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中人的非理性释放行为探析
闵赫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 :粉丝经济的形成与粉丝行为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从粉丝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更可以窥视到粉丝的疯狂行为,这种看似疯狂的行为通常被看作是缺乏理性的,即非理性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与宗教行为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他是人性中非理性部分被理性部分过分压制所产生的无意识反抗,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
关键词 :粉丝经济 粉丝行为 非理性表达
伴随着近几年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娱乐圈”受到普通人的关注,演员、歌手和综艺为观众所熟知,粉丝群体日益壮大,粉丝经济焕发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对于粉丝经济的形成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说方法,笔者认为粉丝经济所表现出的活力与人性中被压抑的非理性有关,这种压抑需要一个释放点,而粉丝经济、粉丝行为都是人们选择的一种方式。
一、粉丝经济概述
(一)粉丝经济的含义
粉丝,是通过英语单词fans音译过来的,是fan的复数形式。Fan在英语中表示“迷”,即入迷的意思。对一个人着迷、对一部作品着迷或者对一个品牌着迷,都可以说成是某个人、某部作品、某个品牌的粉丝,而由对同一事物着迷所组成的迷群体就是某个事物的粉丝群体。把消费对象直接对准这样的粉丝群体的经济,就是粉丝经济。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压疮、感染、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等。在治疗结束后,采取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此次所接受的护理服务进行总体评价。包含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常规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建议、心理疏导及并发症护理,每方面20分,共100分。计分方式为满意为20分、较满意为10分、不满意5分,总计得分>80分,则评价为对此次护理满意;总分60~80分表示较满意;总分<60分表示不满意[7-8]。总体满意度为满意率加较满意率之和。
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1]这里所说的情绪资本就是情感纽带的意思,粉丝经济的巨大活力,来自于粉丝与偶像、粉丝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对偶像的喜爱、对品牌的信任、对文化的认同,这些都增强了粉丝与商品之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越强烈,粉丝越容易购买商品。
(二)粉丝经济的特征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粉丝经济中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是粉丝,二是偶像,三是市场。
2004年的“超级女声”选秀让粉丝经济第一次进入中国大众视野。随着节目的热播,各位参赛选手都拥有了数目可观的粉丝,粉丝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偶像可以在比赛中走得更远,花大价钱为偶像拉票,不仅使主办方获得了巨大利润,也使得节目相关的周边产品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村部作为农村基层的核心枢纽,理应人来人往、人气满满。可现实是,即使拥有这么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资源,村部人气依然低迷,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村干部观念落后,还停留在“关门服务、闭门管理”的模式。结果就出现了一边是村部供给“真货实料”,一边是村民需求“与时俱进”,两者不能有效衔接起来,村部“看上去很美”,村民不“买账”,村部的服务民生、联系民情、凝聚民心的功能大打折扣。
一般情况下粉丝都会购买与偶像有关的商品,有时是粉丝自己需要的,有时则纯粹是因为商品与自己喜爱的偶像或者品牌相关。粉丝最常购买以下几类商品:一是偶像的本职工作所相关的产品或者喜欢的品牌出了新产品,如歌手的专辑、演员的电影、作家的新书等;二是偶像代言的产品;三是偶像推荐的产品或者偶像正在使用的产品即同款;四是偶像相关的周边产品,如照片,抱枕,等等;五是由粉丝再生产文本所产生的副产品,这类产品是由粉丝生产的,这也是粉丝经济的独特之处,粉丝既是偶像文本的消费者也是偶像文本生产者。
近几年娱乐产业快速发展,明星个人开始拥有了大量的粉丝数,明星为产品代言或者推荐的爱用物等往往会受到粉丝的追捧。粉丝并不只有个人粉丝,痴迷于某些品牌的品牌粉丝也很多见,如小米的粉丝“米粉”、苹果的粉丝“果粉”等。最近几年偶像开始走向多元化,曾经的偶像基本都是出入大荧幕的影视明星、歌手,而现在上到领导人下到小网红都可能成为偶像,只要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偶像本身就可以成为购买力的象征。
