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引言
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常被应用于建筑结构施工中,其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是当前施工企业和相关单位着重关注的问题。
1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1.1混凝土建筑的预制性特点
混凝土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预制性。也是混凝土建筑的最大特点,根据建筑施工的要求与设计方案,进行建筑结构的预制,包括了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以及阳台结构、楼梯结构以及预制梁柱等等,通过预制的形式,能够降低施工现场的施工任务量,提升建筑施工效率。
1.2混凝土建筑的节能环保性特点
混凝土建筑的特点之二是混凝土建筑的特点之一是。节能环保性特点是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特点,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的形式,能够降低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进而降低施工垃圾产生的情况,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要求。并且混凝土建筑通过预制的形式,可以降低施工中不必要的施工原材料的损耗,提升建筑施工行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建筑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3混凝土建筑的一体化特点
混凝土建筑的特点之三是一体化。混凝土建筑具有着建筑装修一体化的特点,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装修工作的一体化进行,通过装修设计的管道预制,实现将建筑与装修的一体化发展,减少建筑装修的施工周期,提升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2.1.1前期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技术之一是前期准备工作。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浇筑工作开始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根源上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质量控制方面,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并且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通过系统化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混凝土的拌合工作同样是影响浇筑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现场的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拌合比,严格遵守既定的施工标准进行配比工作。确定骨料和添加剂之间的加入顺序,明确具体的搅拌时间和搅拌力度。此外,不同类别的混凝土在特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拌合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不同种类混凝土之间特性的差异,合理安排拌合工作的具体流程。最后,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同样会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施工现场为了方便混凝土的运输,一般情况下都会在施工现场配置输送泵和拖泵,并交由现场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控制。利用输送泵和拖泵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的运输效率和质量,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害。在运输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现场的工作人员要检查运输设备的性能是否完好,保证运输设备的性能后再进行后续的运输工作。
2.1.2浇筑过程中的技术方案
混凝土浇筑技术之二是浇筑过程中的技术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面分层技术是现阶段浇筑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浇筑过程按照一层一层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在第一层浇筑完毕之后,工作人员需要等待浇筑的混凝土层凝固,然后开始第二层的浇筑,通过这种分层的顺序进而完成整个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分层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平面的要求较高,现场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平面浇筑时要重点关注平面的大小程度,在浇筑方向上从短边向长边进行推进。
2.2混凝土捣实技术
混凝土捣实技术指的是让入模混凝土实现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外形无误,且具体强度与相应要求相符。当混凝土入模后要求马上进行均匀,全面的振捣,让混凝土能够充分填满模板各个部位,并将气泡排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程度。
2.3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点
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点主要是:混凝土捣实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极为重要,一旦施工中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就会造成墙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给建筑项目的使用周期以及使用安全性都带来不利影响。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提前在墙体底部浇筑3~5cm的水泥砂浆,以减缓混凝土石子,避免漏浆的情况发生。在浇筑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控制好浇筑高度,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
3提高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
3.1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
提高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水泥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水泥的性能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功能性和结构稳定性方面有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尽量选择产生水化热较少,强度较高的水泥作为工程用料。在混凝土拌合前,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试验和检测,选择最佳的配合比,同时控制水泥的比例,适当添加外加剂,减少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有效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在初凝阶段,内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当内外温差超过限定值时,则内部温度应力会增加,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浇筑,在高温天气进行浇筑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降温、遮阳措施,以此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有效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3.2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
提高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之二是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后期的养护工作来加强稳固工程的耐久性,在规定的工期内,要预留出足够的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主要是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形成的,因此,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强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保温、保湿的养护工作,保湿可以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润湿,并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有效避免因水分散失较快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干缩,形成裂缝。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裂缝的产生大大的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混凝土养护工作必不可少,通过洒水、喷洒防护剂、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完整性,为提升建筑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
结语
总之,科学合理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所以相关施工人员需要能够正确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来进行有效运用,以不断提高整体工程质量,促使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起.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1):15-21.
[2]张弓,刘新建.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7(5):83-83.
论文作者:葛凤林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