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廉”文化的精神内涵及价值分析
李发亮
(洛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摘 要: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廉”文化精神内涵丰厚, 人文价值突出。 特别是“廉”文化中的知仁爱、 明礼义、 守正道、 节欲望、 克情绪、 尚俭朴、 怀敬畏、 存善念、 养正气为新时代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支撑,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儒家; “廉”文化; 精神内涵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生存之道、 人文精神及道德价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清正廉洁的民族, 尤其是儒家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和孟子推行的“仁政”主张, 皆蕴涵着丰厚的廉政思想, 为新时代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直接有利于当前社会的和谐、 稳定和繁荣。 习近平指出: “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 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 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 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 有利于我们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由此, 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挖掘和合理借鉴儒家“廉”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及思想价值, 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研判, 吸收有益的文化因子, 丰富当前廉政思想的文化内涵, 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之路, 对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知仁爱、 明礼义、 守正道
中华文字历经数千年的形成、 发展与演变, 内涵深厚, 魅力无穷。 “廉”从字形上看, 是“广”字下面一个“兼”字, “广”字象征着建造的房屋, 华夏先祖在建造房屋时, 一般会依山而建, 在上面搭建一个棚子, 有棱有角。 而“兼”字从图形上看, 一个人用手握住两根禾苗, 有多的意义。 二者合起来看, 家里东西够用了, 没必要再索取了, 这应该就是“廉”字的最初含义。 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廉”字的意思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演化, 已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 就是“廉”文化, 寓示着古老的中华儿女生活中崇尚朴素和节俭, 做人品性端正, 有正气, 处事上清正有度, 这也渐已成为了后来所说的廉洁精神。 上古时期《尚书》曰: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自上古以来, 善良淳朴的华夏儿女, 为了自己的国家不辞辛苦, 勤勤恳恳, 在家俭朴生活, 默默无私奉献, 逐渐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传统美德。 儒家圣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 提出“仁者爱人”, 仁爱是儒家思想最原始的情感表达, “君子笃于亲, 则民兴于仁” (《论语·泰伯》)。 仁爱成为了儒家“廉”文化的思想理论之基。 后来, 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加以扩充, 发扬光大, 进行文化与价值的延伸, 将其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形成自己的“仁政”主张。 孟子积极倡导“民贵君轻”的廉政思想, 把人民作为国家的文化价值主体加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 孟子把“仁政”思想建立在“民为贵”的基础之上, 重视民众的生存与发展, 大力推行自己“仁政为民”的治国理政之方略。 他认为只有仁政才能真正抓住“民心”, 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假如失掉民心, 后果将非常严重, 孟子举出夏朝“桀”和商朝“纣”因暴政痛失天下的例子, 警醒统治者要引以为戒, 孟子“民心向背”的“廉”文化思想最终传于后世, 放射出“廉政为民”的文化智慧之光。
儒家推崇“礼义治国”, 主张以“礼”治乱, 匡扶正义, 严守正道。 孔子曰: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认为, 要想把国家治理好, 就要使用道德引导的政治手段来治理, 再使用礼义去感化民众, 这样天下民众内心里会永存一份廉耻之心, 民心顺应, 天下才能长久稳定。 荀子认为“礼”有三本: 天地者、 先祖者、 君师者。 此“三本”应顺应人心, 只有顺应人心, 这样的“礼”才可以“上事天, 下事地, 尊先祖, 而隆君师”。 如此运“礼”之道, 既能克制人的一己之私欲, 又能合理整治社会之乱, 荀子指出: “故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 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古代贤明之士都积极采纳这样的“治乱”之策, 引导民众, 团结国民, 凝聚民心, 以通达国运, 造福于天下百姓。 自古以来, 现实外在的利益诱惑总是和人内在的远大理想相互冲突着, 儒家有自身的“义利”价值观, 重义轻利, 追求富贵和升官发财皆以义为准绳、 为先导, 甚至可以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 汉代董仲舒也提出“正其义而不谋其利”, 要求人们要以义而行其正道, 为人处世以正义为先, 坚守正道, 拒绝邪道歪道, 不谋取个人之私利, 淡化人对内心私欲和外在物欲的盲目追求, 从而在道德上得到极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由此看出, 礼义是儒家道德规范在社会层面的经验总结和实践载体, 礼义教化是儒家倡导推行的廉政教育思想。 礼义教化能让人达到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 内以修身治家, 外以治国平天下。 儒家崇尚道德至上, 如此纯洁的廉政之德, 如果加以创造性转化和有效利用, 合理使用, 就能促使党政干部内以净心, 为官清正, 勤政务实, 能让天下百姓知“礼义”, 守正道, 使民族精神焕发出优秀传统儒家文化的智慧光芒, 把优秀的廉政文化自觉内化为每个国民应严守的人间大道, 有利于加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 有助于新时代廉政文明的进步和清正社会的建构。
以上几首引用了《三国演义》里面的典故。例1、2是女主人向男方同伴敬酒时唱的歌,一首歌,一杯酒。这里用到了《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桃园结义”等典故。这里的大体意思为女方出嫁,是有人要把她“抢走”,所以希望来唱歌的同伴们“保护”她。歌词里女方表达了希望男方像关羽那样勇猛,能保得住荆州(实际指出嫁姑娘),而男方则用“桃园三结义”表达与女方之间有深情厚谊,希望女方别抛弃他。