信仰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他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非理智的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哲学家定义的信仰:“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高中地理教学有大量的原理,这就要求老师的地理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即表述要精炼,用语要规范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犯习惯上的错误:比如看地图时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指示方向时却容易说成“上下左右”;更要专业术语的运用:比如“降水”是水分以固态或液态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不能说成“降雨”“下雨”,更不能说成“落雨”。地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前后顺序的承继性;因果关系中的相关性;应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予以充分注意。
二、粉丝行为与宗教行为的相似性与区别
(一)信仰与宗教信仰
粉丝消费经常被看作是不理性的。不得不承认,在大部分的媒体报道中粉丝的消费行为被报道成为冲动的、疯狂的、不理性的,当然这样的粉丝确实存在,但在这样的粉丝背面还有更多的粉丝是具有理性的。粉丝们虽然热衷于消费偶像文本,但是基本上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行消费,学生大部分都在网络上收集免费的资源,具有经济实力的白领粉丝则会消费一些稍微昂贵的物品,真正因追星而倾家荡产的粉丝只是个例。
信仰分为社会信仰和个人信仰两种。社会信仰是基于一种共同价值目标期待基础之上,所共同分享或选择的价值承诺,而在此基础之下,每个人应有其个人信仰。万俊人指出信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有理性的目的性。信仰当然包括对某种现实实在和事物的观念的确信,但他一般指人对超越现实实在或者事物的确信。第二是对这种超越现实实在或者事物的确信的坚定性和持久性。第三是其执着唯一性和排他性。可见信仰的本质是生活价值导向问题,在生活实践中所选择并坚定不移的主导价值观,对其言行有支配性和决定性的影响。”[2]其中需要对第一点作出解释,理性的目的性是指在选择信仰时要有理性。
粉丝对偶像的喜爱是具有暂时性的,粉丝喜欢偶像很可能是一时兴起的,热度过去之后就不再喜欢这个偶像,流行说法也叫做“脱饭”,或者转而喜欢其他偶像,俗称“跳墙”。粉丝对偶像的喜欢从情感上来说也是相对浅薄的,在喜欢偶像之前并没有从里到外地了解过偶像的性格、作品等,通常都是始于颜值,深入了解过后可能会成为铁杆粉丝也有可能因为发现其并非真的喜欢而选择放弃。
(二)粉丝行为与宗教行为的相似性
值得一提的是“偶像崇拜”这一说法最初是源自于宗教教会的。偶像崇拜(idolatry)是一种宗教行为,即相信某位神祇降临在他的塑像中,因而对之施以神明的敬礼。后来在广义上用于表示对某人的崇拜,而被崇拜的人就成为了偶像。王亚娜提到“粉丝社群已显示出某种类宗教的特征”[3],并列举了一些现象,但是并没有深入地比较粉丝行为与宗教行为的相似点和区别,本文将对这些点进行稍加详细的说明。
(1)群体依赖性:不论是宗教还是粉丝,都是群体性的活动。教徒们一起学习经文、唱诗等的活动都是在群体环境中实现的。与教友在一起研究教义,互道人生观点和态度、看法,甚至只是聊聊近况等都是教徒们经常进行的活动。与此类似的粉丝群体也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从线上转战到线下,各城市之间也经常会有粉丝“面基”这样的活动存在,粉丝们在一起最常聊的是自己的偶像,他们会分享高清壁纸,聊各类活动中偶像的“萌点”,甚至对偶像近期的作品作出点评。宗教文化以及粉丝文化都属于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最需要的就是找到“港湾”,每当粉丝找到另一个同偶像粉丝时,都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且同时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4类产品中,2007年,约旦的RCA为1,说明该产品出口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在2008年、2009年中,约旦的RCA介于1.25-2.5之间,说明该产品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2016年,约旦的RCA均小于0.8,说明约旦在该类产品出口中,国际竞争力较弱;在中国的RCA小于0.1,该类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弱。
忙了一整天,她要乘晚上的东铁再回到深圳去。香港是个不夜城,她坐在巴士上经过了层层的绚烂灯火,思念起了故乡的小镇。小镇现在应该冻土刚化,田野里生出各种野生的嫩芽。小麦掀开了厚厚的雪棉被,应该有20厘米高了,绿油油的,定是十分喜人。今年会有个好收成吧。
(3)朝圣活动:宗教都会规定一些特殊日子作为自己的节日,在这些特别的日子中教徒会按照教规来进行相应的活动。粉丝们也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但是对粉丝来说,最大的节日莫过于偶像的生日了。TF Boys成员王俊凯的18岁成人礼,粉丝为其庆生的手笔之大令人咋舌,除了承包LED广告屏等常规方式外,一些新奇的方式也应运而出,好莱坞上空飞机写偶像名字,在非洲捐赠音乐教室,等等,其中只承包轻轨广告屏一项就花费近千万,成人礼总价不可计数。在这项活动中,粉丝激动的程度堪比朝圣。
