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几点体会论文_张箐芸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几点体会论文_张箐芸

三六三医院 张箐芸【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成干预组(n=15)和常规组(n=15),常规组开展普通护理,基于此干预组开展循证护理,将两种护理成效分析对比。结果 干预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3.33%,常规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干预组少于常规组(13.33% vs 46.67%),且干预组住院时间也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模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ZM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较急,属于死亡率较高疾病之一,该疾病极易产生多种较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该疾病尽早进行诊治,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预后质量。而本次主要选择了循证护理模式,研究该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同时将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成干预组(n=15)和常规组(n=15),以上患者全部和WHO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相符,而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实验,同时实验获得了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干预组男患8例,女患7例,年龄46-77岁,年龄均值为(61.5±2.4)岁,平均病程为(28.71±3.06)小时;常规组男患9例,女患6例,年龄47-77岁,年龄均值为(61.9±2.7)岁,平均病程为(29.35±3.27)小时。两组患者的临床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普通护理,主要包括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查房、用药指导、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注意事项等。基于此干预组开展循证护理,具体内容:

1.2.1 创建循证小组

由护理人员、护士长、医师等组成循证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疾病、循证护理和康复等知识培训。检索数据库中相关文件,同时结合患者病情与临床经验,制定护理计划,评估其可靠性和可行性后确定护理方案。

1.2.2实施护理计划

①患者病发后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情绪,这就需要为其安排安静且舒适的监护病房,为其提供舒适、安全、安静的住院环境,进而平复患者心情。同时护理人员帮助其调整情绪,树立治疗信心。②予以患者吸氧操作,每分钟3至5L,并予以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必要时可使用哌替啶或者吗啡。③帮助患者轻柔腹部,并指导患者张口哈气,以降低腹压,预防便秘引起的血压升高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定时帮助患者排痰,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④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瞳孔变化情况,并增加巡视频率,多注意患者肢体和躯体保暖。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产生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记录。对此次护理服务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共分为四项结果,即较满意、满意、普通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本次实验数据,用[n(%)]代表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用(±s)代表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30例患者总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在总护理满意度上,干预组为93.33%,常规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详见表1:

表1 对比30例患者总护理满意度(n/%)

分组 较满意 满意 普通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干预组(n=15) 7 4 3 1 14(93.33) 常规组(n=15) 3 3 3 6 9(60.00) χ2 4.658 P 0.031 2.2 对比30例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干预组为13.33%,常规组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30例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组 住院时间(天) 感染 低血压 心律失常 总发生率(%) 干预组(n=15) 19.78±2.71 0 1 1 2(13.33) 常规组(n=15) 27.78±5.14 2 2 3 7(46.67) t/χ2 5.332 3.968 P 0.000 0.046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以濒死感、出汗、恐惧、压榨性胸后骨疼痛为临床表现。该病病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并发症较多,严重损伤患者机体健康。在治疗中避免和减少并发症较为关键,这就需要予以患者有效且高质量的护理干预。以往临床中常用的传统护理干预,但是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欠佳。循证医学促进了循证护理模式的发展,此种模式和普通护理模式差异较大,主要是依靠相关医学文献,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开展的一种护理服务,此种护理模式具备针对性、科学性以及标准化,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和临床需求。

本次实验中,常规组开展普通护理,基于此干预组开展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总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为93.33%和13.33%,常规组分别60.00%和46.67%,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也少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后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同时恢复速度也快于使用普通护理的患者,还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

总之,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阎雪.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8):995-996.

[2] 吴立华. 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4-6.

[3] 苏红梅, 周云, 曹静,等.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9):1106-1107.

[4] 曾柏华.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导刊, 2017, 19(2):206-207.

论文作者:张箐芸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几点体会论文_张箐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