要的是他们亲身体验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惑,品尝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享受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对于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问题二:活动设计过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探究性,这种探究性主要不是体现在知识的最终获得上,而是融会在具体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一个指向明确、空间开阔、层次丰富并接近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设计,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完善自己,使自己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在这方面,英国语文教材中“我们在岛上的生活”的专题活动设计[2]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编者在活动里设计了一个虚拟情景:你将和旅伴们在荒岛上生活一个月。围绕荒岛生存问题,编者提供了三个荒岛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荒岛的自然情况及旅伴们的自身条件决定小组选择哪一个岛,并写一段简短文字说明理由。编者还提供了同行的五个旅伴的情况简介,要求学生自己再另选两名旅伴并描述他们的情况及选他们的理由。编者还提出对装备的限制:每组只能选择六种生活必需品和两种奢侈品,要求学生口头说明选的装备是什么,及选它们的理由。最后编者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记日记,写下自己在荒岛的经历和感受。这个探险活动虽然是虚拟的,但学生探究的路径很长也很深。他要与旅伴一起阅读相关资料,要思考方方面面,做出种种选择,要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想象岛上的种种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还要写说明书,写日记。在这个活动里,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想象思考能力,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创造意识,不怕困难的冒险精神,与人相处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相应培养。相比之下,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就显得太简单了。

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的模式基本上是围绕一个话题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选择。书中编入的活动很多,但大都设计简单,如“我是月球小专家的擂台赛”[3]、“模拟面试介绍自己”、“歌唱黄河的文艺演出”“生存夏令营的模拟招聘”等等,这样的活动设计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策划。就具体的活动设计来看,新教材活动设计的简单,突出表现在其缺乏专题性,即缺乏整合全部活动的课题或问题。例如“历史传说中的马”的活动设计。编者要求学生搜集我国历史传说中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然后讨论“千里马和伯乐”的话题,编者列出与话题有关的两个不同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最后编者要求学生写一篇与马有关的小故事或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在这个设计里,搜集的资料并不能完全支撑话题里的观点,而活动也只是为写作提供材料。整个活动缺乏内在的问题维系。这样的活动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探究特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其探究空间相当有限。如果我们把专题性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喻成打井,那么这种话题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只能算是挖坑了。《语文课程标准》曾建议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4],语文教科书对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应该少而精,应该为学生的“自行设计”留下空间,编者们应该深入研究,精心策划,拿出像《在岛上》那样更具挑战性、更具探究性、更具趣味的专题活动设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更深的开掘、更大的收获。

问题三:内容取向过窄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有别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及教材等的限制,学习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和学科知识,而综合性学习所面对的不是课本和知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个性发展的世界。因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实质上是把学生带入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去成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应具有时代特点,应满足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此来要求新教材,我们感到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取向过窄。

新教材大体上是按照课文的单元内容来安排综合性学习内容。从标题看,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月球、黄河、动物……都收罗其中,但其涉及的探索内容却很狭窄,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层面。那些稍微有点探究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内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马”“戏曲大舞台”等等。编者的用意也许是想让学生多接受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这浓重的中国文化情结无形中遮蔽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该拥有的广阔空间。

相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新教材综合性学习中现实生活内容就显得分量太轻。虽然新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话题,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它们只是学生讨论的话题,而非探究的问题,学生的关注仅限于自己而不是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当然,如果把这些话题变成课题,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成长的烦恼”可以是“对当前中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我也追星”可以是“现在的中学生崇拜什么?”学生探究的空间便可由自身扩展到与自己相连的现实社会。

新教材对自然的关注也远远不够。本来在“马的世界”里,可以选择一个人与自然关系的课题让学生探究,这与阅读单元的内容也相吻合,但书中选择的“马”是“汉语汉字中的马”“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编者关注的是文化意义上的马而非自然界中的生灵。虽然里面有一个关于“马的未来命运会怎样”的话题,但只是着眼于马为人服务的功利考虑,而非人与动物关系的哲学思考。我们所说的对自然的关注应该是对自然存在状态的关注,应该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将自然的问题视为自己的问题,以达到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这方面新教材为综合性学习提供的可探究的内容实在太少了。

新教材综合性学习对中国文化的过分专注,也影响了它对世界的理解。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里,有那么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话题,但没有一个是放置在全球文化的框架里,让学生去学习探究。在“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综合性学习活动里,编者设置的内容是“查找有关资料,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学生要做的只是去证明一个已知的结论,学生对“黄河与中华文明”的了解,止步于黄河流域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的史实(因为编者要求学生用这些史实来说明已有的观点)。在这里,学生的视野并没有超出中国文化圈子。如果我们让学生把“黄河文化”放到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去思考,放到“大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中去探究,情况会怎样?这时,在学生的视野里所出现的就不只是黄河与中国,还有恒河与印度、尼罗河与埃及等等,他们所理解的就不只是中国人对黄河的感情,还有其他民族的人对他们的母亲河的感情。这种眼光和视野不但能使学生超越“黄河文化”认识世界,而且能使他们在人类文化的背景下更深刻地了解“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取向应该是广阔的,因为我们所要培养的不仅是具有语文能力的学生,而且是拥有丰富人性、具有全球眼光、富有社会责任感、充满创造活力的未来公民。

标签:;  ;  

对“人的教育”七年级教材“综合学习”的几点看法_资料搜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