(4)内部层级:宗教内部的层级制度明显不需赘述。粉丝群体在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渐将粉丝拉开层次,并且在群体内部形成了层级,粉丝站的内部更具有各种职能不同的分工。前线组基本是由能够参加很多活动或者生活、工作地点距离偶像经常举办活动近的人担任,负责进行现场的实录、高清图片的拍摄等;美工组负责将前线传来的图片进行精修,让偶像在照片上呈现最好的状态、绘制偶像卡通形象等,除此之外,视频组、文案组、数据组等等根据不同需求以及涉及领域的多寡而增减相应部门。这样的粉丝站与职业粉丝不同,粉丝站是靠着对粉丝对偶像的喜爱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站内的工作人员提供无偿服务,组织唯一的凝聚力就是对偶像的喜欢,与职业粉丝那种谁给钱就给谁应援的工作是不同的。这些粉丝愿意为偶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带着将偶像推广给更多人的美好愿望,服从站长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2)情感依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子或者公主,偶像趋近于理想型,是粉丝喜爱的原因。偶像之所以越来越多元化,也是由于粉丝个人的审美取向不同所致,偶像符合粉丝的审美取向,就会被粉丝喜欢。说到底是粉丝将偶像视为自己的情感依附对象。徐欣、李洪君在分析偶像形象何以产生时曾认为情感寄托是其中一个原因,并写到:“很多人因日常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而将热情倾注于追星,心理满足的缺失使得他们容易被某种自身向往或熟悉的形象所吸引,又因偶像明星过人的优势而产生崇拜。”在宗教中,对于神的情感依附可能更加趋近于神圣的状态,而粉丝群体对于偶像的喜爱则夹杂了许多私心。“女友粉”“男友粉”“亲妈粉”等,从名称上的分类即可看出粉丝将偶像摆放的位置以及其情感上对偶像的不同态度。
通过上文的考察,大致可以见出《嵇康集》著录情况。它在嵇康逝后被人搜集整理,在晋已见记载;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而亡,剩下十三卷;唐世复出二卷,然非其旧,且失其录;宋有十卷;经散佚至南宋末只剩六七万言,然仍标十卷,著录于陈振孙《解题》中;至明初被钞刻,遂有吴钞和黄刻。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排列和推考,庶几可串联康集流传之本事。
从很多层面来说,粉丝行为与宗教行为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其深刻程度与稳定性无法与宗教相比,是一种浅层次的具有宗教倾向的组织群体。
(三)粉丝行为与宗教行为的区别
无论对于社会共同体或者社会个人,信仰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信仰本身是构成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的的表达形式,信仰实际上代表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存在价值。
与粉丝崇拜偶像不同,宗教信仰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个人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宗教通常都具有完备的教义,具有精通教义的神职人员,宗教对于世界的解释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宗教宗旨仍在于探究世界的终极问题。在这些方面,粉丝对于偶像的崇拜之情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深度的,粉丝行为所具有的宗教相似性只是皮毛,但是粉丝对于偶像或狂热或谦卑的态度以及在内心里将偶像摆放的位置则与宗教神无异。
三、粉丝经济中的非理性释放行为
(一)非理性受到压抑的原因
人的天性中带有非理性的成分,刚出生的小婴儿并不具有理性思维能力,人的理性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而且由于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相信一切神秘的东西都可能随着科技进步而得到解答,对于理性的盲目崇拜是人类自行压抑非理性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经济领域内适用的法则可以在生活中无限放大并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潜在于原始人信仰中的科学认识成分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信仰模式。”在科技和经济原则的双重驱使下,人们重视理性在人生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在头脑中形成了“科学是值得相信的,相信科学绝对没错”这样的观念。虽然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信仰是科学,但当科学与其他事物发生矛盾时,科学仍然是我们所选择相信的第一原则。
相比于认为中国人缺乏信仰,笔者认为中国人有明确的信仰,至少是有明确的社会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无法让人去释放人性中的不理性。
(5)作用类似:无论是宗教还是偶像都具有引人向好的作用。宗教在思想层面上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而偶像则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具体的楷模作用。同样举TF Boys成员王俊凯的例子,成人礼筹备按照两种路线准备,一种是偶像宣传路线,另一种则是公益应援路线。在公益应援这部分领养和帮助野生濒危动物、设立贫困地区优秀学子助学基金等都体现出在偶像的表率作用下粉丝也积极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的共同进步作出了有利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习惯于遵守文明礼貌、社会秩序等所有让人类社会看起来更好的原则,在这过程中逐渐压抑自己本身所带有的非理性的特质,我们不再去迷信宗教或类似的东西。可是人终究是要为这种非理性寻找一个突破口,因为非理性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所以人们开始在理性的控制下去做一些类似追星、疯狂购物、及时行乐等这样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出现,也可能在不同的个体上分别出现,这要看个体对自身的控制程度。
