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委党校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 678600
摘要:内生动力不足是当前拜托贫困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内生动力是由两方面构成:精神动力和非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源于个人情感,非精神动力源于自身本能。内生动力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也可以与非精神动力相互配合。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激发需要深入理解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理论基础、内生动力内外因、特点以及运作机制等,结合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和实践困境,分析成因,探寻路径。
关键词: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现实困境;实现路径
个人、组织、地区以及其他层面的内生的动力构成了内生动力的内部系统主体,系统主体不同,内生动力的影响因素也会不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个人作为系统主体,政府、组织为外部辅助。我国扶贫工作不断进行,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不断降低。但是,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严重阻碍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以及可持续发展无法进行。
一、内生动力的理解
1.内外因理论
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具有多维性,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不同的学科。唯物辩证思想认为,事物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内因是根本源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生动力为内因,对贫困人口脱贫、降低贫困人口数量起决定性作用,外生动力为外因,对贫困人口脱贫起到推动作用。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使贫困人口做到真正的脱贫,而不是借助短暂的外因,进行短时间内的摆脱贫。若内因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便外因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也无法使贫困人口真正的跳出贫困的泥潭,做到真正的脱贫。同时,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各具独特性,内生动力具有复杂性,外生动力源于物质和精神的支持鼓励。因此,应当形成多种形式的外部帮扶与内部自我脱贫的相互结合。
二、内生动力不足的成因
1.个人文化水平与工作能力低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自身思想和行为。个人文化素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来获得。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社会实践活动少,不具有开阔的视野,依然停留在养儿防老、种地为本业的思想状态,目光短浅,无法对自身价值做出正确的定位。自身需求定位较低,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目标只在解决温饱问题。缺乏谋求更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动力。同时,工作能力低下,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不具有相关工作工作技能。这共同造成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2.落后文化和风俗
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相信鬼神传说、我命由天不由我,进行供奉烧香拜佛,通过鬼神传说进行自我麻痹,不思进取。同时,价值观念伴随年龄增长逐渐固化,外界积极的思想很难对其产生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坚持不患寡而患均的集体主义思想,严重忽略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平均主义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劳动生产积极性,劳动者懈怠、工作效率低。扭曲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只关注金钱获取的多少,而忽视了金钱是通过艰苦奋斗得来的,而不是靠投机取巧、无畏抱怨。落后文化是当前阻碍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3.扶贫方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为我国扶贫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细节落实和制度少之又少。我国早期扶贫方式多采用物资救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贫困人口进行现金和物资的发放,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期内缓解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可以使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员摆脱贫困,对于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来说,便会对政府产生依赖感,不愿寻找工作,逐渐丧失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金和物资的发放不能使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实现路径
1.深入参与,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通过图书借阅、共享图书等活动不断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同时,贫困人口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需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根据自己的诉求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结合外部环境,依靠自身素质摆脱贫困,促进自身的进步、发展。要不断的加强心理素质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意识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内生动力的形成,不断的促进自我发展,激发内生动力。自我能力的提高还需要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相应技能,不断的提高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更好的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有利于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更快的摆脱贫困。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摒弃落后文化风俗的影响
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思想教育投入、宣传先进思想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政府部门要积极的开展下乡活动,宣传科学的思想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主题活动,逐渐破除广大农民的封建迷信思想,减少鬼神供奉,不断的摒弃落后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阻断代际相传。加大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思想宣传,使广大农民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思想深化,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建立文化宣传中心,利用农民闲暇时间开展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同时各村委会要时刻为村民着想,不断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产品信息和劳务信息。良好的乡村风气有利于人们改变懒散的思想行为,通过外因不断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从而摆脱贫困。
3.强化贫困人口主体地位,给予权利和制度保障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予了脱贫工作一定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应将脱贫制度落到实处,尊重人民群众主题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贫困人口主动接受外部帮贫,激发脱贫动力。不断的落实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以及制度保障。国家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让贫困人口实实在在的参与到劳动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政府也要赋予人民权利,开设村民管理组织委员会,政府在管理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自我管理,管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开村民大会引进新项目、新产品进行自主创业,要做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脱贫工作中去。通过制度强化,增强公民的参与感,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结语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脱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硬骨头难啃,解决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已迫在眉睫。自食其力、摆脱贫困是我们当前新时期脱贫工作的基本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头脑中要有先富带动后富,笨鸟先飞的意识。这种意识源于自身,不断的内化为内生动力,引发行动的产生,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要牢牢紧跟队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能让贫困人口离队、掉队。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吴国宝.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做法和经验[M]//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24-334.
[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评估组.世界银行中国贫困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独立外部监测评估最终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6
论文作者:唐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动力论文; 贫困人口论文; 内生论文; 贫困论文; 外因论文; 思想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