二、节欲望、 克情绪、 尚俭朴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人生活的环境处处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 人的贪欲和贪心在所难免, 着迷于利益欲望的人也大有人在。 殊不知, 人的欲望太多, 邪恶之心就很难抑制, 贪欲就成了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 儒家针对这种根源积极倡导以德节欲, 道德是抑制人贪欲的精神法宝, 道德高尚, 生活清苦, 是古代儒家士人所崇尚和主张的。 道德是儒家伦理观念的核心范畴, 以天人合一之德为实践路径, 人是有德性力量的存在个体, 上天赋予的道德本性是最真挚的, 也是最真实的。 “皇天无亲, 唯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道德的力量充溢于天地之间, 统治者只有以德施政, 敬德保民, 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永享太平。 而主张“性恶”思想的荀子认为, 人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 是无止境的, 假若放纵自己的欲望, 没有节制, 必然会产生人类无休止的争斗, 社会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混乱, 百姓就会流离失所, 贫困不堪, 荀子的话发人深省, 但荀子主张以礼节欲, 以礼之德治乱。 情绪是人类感性表达的自然流露, 儒家对情绪的掌控以道德的力量来调和。 孔子曰: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孔子以“天生我德”之力来调节人的各种负面情绪, 达到“不惑、 不忧、 不惧”的至高境界, 这是儒家“廉”文化所崇尚和认可的德性之力, 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以德配天, 见贤思齐, 成就自己的德性人生。 由此, 我们对于生活所需的物质欲望和精神需求应时刻保持警惕, 顺应天道, 知足常乐, 不违背天德, 淡泊明志, 好学乐学。 如今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要求党政干部以德节欲, 用德性之力来修身持家, 调控情欲, 理政为民, 才能使“廉政为民”的思想永葆生机和活力, 使“执政为民”真正落到实处。
在俱乐部接受跳伞培训的时候,遇到一个在导盲犬的引领下戴着墨镜的中年男子。我们都很好奇。中年男人说:“我虽然看不见,可是我能听见,跳伞广播号令一响,我就抱着我的导盲犬跟你们一起排队往下跳。教练教过我,从跳下的一刻开始数,数到‘12’的时候就可以开伞。当我的导盲犬吓得乱叫,同时我手中的绳索变轻时,我就做好标准的落地动作,一切都解决了。”
儒家在生活中崇尚节俭, 追求朴素, 为政上主张以俭养德, 廉洁施政。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 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很多诸侯不行周礼, 生活奢侈豪华, 言行举止模仿当时的天子。 孔子曰: “奢则不孙, 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 宁固。”(《论语·述而》)孔子要求当时的这些诸侯要摒弃奢华生活, 清心寡欲, 尽管生活过得如此寒酸, 也要坚决维护周礼之德, 真正做到“俭固”, 有一颗真实的纯洁之心。 孟子曰: “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 自己真正实实在在地做到俭朴, 内心纯正, 寡欲无求, 自然就不会去想方设法“夺人”, 甚至危害社会。 孔子曰: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一时。”(《论语·学而》)孔子在国计民生、 治理国家方面倡导“节用”, 孔子认为要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不仅要恭恭敬敬做好事情, 也要讲究信用, 清白做人做事, 不欺瞒百姓。 除此之外, 更需要体恤百姓辛苦, 节省开支, 不做任何铺张浪费、 无度奢华的事情, 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唐诗人李商隐《咏史》写道: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古往今来, 多少前贤圣人、 仁人志士都积极倡导节俭, 而摈弃奢华, 如若不然, 就会像夏桀、 商纣、 隋炀帝那样带来亡国的危险。 这些清正廉明的思想, 其文化价值启示直接影响于后世, 使后世当政者时刻提醒自己要生活俭朴, 恪尽职守, 克制欲望, 关心民瘼, 体察民情, 忠于人民, 才能真正做到“治国、 平天下”。 由此可见, 我们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从儒家清正廉明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内在修身立德, 节欲俭用, 不为外在的奢华奢靡生活环境所诱惑, 时刻锻炼自己的廉德品性, 为国为民, 凸显出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 廉洁奉公, 真实践行“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廉政价值观, 做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
岩性油藏精细勘探,即对岩性油藏富集地区,在精细储层分析及成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目的与经济可行性约束的最优化钻探方案进行勘探,以获取最多的经济可采储量和最大的勘探开发规模效益。
三、怀敬畏、 存善念、 养正气
儒家善于从人的内心世界出发, 进行心性的思考, 努力寻求社会道德实践的理论根据, 这种求索的过程也是积善成德的演绎过程, 最终上升到天道, 形成“天人合德”的儒家伦理模式。 儒家主张以修身为本, 把个人内在自我修身作为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根本出发点, 强调内圣外王, 敬畏天地万物, 心存善念, 养浩然之正气, 方能屹立于天地之间。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认为, 君子应该怀有一颗崇高的敬畏之心, 敬畏上天, 敬畏大德之人, 敬畏圣人之言, 敬畏之心在于内修, 内修是对人性的深刻把握, 一旦达到人性的道德自觉, 延伸到社会的道德实践中, 人就会对自己的德性充满自信, 并一直坚守。 这也是儒家成就“内圣”的必然之路, 是儒家倡导的所要遵循的精神戒律, 这种“敬畏”的德性之力, 在后世多少仁人志士的内心世界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促使他们不但成就自己, 也推己及人, 成就天下所有人。 反观当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 被绳之以法的那些“老虎”和“苍蝇”蛀虫, 内心深处从来没有一颗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 对社会道德伦理的敬畏之心, 面对金钱功名利禄的诱惑, 不惜以身试法, 肆意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中饱私囊, 毒害社会, 危害国家。 习近平指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正义是最强的力量。[2]122只有让这些无法无天的腐化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 人民才拍手称快, 社会才繁荣稳定, 国家才长治久安。 