(二)非理性表达
粉丝经济成立的基础点是基于粉丝消费这一粉丝行为的。粉丝经济的形成跟市场经济体制有直接关系。不止粉丝经济,在粉丝的头脑中会直观地认为对偶像的喜爱就要体现在为偶像花钱这上面,只有让偶像具有商业价值才能在各种场合看到自己的偶像,为偶像的星途铺平道路,这种想法实际上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
(3)三认同:在与患者沟通和健康教育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综合分析其身心状况,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于患者的处境,体验与理解患者的困惑和内心的痛苦,调整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
大部分的研究认同粉丝的消费行为是由于其对偶像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上的寄托是缺乏理性并且疯狂的。粉丝的消费行为确实有其不理性的一面,但这种不理性是在理性的控制之下的。选择喜欢一个偶像就好像是一场单恋,粉丝甘愿为其付出,但这种付出是在粉丝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一旦不再喜欢这个偶像了,也不用带着任何愧疚之心,只要不再关注其动态,不再购买跟偶像相关的物品就相当于是“脱饭”了,一场暗恋就结束了。这种感情可由粉丝自行控制,投入的时候可以全情投入,抽离的时候也可以干干净净、彻彻底底,相比于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复杂的情感要轻松容易得多。赵玲玲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追星实际上是粉丝理性选择的结果,并研究了韩流粉丝在“限韩令”出台之后的一系列表现,认为韩流粉丝的追星是“理智的偶像崇拜”。
(三)非理性表达的正当性
有研究认为粉丝经济、粉丝行为是一种过分的非理性行为,但其实只要不是过分的,那么粉丝行为和粉丝经济其表达非理性的部分就是正当的。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人认为粉丝经济是一种情感过度占用理智的行为,但这种状况恰恰是由于整个大环境下理性对情感的过度占用而形成的。
既然非理性是人的天性,那么人的非理性在受到压迫时寻找一种非理性的表达方式就是正常的。粉丝经济作为一种非理性表达的方式总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坏处。首先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粉丝的消费除了能督促偶像们产出,也能给制造周边的人带来经济效益,甚至粉丝自身也会成为偶像文本的生产者并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其次是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偶像的文本阅读是一方面,粉丝在阅读文本后会再生产文本是另一方面,这是一次文化交流的过程。最后是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为粉丝站工作的粉丝,在为其自身喜好而付出时间和经历的同时磨砺了自身技能,并从中得到自我满足,实现个人价值。
粉丝消费、追星这些行为是在理性选择之下最终达成的理性与非理性相互妥协的结果。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即理性的存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过无意选择之后留下了这种能够释放情感,实现自我,满足幻想的理性统治之下的非理性行为,绝大多数的粉丝都知道偶像与粉丝之间是存在距离的,即使是在互联网异常发达的今天粉丝们也能清楚地意识到偶像有偶像的生活,自己则有自己的生活,这种追星方式完全就是理性的,真正的完全超越理性的追星行为在粉丝圈内也是不受认同的,例如“私生饭”。
综上所述,粉丝行为类似于宗教行为,其中包含着非理性因素,其统御下的粉丝经济也是一种包含非理性因素的行为,但是这种非理性是通过理性筛选后的结果,有其正当性,如果能好好利用粉丝经济以及其他的粉丝行为,是可以形成粉丝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良性互动并且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超滤膜在截留多糖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大分子蛋白质难以脱除。不同分子量的超滤膜对蛋白质的脱除效果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
[1]梁欣然.粉丝经济视角下的高中生消费现状研究——以长沙市Y中学为例[J].经济观察,2018(1):26-27.
[2]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2-29.
[3]王亚娜.粉丝行为、心理特征及粉丝文化[J].理论视野,2014(8):32-33.
中图分类号 :I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03-0070-03
作者简介 :闵赫,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刘健
标签:粉丝经济论文; 粉丝行为论文; 非理性表达论文;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