习近平强调,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 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2]123思想高尚、 人格德性的形成与养成都应该在具体的社会道德实践中展现出来, 要通过善行来展示自己崇高的德性, 在儒家孟子看来, 修养人格要有“四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孟子的性善思想折射出人性为善的道德光芒, 以自己独特的心性体验来重建“心善”之学。 孟子认为, “仁”“义”“礼”“智”皆从人性本善的德性力量发展而来, 通过后天的善行来验证道德实践的成功, 人既要有内在固有的“善心”, 也要有外在延伸的“善行”, 知行合一, 心存善念, 以善正己, 方能成人成己。 《易经》曰: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由此, 新时代的改革者和领导者, 应立足当下, 修身养德, 存心养性, 以孟子所谓的大丈夫精神来锻造自己的人格品性, 积善成德, 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真正做到清正做人, 廉洁处事, 筑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夯实廉洁为政的道德根基。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 善良、 勇敢、 质朴的民族, 内心善养一股浩然之正气, 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正义观的核心要义。 儒家重视修身养性, 在修养心性求善的过程中, 倡导人内在刚正宏大的正气。 人类的这种大义大德的精神力量, 充溢于天地之间, 能提升人内在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人类在面对生死与义利的考验时, 能宠辱不惊, 镇定自若, 始终保持一个廉洁刚正的心性。 孔子曰: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 他要求当政者应率先垂范, 先要正己, 端正自我, 清正无私, 再正其他人。 无论为人处事, 在朝为官都应做到“正”, 只有这样, 天下百姓才会臣服, 归于正道。 孟子主张“吾善养浩然之气”, 在以善养气的进路中, 孟子以天地之大的坦荡胸怀来加强人内在的心性善良的发挥和提升, 达到“至大”“至刚”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 真正实现个人“正气”的自觉完善和高度自信, 才能真正成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汉代大儒董仲舒也倡导为人君者, 应当先正心, 才可以正朝廷、 正百官、 正万民, 以至正天下四方。 南宋文天祥写下有名的《正气歌》, 开头就提出“天地有正气”。 有正气的人, 是依赖自己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进行心性的磨练和精神的锻造, 才可以成就一番伟业的。 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 尤其是广大党政干部, 应有效汲取这种“正气”的文化因子, 清心寡欲, 培育出自身的大道气质, 知耻明志, 激发出自己的德性力量, 不受任何世俗的外在干扰, 慎独律己, 铸就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刚性的人格品性, 来为国为民, 造福天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 坚定决心, 不断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 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从严治党的重要工作中来, 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推进, 有力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更加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习近平强调: “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做到干部清正、 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3]由此, 党政干部要善于从儒家“廉”文化中发现、 总结、 提炼出有益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成分, 并加以合理借鉴和有效利用, 让“清正廉明”的儒家治国理政的文化智慧大放异彩。 同时, 也应该要求党政干部从内心出发, 要时时处处警醒自己, 仁爱施政, 保持一颗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 严守正道, 头脑清醒, 养心寡欲, 专注善念, 知耻明志, 把新时代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0.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1.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Analysis of Confucian “Integrity ”Culture
Li Faliang
(School of Marxism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China )
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Confucian cultural spirit of “integrity” is rich in connotation with remarkable humanistic value. Its principles, such as knowing benevolence, understanding courteousness and righteousness, keeping the right path, being restrained in emotion and desire, and persisting thrifty, holding reverence, being good and upright, provide in some sens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cultur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government culture in our country in the new era, which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 Confucianism; “integrity” culture; spiritual connotation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970( 2019) 10-0054-03
收稿日期: 2019-04-16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廉政专题研究项目(2018-LZzd06)
作者简介 : 李发亮(1976—), 男,河南周口人, 硕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湛贵成]
标签:儒家论文; “廉”文化论文; 精神内涵论文;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